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探索与经验
2021-03-30韩耀明
韩耀明
(辽河油田 供水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近年来,石油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趋于正轨。虽然各类石油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教育培训,但是广大职工的素质和技能的提升水平却各有差异,尤其是基层岗位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水平还差强人意。因此,需广泛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增强操作人员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提升综合履职能力。
1 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1.1 石油企业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培训过程中,使员工的理论知识不断积累,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合理有效的培训,促进员工构建知识体系,并不断渗透到岗位尽责、平稳运行、应急响应、避险自救的各个方面,有助于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工作业绩,助推企业发展。随着职工知识水平的不断积累,在处理外界事物和突发事件时能够经受考验,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良好的知识水平为职工的各方面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面对石油企业经营压力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优秀职工能够挺身而出,勇于直面挑战和未知业务,创新方式方法,为石油企业赢得口碑,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1.2 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企业实施培训有一部分目的是出于完成既定任务,但是对于职工个人而言,能够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是职工的荣誉,也是职工的一种福利。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的时候,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提出个人的需求项目,也可以给出个人的建议。在培训课堂上,学员的脱产教育,置繁重工作任务于身外,钻心学习,努力充电,利用工作时间,提升自我素质。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职工结合自学实践,就会在各专业、各工种、各岗位上发出光和热。无疑,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类培训,是职工群众中有心之人提升自我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 基层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培训需求分析缺乏有效性
目前大部分石油企业进行的培训,是其主管部门按照所谓的计划自行组织实施的,是管理者从上到下施行的,是为了完成年初计划而开展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培训执行方式,违背了培训的初衷。培训工作的第一步,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基层广大职工开展普遍性的需求分析,从而确定重点,有的放矢。在进行培训活动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需求、充分搜集职工群众意见,如果脱离培训对象需求而进行培训,则使得培训活动流于形式,永远不可能满足广大职工的岗位任职要求。管理者或者上级部门没有真正深入基层进行培训需求调研、访谈、分析、倾听等,忽略第一道关键程序,相关的后续工作都将收不到好的效果。
2.2 培训计划的针对性有待提高
石油企业岗位之多,工种之多,不胜枚举。基层岗位人员岗位不同、工种不同、任职要求不同、个人的特长和意愿不一等等,导致其自身发展中所需要的操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也是不一样的。现行培训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群体和受众的需求,没有对他们的岗位发展需求和个人追求进行系统分析,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对于基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来说,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企业的需求,还要结合职工自身的职业规划、特长技能和兴趣爱好。
2.3 培训方式方法仍然不够灵活
随着手提电脑、智能手机和无线投影仪的出现和普及,培训讲解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当前阶段的培训方式主要以灌输为主,培训教师主要依靠电子课件在台上讲解,下面的学员有的和老师互动,有的在台下做一些别的动作。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需要培训老师富有经验和技巧,也对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比较高的要求。由于培训内容枯燥、方法单一、视野局限以及互动性差,培训活动变成了完成工作任务,学员参加培训变成了完成上级要求。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学员并没有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员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对培训失去兴趣,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言而喻。
2.4 考核评价形式过于人性化
考核阶段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试题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透露,试卷保密不合规;卷面设置题型单一,只是选择题与判断题等等,缺少主观理解发挥的题目,课堂检测效果不强;学员在答题时开卷,或者交头接耳,更甚者翻书翻手机,考试变成了形式;部分应到未到的学员,由他人代替答题,造成试卷雷同,严重不符合规定;试卷批改人员态度不端正,判分标准不统一,造成分数统计不够客观。培训过程实施后,科学有效地培训效果评价能够客观反映培训的效果、学员的接受效果以及培训的目的是否实现。培训评价工作的缺失,导致培训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不能够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认知程度、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培训的适用性、员工绩效提升程度、培训学员的收获程度等等。
