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技术(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实验实习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2021-03-30侯佳音张德强张柏林

中国林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办学生物思政

侯佳音 林 宇 张德强 张柏林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教育及全方位育人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其本科专业的教育必须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有效发挥专业课程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价值引领,深入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的实验实习类课程为例,探究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建设来有效实现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立德教育。

一、开展实验实习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生物技术专业注重专业知识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实习类课程占专业基础课程的近一半学时,是该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必修环节,具有涉及面广、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究并重的特点,对理论知识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互融会贯通,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同时提升其综合实践及创新能力,在北京林业大学培养现代生物与林业研究型人才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于2013年开始正式招生,由北京林业大学和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联合培养3+2本科教育项目。该专业对应UBC森林科学专业(Forest Science)。前3年教育教学主要由北京林业大学管理,负责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后2年教育教学主要由UBC管理,负责森林科学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该专业实验实习类课程主要包括9门实验课(“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及4门实习课(“植物学实习”“动物学实习”“气象学实习”“植物分类学实习”)。这些实验实习类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知识体系复杂并且实践应用性强,具有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多样、师生互动机会较多的特点.教师有更多的空间对学生开展引导和教育,有助于融入思政教育。

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中外合作办学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利于不断培养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人才[2]。根据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http://jsj.moe.gov.cn/)于2020年10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129个,本科层次及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1 172个。近年来,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及国际化程度的深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思政教育教学问题逐渐突显:①本科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情况更加复杂,自小接受传统文化和国家主流思想教育,在合作办学项目学习过程中会引进国外教育资源,来中方学校授课的外教会带来不同的知识及异国多元文化习俗,并且面临着当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样价值观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引导这些“三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学生,则容易出现价值观偏离、人格不健全的现象;②国外高校与我国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不同,没有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监管和授课教师的督促,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在国外生活,没有父母在身边,对于刚成年的学生来说需要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③西方多元文化与我国文化存在很多差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东西方知识和思想的碰撞。因此,如何通过多方面途径来着重培养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对西方文化思想取精用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是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社会能力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生物技术(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开展实验实习类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生物与林业研究人才,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与探索实践,在夯实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将传授思想理论、人文教育和专业知识提升相互融合起来,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爱国情怀、理想信念、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和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引导培养。

二、实验实习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

生物技术(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实验实习类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实验实习类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无声胜有声地将信念、精神传达给学生。生物技术(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实验实习类课程思政的有效切入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基础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对于生物技术专业而言,可以通过把专业知识的讲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繁荣的古代文明的自豪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优越感、忧患感和使命感等层次的爱国精神,使学生确立立志报国的宏大志向。例如,在“植物学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实习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中下旬,正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蒿繁茂生长的时期。诗经《王风·采葛》中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艾”指的就是艾蒿。古人将新鲜的艾蒿嫩芽煮熟当蔬菜食用;将艾蒿叶晒干后可燃性好,拧成草绳燃烧,具有除风祛湿的功效,叫做艾灸,该疗法被中医沿用至今;艾蒿具有浓烈的香气,古人在农历五月五日将其悬挂于门上来“以譲毒气”,现在很多地方还保有该习俗。讲授植物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优秀的文化知识和习俗,强化对该植物的记忆理解,同时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文化优越感。在“遗传学实验”课程树木多倍体的诱发及鉴定实验中,利用秋水仙碱等试剂或环境条件诱发普通树木的根尖染色体加倍,随后将普通树木作为对照,对多倍体树木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变异进行鉴定。这个实验开展的前提在于一定要有普通树木的根尖染色体才可以完成,诱导剂只是诱发多倍体及其各种不同的性状。植物是随着环境的改变有所变有所不变,变中有不变,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守正创新思想相符。对于赴国外学习的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要在保有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这一根基的前体下,去学习西方的知识,对西方文化“去糟粕,取精华”,最终学以致用来报效祖国,不可以忘却了我们的民族性,丢掉我们的根基。

(二)实验实习原理与唯物辩证法思想相结合

生物体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生长发育过程充满唯物辩证法和哲学意蕴,是进行课程思政的良好素材。例如,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大实验”课程溶菌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测定实验中,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是在溶菌酶的酶促反应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但温度过高,会引起酶的失活而降低反应速度,因此,只有在某一合适温度时(不是最高温度或者最低温度),酶促反应的速度最大,我们称之为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在进行体外实验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并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数,而是与反应时间密切相关。该实验规律符合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酶促反应速度和温度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又相互对立的关系,揭示了我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

(三)实验实习类课程的重要性与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理念相结合

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则不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实验实习类课程环节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在实验实习类课程开始授课时,向学生讲授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验实习类课程的相互辅助关系,强调实验实习类课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此外,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实习类课程研究的是生物体运行的机制及生长发育的过程,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吃穿、大到我们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生活习惯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迫切需要的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为今后在国外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社会事件相结合

生物研究行业从业者要具有职业的敬畏心,不断提升科研业务水平。在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充分渗透对职业的信念感、责任感、敬业精神以及荣誉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验实习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室安全事故或生物安全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吸取安全事故中的教训。例如,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讲授培养基制备和消毒灭菌的方法以及环境微生物检测及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时,切入2010年某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该事件发生在该校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进行养活体解剖学实验时,导致28名师生感染布鲁氏菌,事故原因在于实验室购买的山羊未经过动物防疫部门的检疫,实验室购入后也未在实验室进行检疫,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遗传背景及来源未知。实验时,未按照实验室操作要求严格穿戴实验服、佩戴口罩和手套。通过该事故引入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概念,使学生谨记进入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时刻保持实验实习安全意识。生物安全由人类自身的健康安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和环境生物安全等组成[3]。在该事件中,教师没有严格要求学生穿戴防护服,科学态度不严谨并且欠缺职业使命感,可以教导我们的学生要以此为戒,引发他们对如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思考。另外,可以用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为切入点。该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大实验”课程的RNA表达纯化分析实验中,讲解RNA病毒表达复制的原理并结合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研发抗体疫苗的成果,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及积极探索科学研究精神,倡导他们学习医疗工作者崇高坚毅的品质及迎难而上的精神。

(五)言传身教与教学相长相结合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为人师表,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具有高尚的品德。在探索并实践课程思政过程中,伴随着对学生的教育,教师的个人品德也在不断提高。教师负责将课程知识及思想讲授给学生,教师的个人品德和育人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的效果。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师不仅要负责讲授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情操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崇高的荣誉感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尊重他人、关爱学生、团结协作等。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言传身教,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有效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理想信念、职业精神等传递给学生。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实验实习类课程思政在生物技术(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提升其独立生活能力及科学研究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受到学生、家长及同行的好评。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身的独特性,在今后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探讨,随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剖析与调整,构建更为合理高效、更容易融入专业科学知识的课程思政体系。

猜你喜欢

办学生物思政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