APP下载

融入“思政元素”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探索

2021-03-30李晓旭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价值观思政

李晓旭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长久以来,高校的“思政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程是分开进行的,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来自思想政治类的课程,专业课程普遍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的并不紧密。在2016年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强化“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优先,培养有本领、有担当、有理想的高素质人才[2]。“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道德规范、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3]。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实施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即专业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渗透德育教育,高校要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品德”的并驾齐驱发展。“课程思政”不是“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简单叠加,也不是教师将“思政内容”生搬硬套到课程内容中去,而是教师将“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无缝衔接,使学生既学会了语言知识,又得到了价值的塑造。那么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课程特色,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提炼出体现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元素,做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高校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与必要性

1.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公共基础课中,大学英语具有课时多,教学周期长、覆盖面广的优势,因此,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的重要渠道。再者,就课程性质而言,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涉及的社会文化,大多来自西方国家的思想观念、文化习俗、宗教礼仪、国家形态等。英语学科的国际化视野和人文学科的属性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4]。英语学科是接触西方文化思想最为密切的科目,当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和冲突时,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很容易受到影响或为之改变。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既可以消除学生对意识形态和中外文化的认知偏差,促进思想融会、文化交流,又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

1.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文化教学也不能脱离不开语言。习总书记在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常常把语言和文化分割开来,教师迫于英语升学考试的压力(如CET4、CET6)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的纯语言技能训练上,如听力、阅读、翻译等,导致学生难以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更糟糕的是,学生会用西方常见的节日、文化进行英语交流,但是却无法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文化,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新时代是拼人才的时代,面对人才规格和人才类型的战略要求,我国外语学科在坚持人才培养核心的基础上,要着重培育具有中国情怀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6]。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青年一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专业过硬和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范例

“思政元素”并非是显而易见的,而是隐藏于语言文本中,需要教师用敏锐的感知去发现教材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并进行深入挖掘。鉴于此,教师不能把“思政内容”直接生搬硬套,或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从学校的专业特色出发,结合最新的时事、热点,进行适度扩展,“思政”切入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的兴趣,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两个教学单元:Unit 1 The Pursuit of Dreams和unit 5The Water Problem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思路中。

2.1 教学案例一(Unit 1 The Pursuit of Dreams)

2.1.1 课程单元教学内容及“思政元素”挖掘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The Pursuit of Dreams,包含了两篇课文Deaf DJ 和From the ‘American Dream’ to a Chinese Dream。两篇课文分别讲述一位听力有障碍的美国人经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成为一名DJ的梦想,和中国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梦想的转变和经历种种挫折后最终获得成功。两篇文章中的人物--耳聋打碟师和俞敏洪,有着相似之处,又有着不同的地方。耳聋打碟师是美国梦的代表,俞敏洪是中国梦的代表,相同点是他们都具有是不惧困难和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经过很多挫折和磨难后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耳聋打碟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最后成为出色的打碟师,而俞敏洪屡败屡战不服输的勇气可以给与学生以鼓舞与启迪;不同点是两个人的梦想,前者是为了获得个人职业的成功,后者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思政”挖掘点可以通过美国梦的Deaf DJ和中国梦的俞敏洪之间的追梦之路的对比,激发学生思考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异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个人的成功。

2.1.2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教师要预先设定好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德育目标,确保三个教学目标在方向上保持一致。通过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熟练掌握文本所涉及到的词汇和部分语法功用,如重点词汇:pursuit, infection, insurance, over time, predict;结合章节Speaking & Writing部分,运用章节涉及到的核心词汇、词组及语法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用英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幸福梦、中国梦。

2)技能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并通过阅读课文深刻领会所涉及的“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了解文本所涉及的DJ文化,通过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文本的学习,深刻领会章节主题—追梦,引起学生对梦想的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大学阶段完成人生的梦想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认同“梦想是奋斗出来的”的价值观。

2.1.3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炼文章中蕴含的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法治意识等元素,通过文化背景的分析,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将之转化为生动且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7]。

1) 实现理性情感的认同

该单元主题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梦想,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在优化设计单元内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时既要注意其价值观的引领,也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等来完成“硬知识”学习与“软知识”技能的融合。提前布置任务搜索钱学森和乔布斯的简历,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一方面促使学生进一步的进行辩证的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到钱学森的报效国家,淡泊名利,国家利益至上的集体主义,和依靠自己,关注个人利益的乔布斯的个人主义的不同,从而进入中国梦和美国梦的主题。中国梦借助“学习强国”中What President Xi Says里的视频讲话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以中国无数的英雄比如像钱学森,像过去抗战的战士到现下的抗疫的医生护士,如钟南山、李兰娟,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实现着中国梦。

2)“语言输入”与“情感输出”齐头并进的原则

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稳步实现协同育人目标,基于教学规律、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语言基础以及年龄等特点,在完成教材本身内容的基础上,既要注意“思政元素” 的“语言输入”适量原则,也要引导学生“情感输出”的适度原则以达到不同任务的教学目标。在预习、学习、复习三个不同阶段和听、说、读、写、译五个教学环节中的都力争做到“融入适度自然,产出适量合理”。如,要求学生在对美国梦和中国梦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联想自己的梦想,思考自己梦想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完成一篇以My Dream 为题的作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学习重点词汇时举的例子尽可能地自然而然地与时事热点相关联而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去让学生练习很多生活中压根用不上的句子,让学生在练习时有话可说,即做到“学以致用”和“学有所用”的教学原则的坚持,也可以实现“立足教材,关心时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2.2 教学案例二(unit 5 The Water Problem)

2.2.1 单元教学内容及“思政元素”挖掘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The Water Problem, 课程讲解以 What’s the World to Do about Water?为主。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水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挑战,但是水的问题很复杂,人类想要解决水资源的问题特别困难。有的办法规模宏大,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能源;有的办法是小型的,但实际应用却尚未实现。科学家们需要时间来寻找可行有效的水问题解决方案。在此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保护水资源。基于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法,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地植入“思政内容”,通过讲授、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深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我国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社会热点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求让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立志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2.2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层面上,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如掌握重点词汇;conserve,to one’s liking,ring in one’s ears等,熟悉“the reason (that), the fact that ”句型,whether…or 结构;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方法;掌握围绕中心句进行段落写作的方法,并加以训练;在技能目标上,能够用英语谈论与全球水资源危机、节约用水相关的话题;在德育目标层面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并通过阅读课文深刻认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学会节省水资源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提升对自然的敬畏及环境保护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2.2.3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Unit5主题涉及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谈及世界水资源的两大问题 — 匮乏和污染。结合人、环境和教育的相互综合因素,单元的“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为:1)意识到“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做起保环境;2)了解现实中人类(中国)为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提升民族自豪感;3)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关键成员,提升地球主人翁意识。因此,在该单元的话题导入、课文结构、主题探讨等部分,教师可以润物无声地将传统思想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力量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启发式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了解传统思想文化以及国家发展最新动态,并通过语言媒介展示他们的学与思,最终实现了语言学习和“思政素养”提升的有机结合。

3 结语

综上,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两个教学单元为例,分别从教学单元“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思政”设计思路具体展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教学案例在立足语言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了如何将显性的语言教学与隐性的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使“课程思政”如盐入水、在教学方式上,使“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