3 教育培训的经验和探索
3.1 培训前做好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宜采用以下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精心设计问卷形式,给出职工培训意向、需求内容、授课形式、时间安排、师资配备等主要条目,每一条下面设置若干对应的问题和三至四个选项,并在最后一个选项后面留出其他空白项(空白处调查对象自行补充)。在进行调查的时候,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项选择与自己最相关的事项,并在问卷末尾给出意见建议。一份问卷由必答项和选答项组成,两者各占一定比例,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主管部门需要对问卷收回、汇总、分析。
主管部门针对问卷反馈内容可以对一部分典型人员进行座谈。座谈时先确定访谈人员,再制定访谈提纲,最后选择轻松的时间、地点,让受访者保持心态轻松精神愉悦。会议气氛以轻快为主,做到与会职工畅所欲言。座谈会要有专人记录,尤其是涉及到培训项目的重点事项,要逐条落实,满足职工意愿。
3.2 制定合理的统筹和计划
统筹学习内容。主管部门从学员强化意识、提升业务和提高技能的需要出发,结合生产实际和培训需求,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拘泥于业务方面,还要兼顾上级文件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场操作项目、新入厂工人和新转岗人员的三级教育以及岗位必要的相关应知应会内容。
合理安排师资。培训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听课效果,直接影响培训实效。企业要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培训人群等的需求,聘用高素质的培训教师。在实施培训前,授课教师要熟悉培训内容,做好充分备课,选择合理的教具,制作适宜的课件,选择易懂的方式,注重互动,注重效果。企业要培养合格高素质的的兼职教师队伍,以保证培训取得实质性效果。
灵活掌握时间。培训实施要充分考虑学员的时间,考虑企业生产实际。不要在应急待命时期、突发事件响应期或者企业的特殊时期搞脱产培训。此时,学员的注意力都在牵挂生产运行现场,难以完成培训任务。培训实施还要兼顾教师的时间,师资的安排应该是统筹式或年度式的,切不可年底为了完成年初任务突击搞培训。另外,培训场所、现场、教室、交通等条件一并考虑周全。
3.3 培训实施方法追求创新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可以当讲师。在工作过程中,每一名职工身上都或多或少发生过一些事件,每个职工都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在课堂上互动宜采用经验分享的形式进行。经验分享就是根据课堂的内容,结合自身的案例和经验,挖掘职工的潜力,鼓励大家自己讲故事,自己共享相关内容,让大家的记忆更加深刻。此种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营造了积极环境,强化了个人印象,效果极好。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从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每一名培训师都希望把自己掌握的常识全部讲给员工,这是一种迫切的心态,而员工现场经验丰富,会觉得老师实际知识不如自己,而是纸上谈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培训多元化渗透到现场中去,让学员的印象更加深刻。没有现场操作,理论实践就像一层薄雾,风吹即散,站不住脚。经过实践证明,才能真正检验培训的认知性和接收程度,才能更加趋于达到培训效果。
摒弃填鸭式教育。教育培训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实施过程中,培训师和职工要抱着谦虚的态度,互相配合,经验共享,形成互动,灵活应变。在课堂上,培训教师可以探索多种讲授方式:小品小戏、分组讨论、心得体会、即兴演讲、断章评论等等,都可以促进学员参与,使培训内容更易接受,更易深入脑海。
3.4 考核评价要严格严肃
试题设计要合理。卷面内容多样化,不仅包括选择、判断、填空等客观题,还要设计若干主观题目。主观题目能够直观反映出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看法,对案例解决能力。考试题目不一定有标准答案,或者答案因工作岗位不同而不同,或者答案需要与实际工作结合,或者需要员工结合自身工种和岗位,或者答题需要联系更多的业务知识。这种方式更具创新力,也更具挑战性,让学员眼前一亮,大展身手,充分发挥个人才华。
考试气氛要严肃。培训是培训,课堂相对灵活,气氛较为轻松。考试就是考试,就是为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所以宜采用严肃公平的态度。大家在严肃的环境中,充分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智慧,展现课堂所学所想,才能体现出培训的真正意义。另外,试卷批阅要标准统一,客观公正。
评价要灵活真实。企业可以尝试短期反馈评估的形式,利用学员当天培训后记忆犹新的情况,及时获得学员的反馈,以便第二天改变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这对于整个培训都是极其有益的。如果整个员工培训持续的时间是五天,那么在第三天发放反馈问卷,得到的反馈效果往往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在企业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估检查,以便了解培训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在培训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职工的需求和意愿,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在课堂讲授过程,教师要掌握灵活创新的方法,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在考核过程,要客观公正严格,充分体现职工的所学所想。总结评估阶段要真实反馈,可以探索新方法,形成培训工作的闭环和改进管理。另外,各级领导人员要充分重视职工培训工作,加强对教育培训资金保证、时间保证和资源保证。企业职工整体水平的提升,是职工自身的美好愿望,也是石油企业长远稳健发展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