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1-03-30◎汲泽
◎ 汲 泽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延边 133400)
食品安全问题早已经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是基础民生问题。近年来,随着政府行政机关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查处力度和各种媒体不断曝光,山西假酒、海鲜产品“孔雀石绿”、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皮革奶、地沟油、瘦肉精及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重大案件陆续出现在公众视野,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忧虑。特别是近年来武汉野生动物非法售卖问题、大连和哈尔滨的冷冻食品问题,更加引发了百姓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1 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案件频发,恶性事件时有发生。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劣药罪、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及有毒、有害食品罪这4个罪名共批捕食品安全案件5 299件8 401人,起诉12 601件20 513人,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机构,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于2018年4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产品和食品交易场所依法抽取并购买食品样本,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4.4万批次,覆盖33大类食品,检验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重金属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指标558项,检出合格产品23.8万批次,不合格产品5 773批次;监督抽检的总体合格率为97.6%,完成国家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行政处罚5 214件,罚没金额1.6亿元[2]。2020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38万余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31%,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3 596 t。虽然总体合格率与2019年基本持平,但是食品安全多发、易发的形势一直比较严峻。近年来,食品安全有非法添加物质、有机污染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质量指标不达标、质量指标与标签标示值不符等主要问题,目前又增加了检疫和消毒等新问题。从2021年抽检结果看,食品安全问题仍未根除。2021年4月10日,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1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显示,抽取粮食加工品、食用农产品、茶叶及相关制品、乳制品、糕点和饼干等12大类食品476批次样品,检出其中茶叶及相关制品、食用农产品、糕点和饼干等9大类食品18批次样品不合格。食品安全问题年年查处,历经2019—2020年的专项行动从严治理,全国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比较稳定,从4月份抽检结果计算,不合格率仅占3.78%。虽总体形势较好,但还应客观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尚未从源头根本消除。
2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不法企业和个人为追求经济利益,罔顾国法,铤而走险,唯利是图。②行政监督处罚力度和密度不够。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常识掌握有限,维权意识不强,没有形成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④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和诚信体系不健全,没有统一的信息追溯平台,对食品生产、运输、仓库、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追溯监控覆盖不足。⑤企业缺乏自律,特别是一些名牌企业,已经获得国家免检资格,但是社会责任缺失,利用国家和社会的信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违法乱纪[3]。
3 新形势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3.1 做好食品安全防控的重点检查工作
在食品安全防控的新形势下,市场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对食品安全及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力度,保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重点全面检查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第三方冷库等单位场所和肉类、水产品等食品[4]。新形势下外卖行业发展迅速,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市场监管部门要持续加大对外卖平台、商家及配送等一些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
3.2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组织食品安全警示教育和普法教育培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明显位置张贴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检疫防控常识提示。利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国家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宣传,与社区、学校联动组织食品安全普及宣传教育。建立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效组织和发动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利用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体,通过现场问答互动、有奖答题竞赛、发放宣传手册、走访、讲解、讲座、座谈和宣传栏等多种宣传形式相结合,增强广大百姓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广大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5]。
3.3 加强对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重点监管
餐饮单位是人群密集的场所,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容易造成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加强对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重点监管,措施建议如下。①加强监管,对餐饮单位实施分级风险管理。将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宗教场所、医疗机构和单位食堂等餐饮单位纳为高风险单位,针对高风险单位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6]。②引导餐饮单位自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餐饮单位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关键环节的消毒,执行卫生规范要求,建立与落实进货查验管理制度,严禁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食材进入生产和销售环节[7]。
3.4 畅通多元举报渠道和健全举报机制
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行政监管和媒体曝光,应该进一步发挥好广大消费者对涉及自身健康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举报和反馈作用。目前,各地方食品安全举报渠道搭建与有效应用率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地方的人们并不知道食品安全问题举报渠道,或遇到问题时对行政执法部门缺少置信度,或因为事情比较小习惯性的选择沉默,或担心食品安全举报后出现打击报复和个人检测费用支出,导致食品安全举报信息数量较少。因此,需要相关地方政府通过构建微信公众号,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上门走访和网上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信息畅通渠道,及时收集百姓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相关案件。经查证属实并依法作出处理后,根据举报人的申请,予以相应物质及精神奖励。
3.5 建立健全信息化食品安全追溯机制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物流、仓储和销售环节全过程追踪,实施食品安全责任倒追。依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实现数据公众查询、预警信息即时公布、问题信息即时公布、质量投诉与处理功能。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通过诚信体系约束食品安全相关环节的行为,建立健全对应的奖励和惩处机制[8]。
4 结语
食品安全关系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最基本需要,是政府、企业、社会共同的追求。保障食品安全,既要政府各级相关行政部门加强检查力度,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又要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标杆,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更要发动消费者,畅通多元举报渠道和健全举报机制,营造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人们的满意度、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