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1-03-30张娟娟
张娟娟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学部,江苏 南通 226007)
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存问题
课程思政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的高频词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应”[1]。每门课都有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有育人职能。迄今为止,许多高校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分析了当前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实施路径和策略有了较深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教学案例。但是,就英语教学而言,因为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与各国各民族文化、政治、经济、宗教、意识形态、价值观交织甚密,所以英语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思政相比,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虽然不少,但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多数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泛泛而谈,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和本质。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一些英语教师观念上并不认同英语课程应当思政。他们认为英语课程以语言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讲授语言点方面的知识,比如词、句、篇[2],所以不同于其他课程,不应当在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范围之内,还没有认识到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完全没有英语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因而远离政治教育的中心。同时,多数英语教师因为长期接触西方主流媒体,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影响较深,对本国文化和传统了解不深不透,本土文化意识不足,有“褒西贬中”倾向。
2)现有的英语课程内容符合思政元素标准的教学内容不多,也鲜有教学和育人双目的教学大纲。课程思政是教育领域的新理念、新风向。这是一个蕴藏无限潜力且有待开发的蛮荒之地。但要避免用力过猛,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即完全依赖教材忽略思政教育价值到完全摈弃教材过于扩大思政教育在整个课程中的占比。
3)英语教师大部分是英语专业毕业,没有深厚的思政知识背景和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找到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的结合点,导致教学拼接痕迹明显、教学手段生硬,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反感、厌恶、退缩,教师沮丧、自责、茫然。
4)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如何从抽象概念物化为实际教学中可执行的细则,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点。英语课程思政必须要有可评测的任务产出、有可陈述的学习结果,有较强的可完成性以及可评价性,不然只会是一句空谈。
5)学生学习英语的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英语看成是一种工具,一块敲门砖,学习英语是为了在四、六级考试或国际性考试比如托福、雅思、GRE考试中拿个好成绩,片面追求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忽略自身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提高,导致高语言技能、低政治素养的遗憾。
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难度系数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程是一个新课题、新使命、新挑战。在保持课程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知识、能力、素养,精研教材,结合时事和传统文化,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推动英语课程思政“如盐入水”,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做好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真正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教师责任担当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属人文社会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学科属性为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奠定了现实基础和逻辑前提。一方面,英语课程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直接面向全校学生,学分多,学时长,又与各种类型的国家考试直接挂钩,师生覆盖面大,社会影响力大,而英语课程具有特殊性,英语教材内容的原版性特点通常被认为是敏感区域,英语课程容易受外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英语教师也容易受西方思潮的左右。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往往缺乏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基础,常常为了融入思政教育而出现生搬硬套、内容突兀、前后不连贯的课程状况,课程内容和思政完全没有必然联系、或牵强附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为丰富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内涵,英语课程思政尤显重要并且任重道远。
在“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中,要大力挖掘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思政元素[3]。分析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程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探索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将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程,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风云变化的国际社会大环境,顺应大学生的共情心理,以情育情、以情达情,、以情链情,激发正能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认知与情操,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爱国情怀。具体地说:
1)英语教师要广泛地阅读和游历,从历史、政治、地理、文学、音乐、书法、绘画、建筑、风俗、饮食等各个角度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传承,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为课程思政做好铺垫,厚积才能薄发。
2)英语教师要理顺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课程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英语课程不应独立于所有课程之外,而是与其他课程一样必须扛起思政大旗,同向同行,形成圈层效应,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突出立德树人,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回答好社会主义大学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3)英语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对于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起到的推动、促进作用,认识到其对学生语言能力、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把课程思政从文件学习转化为自觉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走入课程思政的大部队行列。
4)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要广泛学习,精研教材,大力开发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深入挖掘语言教学和课程思政的结合点,灵活融入思政元素,保持一颗谦虚且热情的心,推动语言教学和思政育人有机结合。这是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英语教师面临的新使命与新任务。
3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做好做强的有效路径
“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挖掘和梳理各门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都能参与到学校育人的过程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4]英语课程思政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机渗透和融合。在课堂上不合理地穿插思政内容不仅显得突兀,引起学生反感,而且还会影响教学进度。充分开发英语课程的育人的隐性资源,将思政教育毫无痕迹地融入英语教学,探索英语语言、文学知识、文化知识、思想政治协同教学的路径,从主题、情感、内心诉求、目标达成等方面寻找相似点和共同点,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的“大巧无工”。并且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一一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警醒为了思政而思政片面思想的出现,要提升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把握好思政教育的适度性,避免知识和情感割裂,不为了思政而思政,不为了融入而融入。要注重课程思政的“神”,而不是课程思政的“形”,课程思政要有温度,要有爱。
2)让母语文化发声。语言和文化是一对孪生姐妹。语言深深扎根于文化的沃土。语言教学的过程必定是文化碰撞的过程。如何让母语文化发声是英语课程思政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为文本的影响,必然有外国文化的输入,如若作为主体一方的中国母语文化基本处于失声状态,中外文化交流将处于失衡的尴尬状态。英语教师务必要探索如何在英语课程中凸显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比如带领学生一起用英语学习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近代革命人物故事、当代杰出企业家创业故事等。学生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养、深厚的知识储备、娴熟的外语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有自信和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校准价值取向。英语课程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必然带有观念和意识的输出,如何让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文本、语音和视频学习材料中正确地辨别、比较、取舍、学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英语课程思政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学习西方媒体对中国热点问题的报道,通过文本研读、细节提问、小组讨论、班级辩论、评论写作、小型演讲、情景短剧等课堂组织形式以及自媒体制作让学生了解东西方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培养学生的时事分析能力、审辨能力和爱国情怀。
4)物化英语课程思政。英语课程思政从文件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必须要有一整套可见、可述、可用的物化的东西。比如在教学大纲中要有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双线描述,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思政教育功能的嵌入,有可陈述的学习任务和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在学生回答问题、提交作业、参加课程测评时除了考核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也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进行评价打分。先订立纸面的细则,然后在教学中大胆实践,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坚持改进和完善,形成一整套能够落地见效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5)建立、健全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机制。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优,从思政能力培育计划到课程思政课堂考核评分逐渐推进,逐渐完善,逐渐升级优化,形成课程思政操作规范,坚决把每件事情落到实处。比如由学校教研管理部门牵头,搭建思政科研平台,为英语教师和思政教师关于课程思政提供交流协作平台,做好英语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对接工作,定期组织主题研讨会,英语教师提出构想和框架,思政教师指导、把关,一起寻找英语和思政的契合点,探讨课程思政途径,并通过开展示范课、精品课研磨活动和教学比赛,逐步提高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解决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师的关系弱化问题,让英语教师成长为抵制崇洋媚外的一线哨兵和思政教育的英雄战士。
4 结语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价值引领、精神培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因此抓好大学生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没有好的思政教学功能,课程教学仅仅是传授知识,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英语课程因为文本的因素,更容易受国外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左右,所以英语课程思政是一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事。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现状和国际社会大环境,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认知与情操得到陶冶和提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格外注重处理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讨思政理念如何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路径和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等思想贯穿于语言教学的显性和隐性内容之中,推动“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有机统一”,纠正部分学生因语言牵引而产生的崇洋媚外、鄙视民族文化的心理,从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做出英语课程应有的担当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