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践”课程教学贯彻课程思政的实践
2021-03-30冯富娟高瑞馨王秀华郑宝江
陶 雷 冯富娟 高瑞馨 王秀华 郑宝江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植物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课程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3个环节,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植物学”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植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方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主要探讨“植物学实践”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优势,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植物学实践”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优势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植物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1]。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往主要依靠传统的思政课程,将“课程思政”渗透到课程教学体系中,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植物学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教育是专业教师进行教书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植物学全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学理论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植物学实践课程包括植物学实验和植物学野外实习两部分。在“植物学实践”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能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理论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植物学实践”课程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多;其次,实践课有大量的实践操作及实习环节,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资源和素材多;最后,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因此能点燃学生学习植物学的激情,激起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把育人和知识传授结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多年的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表明,“植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拓展思想,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自身品德素养的提高,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以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植物学实践”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在植物学实验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植物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解,使同学们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繁殖器官形态建成过程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点较多,尤其是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有大量的专有名词。只有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们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在实验课学习中,学生能巩固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植物学实验中的形态解剖部分,如植物细胞的观察及植物组织、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等,多数是以学生自制徒手切片、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为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切片,在结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课本知识进一步验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例如在花的解剖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解剖各种花的新鲜材料,根据观察结果如实记录各种花的花程式。如学生在解剖蔷薇科苹果亚科植物山荆子花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细致观察,掌握蔷薇型花冠特点、子房下位花特点、雄蕊特点以及胎座类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雌蕊的心皮数不同,一般为3~5个,同时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写出山荆子的花程式。在实验环节,通过动手解剖,学生既能直观地识别各种花的特点,又能掌握各科的重点识别特征,而不是只靠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在这个环节,教师不但要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在植物学实验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习惯
目前植物学实验室应用的是Motic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每位同学配备一台计算机和光学显微镜。讲台的仪器设备包括计算机、光学显微镜、投影仪各一台。该系统集数码显微镜、图像处理系统、应用软件系统为一体,目前在实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2-3]。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屏幕观看课件、实验切片以及光学显微镜下的图像等。“植物学实验”大部分内容都要使用光学显微镜、体式显微镜,因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较高。第一节课“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教师较系统地讲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后整理以及维护保养等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每节课都使用同一台仪器,使用后做好记录,这样既可以保证仪器完好状态,又有利于找到仪器出现问题的原因。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镜头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污染或损坏,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就不会出现故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接触植物学实验开始,就养成遵守仪器操作规程、实验操作流程的习惯。实验结束时,教师强调将仪器整理好、摆放清理个人物品、整理实验台面,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实验室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
(三)在课程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教学中进行学习、科研的重要场所,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实验室。学生在植物学实验开课前都要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但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仍很薄弱,因此,要培养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实验室的安全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者的安全及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教师在植物学实验开课前要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环境,要求学生必须穿实验服进实验室,同时仔细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学生刚接触实验室,往往会对实验室的仪器、实验操作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掌握仪器使用方法,了解药品的理化性质,在安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植物学实验操作技能。教师要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贯穿于每一节实验课,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才能很好地进行各门实验课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科研项目的研究。
(四)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中实践性较强的一个环节。通过植物学野外实习,学生能巩固、验证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了解实习地自然环境条件、植被类型及植物资源状况,学习植物识别方法,认识实习地常见植物200种左右。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蕴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是一些历史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很多都是以植物为素材。因此,教师在实习中可以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便于学生对植物的识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讲松柏科植物时,因常见的松科植物多数都是常绿的,因此,可引用刘祯《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再比如“草木秋死,松柏独在”。这些诗句能使学生感受到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特点,可以在掌握松柏科植物特点、识别特征的同时勉励学生努力学习,不要被困难打倒,做一个坚强正直、热爱生活的人。教师讲到菊科植物时,主要讲解菊科植物的特征,能让学生识别常见菊科植物,学生最先想到的就是菊花。这里教师可以引用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通过这些诗词,学生能体会到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可以鼓励学生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要有进取精神,把握好大学的学习生活时光。教师在讲到莲科植物莲时,可引用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鼓励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理想。教师在教学中挖掘与植物有关的诗词歌赋,使学生能在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所学植物的文化意义的了解。
