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近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2021-03-30殷翠平田丹丹徐会敏
殷翠平,田丹丹,徐会敏
(鄢陵县中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许昌 4612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由于血供异常,脑组织出现局灶性软化与坏死,使得患者出现肢体乏力、意识障碍、中枢性高热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取手术与药物治疗,其中溶栓药物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可帮助患者实现血管再通,改善患者脑部缺血、低氧症状[1]。但是,rt-PA溶栓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影响预后。尽早发现可能造成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因素并加以干预,对于改善ACI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鄢陵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探寻ACI患者溶栓后近期预后的不良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鄢陵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近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6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53~78岁,平均(65.40±3.2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8 h,平均(4.50±1.08)h;体质量指数19~27 kg·m-2,平均(23.17±1.62)kg·m-2。本研究经鄢陵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病学》[2]中ACI诊断标准;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4分;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陈旧性脑梗死者;②既往存在颅内肿瘤者;③存在活动性出血者。
1.3 治疗方法采用50 mg rt-PA(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国药准字S20160055,每支50 mg),将5 mg rt-PA溶入10 mL生理盐水,采用静脉推注方式给药,10 s内推注完毕,剩余部分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60 min内滴注完成。
1.4 观察指标于患者治疗后3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4]评估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近期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共可评为0~6分,其中0~2分表示预后良好,>3分表示预后不良。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有高血压史(参考《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5])、是否有糖尿病史(参考《内科学》[6])、溶栓前血糖水平、是否有吸烟史(持续时间>1 a)、是否心房颤动(参考《心房颤动基层诊疗指南》[7])、TOAST分型[8](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其他类型)。
2 结果
2.1 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ACI患者溶栓后近期预后与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无关(P>0.05),与年龄、溶栓前血糖水平、心房颤动、TOAST分型有关(P<0.05)。见表1。
表1 ACI患者溶栓后近期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并为其赋值,将ACI患者溶栓后近期预后作为因变量(1为预后不良,0为预后良好),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溶栓前血糖水平高、心房颤动、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ACI患者溶栓后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ACI患者溶栓后近期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ACI发病率较高,约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70%,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可导致患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溶栓是治疗ACI的有效方式,其中rt-PA可通过与纤维蛋白结合,从而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从而对血栓起到溶解效果。但是,部分患者溶栓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造成预后不良,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75岁、溶栓时血糖高水平、心房颤动、TOAST分型为大动脉硬化型均为导致ACI患者溶栓后近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具体原因可能如下。(1)年龄≥75岁:高龄患者由于自身机体老化,身体重要器官出现退行性改变,导致患者治疗耐受性较差,易出现不良反应。同时由于身体功能下降,高龄患者血管弹性及顺应性较低,再灌注时,血液冲击力易导致血管破裂,造成出血事件,影响治疗效果[9]。因此,临床对于高龄患者因密切观察其血压状态,同时可采用改善血管顺应性的相关药物,预防颅内出血,以降低预后不良的风险。(2)溶栓时血糖水平:高血糖患者由于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而血液中的高胰岛素水平可使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降低纤溶活性,继而导致血管再通率下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据相关研究显示,脑梗死后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可影响纤溶进程,阻碍缺血半暗带再灌注,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0]。溶栓前,可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密切监测与合理控制,在血糖稳定后再进行溶栓。(3)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梗死面积往往较大,同时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较差,导致患者在发生ACI时血液无法有效向缺血半暗区输入,导致缺血耐受性较差,神经损伤相对严重,且经溶栓治疗后再通率较低。因此,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预后较差。(4)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造成心源性ACI的常见原因。由于心房颤动可导致左心房形成的栓子脱落,导致大脑中动脉阻塞,患者无法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患者神经损伤较严重。同时,由于栓子致密,导致溶栓效果一般。
综上所述,年龄、溶栓前血糖水平、心房颤动、TOAST分型均可能会对ACI患者溶栓后近期预后产生影响,高龄、溶栓时血糖水平高、心房颤动、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ACI患者溶栓后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在实施溶栓前,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相关危险因素,针对高风险者,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