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2021-03-30彭勇胜何小雄曾俊敏
◎ 彭勇胜,何小雄,曾俊敏
(武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湖北 武汉 430048)
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心的热门话题。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呈上升趋势,而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新的高点。然而,因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于食品的监管难度较大,加之国内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度以及意识的不足,以及社会力量对食品安全监督参与的不够,使得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较多,故而应该对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解决。
1 食品安全管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1.1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食品安全监管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而实行的监督管理活动,监管部门通过制定监管标准和操作规范,组建尽职尽责的监管队伍,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的监管体制,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运行[1]。目前,我国食品相关的法规标准的系统性、协调性相对较差,具体来说,部分法律法规中有很多相互交叉和重叠的内容,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此外存在一些制定时间相对较久远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食品产业是不断升级的,这就要求食品安全管理的法规标准也同步改进。同时,对于食品违法犯罪的惩处力度不足,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使得违法现象普遍。食品种类和食品生产企业众多,食品安全保障又涉及到多项专业技术以及食品法规标准,这些都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带来了众多挑战。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数量和专业能力不足,导致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地区监管部门重视发证许可,而轻视日常监管,导致部分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获证后无视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随着食品添加剂、农药等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离不开食品检测技术的支持。我国目前的食品检测模式是以政府抽检为主,虽然从工厂到餐桌的各环节都有检测,但抽检耗时较长、速度较慢,无法做到事前预防与风险预警。同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着布局不合格、机构冗杂、能力不能有效支撑监管等问题。
1.2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这也是使食品安全管理难以有效达成的一个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的安全,但是仍有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错误,认为色彩好、口味好的食品就是好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违法添加物的使用。当前我国仍有部分居民生活水平不高,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低,且庞大的低收入消费群体对廉价食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简单地追求便宜、好吃和分量足,而忽视食品的内在品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缺乏足够认识,甚至部分农民对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没有清楚认知,认为只要不发生霉变就可以食用。广大的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是监管薄弱地区,给伪劣食品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得一些伪劣食品流向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地区,间接造成了伪劣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企业有生存空间的状况。
1.3 外部监督力量参与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主要依据相关部门的单一监管,我国的食品行业体量大,相关部门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监管者观念陈旧,常习惯于运动式监管,缺乏多方位监管途径,监管未能建立长效机制,以至于监管效果常常反弹,也未能充分调动民众、社会媒体、行业协会参与的力量[2]。广大民众是食品消费的参与者,是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应有食品安全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目前存在公众参与渠道不顺畅、信息机制不透明、相关部门信息公开不及时以及食品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问题。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舆情也成为新时期的监管内容,部分媒体或个人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宣传内容把关不严,或为追求点击量,随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误导消费者,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引起社会不安。
2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2.1 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进行充分完善
食品产业链条长,风险点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健全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的严格监管体系。同时,必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增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法治思维,使监管人员能够综合应用风险管理技术工具,熟练掌握检查流程、要点和技巧,依法依规实施监管,监督食品企业按照标准生产,执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另外,要大力补齐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让食品安全监管不留死角,将伪劣食品的市场连根拔起,稳步提高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我国应对现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系统地梳理,建立起适应我国现状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约束企业的行为,使其不能肆意妄为[3]。提高食品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健全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和预警机制,加大监督抽检和日常监管力度。此外,要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引入新技术、新手段,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检测水平和检测效率,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检测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效能。
2.2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同时,应当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选择食品时,多关注食品的品质以及卫生安全因素,对于不达标准的不良食品要高度警惕,以免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4]。食品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回应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切,信息交流是缓解社会紧张情绪和提升公众信任的重要手段。同时监管部门要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便利,保障消费者在遇到问题食品时有畅通的维权渠道。消费者若是具备了足够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可在很大程度上打击生产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促使其提高产品质量。
2.3 健全外部监督
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中,需要将社会各方的监督力量全面地发挥出来。①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渠道。因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为了监管部门更有效地发现和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需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要鼓励公众依法监督和举报,并且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完善保密制度,解决举报人的后顾之忧。引导消费者依法维权,参与食品安全共治,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使各个领域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得到有效治理。改进政策的制定规则,畅通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努力将公众的利益诉求结合到食品安全相关政策的制定中。②要利用好媒体的宣传监督职能。媒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宣传教育上的优势,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和认知水平。利用媒体及时、准确、针对性地发布食品安全信息,让公众科学、正确地认识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媒体实事求是的依法曝光、揭露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也是对不良食品生产企业的有力震撼[5]。此外,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从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强化舆论宣传的督导,抵制不良不实的食品网络宣传内容,以公开的、权威的方式去引导消费者关注真正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继而保障食品安全宣传的效力。③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食品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签订自律公约、行业内监管和对企业进行教育培训等措施,能够督促食品企业强化食品安全。故而,在食品监管部门执行管理的过程中,需同食品行业协会加强沟通协作,而食品行业协会也应当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构建起一个多方参与监督的机制,促进行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3 结语
食品安全是当前极受关注的话题,为了保障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故而需要强化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对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管制度加以完善,组织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用严谨的法规标准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同时,借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保障食品的安全。此外,要对消费者做好食品安全意识的有效强化,建立科学理性的食品消费观,确保消费者能够吃到健康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