(五)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
学校植物学实习基地设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属长白山系支脉张广才岭西北部小岭的余脉。境内最高峰为帽儿山,海拔805m,因其顶峰似帽而得名帽儿山。据统计,该地区野生种子植物共有109科418属1 149种,植物资源非常丰富[4]。实习期间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常见植物200种左右,这些植物包括许多重要的药用、观赏、材用、蜜源、食用、果用等植物。在讲解植物分类知识时,教师可以介绍这些植物的利用价值及用途等,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护这些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如可以食用的山野菜,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具有一定的食疗和保健作用,如帽儿山老百姓常吃的荠菜、刺五加、刺老芽嫩叶、老山芹等,使学生在掌握这些植物的识别特征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这些植物的有效成分、功效、加工食用方法等。药用植物如刺五加、北重楼、鹿药、北五味子等,这些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可以了解这些植物的特征、用途、入药部位、药用价值和资源状况等。帽儿山的野果资源也非常丰富,主要的果用资源如东北茶藨子、软枣猕猴桃、稠李、山葡萄等,这些野果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制成饮料、果脯、果酱等。通过对这些植物资源的了解和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识别这些植物,还可增加对植物分类的学习兴趣,增加生活常识,进而了解实习地植物资源利用等状况。
实习地位于长白山系,教师很自然地会给学生介绍人参及我国的人参文化。人参被视为“百草之王”,吉林省抚松县“长白山采参习俗”在2008年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师可以讲解采参文化,在采参习俗的文化内涵中涵盖了传统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采参习俗中,一些放山语言如“喊山”“应山”“喊空山”等,属于口头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进山前对山神老把头的祭拜、下山后还愿等礼仪、采参过程中“抬大留小”、在山中“看树藓”“看水流”辨别方向等传统习俗都反映出采参人对自然界的敬畏[5]。采参者是道德之人,他们发现“片货”(人参群落),只采挖中等大小的,留下大的和小的,如只挖大的,就会受严惩,这些都反映出其朴素的环境意识[6]。从采参习俗和人参文化中可以看出采参者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此外,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在帽儿山基地,以前实习可以见到瓶尔小草、分株紫萁,现在却很难见到了。因此,为了保护实习地植物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字化野外实习,让学生多观察、多拍照,树立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植物资源,使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促进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六)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意识
植物学野外实习采取集中教学、分组实施的教学方法。实习班级每班约30人,每班分3组,植物标本采集、标本制作、科研论文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有组长一名,组员8~9人。为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习惯。教师会提供给学生锻炼机会,教学过程中要求每组有人负责标本采集、记录、贴标签、标本压制等工作,在组长安排下,组员分工明确,每位同学要撰写实习名录、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还要识别植物近200种。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除了植物识别能力、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能力、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外,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意识等综合素质都被激发出来。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分工协作,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交流,才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三、“植物学实践”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植物学”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植物学实验教学,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学生在实验中能针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养成他们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这些基本的科学素养为学生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及职业素养
生命科学各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植物学实验是学生的专业基础,Motic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教学克服了传统植物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性,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通过植物学实验,学生能正确操作显微镜等仪器,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养成了遵守操作规程的习惯及爱护实验切片和实验用品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这同样是今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素养,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习惯、职业素养。
(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植物学实习中学生要认识实习地常见植物,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引用学生们熟悉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这些传统文化的引用,培养了学生从事生物科学工作的信心,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5 000年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
通过野外实习教学,学生掌握了植物分类的方法、手段,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习地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教师利用数字化野外教学,可以做到尽量少采挖植物,使学生通过多观察、拍照、参考植物分类文献、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植物分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们在完成实习任务、掌握实习内容的同时也促进了帽儿山实习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树立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环境保护理念,增强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野外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习任务,充分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生活能力、身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实习期间要求学生爱护实习工具,如标本夹、剪枝剪、铁锹等完整归还,各类植物参考书无破损,培养了学生爱护实习用品、爱护公物意识,为今后良好的职业行为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通过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还能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在野外实习中养成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植物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自身修养、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植物学实践”的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知识及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做好道德教育及世界观教育。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作用,就必须牢固树立育人意识、具备育人能力,把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其次,教师要为学生作出示范,起表率作用,言传与身教相统一。今后,教师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要进一步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将专业知识、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融入新的思政教育内容,进一步开展植物学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内容的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不断探索,努力发挥植物学课程的实践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培养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