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阳地区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结果及药敏特点分析

2021-03-30何绍平陈宗耀王登朝邹颜娇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埃希菌革兰氏败血症

何绍平,陈宗耀,王登朝,邹颜娇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败血症是由病原菌侵入血液系统,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症状的全身炎症性疾病[1]。新生儿及儿童为败血症高风险人群,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进展快,容易合并其他系统或器官的损伤,若不及时效治疗可能危及患儿生命。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在病原菌确定之前患儿的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和药物敏感性不同。

本文对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新生儿科和儿科收治的90 例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检测阳性结果病原菌的分布和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新生儿科和儿科收治明确诊断败血症并血培养检查阳性的患儿90 例;年龄≤3 个月55 例,男性24 例,女性31 例;>3 个月35 例,男性19 例,女性16 例。

1.2 细菌培养

实验室使用梅里埃BACT/ALERT 3D 血培养系统及配套儿童专用血培养瓶进行血培养。所有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实验室操作规程》(第3 版)执行。

1.3 细菌鉴定及药敏

血培养阳性标本经革兰氏染色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使用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2 Compact 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1.4 统计分析

使用EXCEL 2010 计算率和构成比并进行数据的绘图和制表。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分布

败血症患儿血液标本通过血培养检出19 种共9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3 株(58.89%),革兰氏阴性菌37 株(41.11%)。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较高的为肺炎链球菌17 株(18.89%)、表皮葡萄球菌13 株(14.44%)和溶血葡萄球菌6 株(6.67%),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高的为大肠埃希菌20 株(22.22%)和肺炎克雷伯菌7 株(7.78%)。检出病原菌分布见图1。

图1 病原菌检出种类及数量(单位:株)

按不同年龄段统计,≤3 个月患儿检出病原菌55 株(61.11%),检出率较高的为大肠埃希菌16 株和表皮葡萄球菌10 株,分别占比29.09%(16/55)和18.18%(10/55);>3 个月患儿检出病原菌35 株(38.89%),检出率较高的为肺炎链球菌14 株,占比40.00%(14/35)。检出率前六位的病原菌在不同年龄段分布见表1。

表1 检出率前六位病原菌在不同年龄段分布(n, %)

2.2 病原菌耐药分析

本次检出革兰氏阳性菌53 株,主要为葡萄球菌属(30 株)和链球菌属(19 株)细菌。葡萄球菌属耐药率较高的主要是红霉素(100%)、克林霉素(96.67%)和青霉素(93.33%);链球菌属主要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耐药率均为78.95%,对青霉素敏感;两个菌属细菌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均敏感。检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中产ESBLs 菌株10 株),主要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敏感,具体情况见表2、表3。

表2 葡萄球菌属及链球菌属常用药物耐药情况(n,%)

表3 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n,%)

3 讨论

败血症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对侵入的病原菌不能有效反应,从而导致病原菌在机体生长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引起机体全身炎症和器官功能障碍,是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新生儿及儿童因免疫反应较差,反复住院,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及侵入性操作等原因成为败血症高风险人群[2-5]。同时,败血症患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引起医生判断不准确,可能延误治疗或治疗不足,引起病情进展,危及患儿生命。目前报道提示,引起患儿败血症的病原体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地区、个体、年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败血症患儿病原菌明确之前的经验性抗生素使用。

血培养阳性是诊断败血症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存在较大差异。引起3 月龄患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与目前报道基本一致[6-7],也有文献提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不同,与引起不同时间段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不同有关,早期经验治疗时抗生素选择需要谨慎[8-9]。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败血症目前认为与葡萄球菌属的体表寄生和患儿较多的侵入性操作(如PICC 等)相关,但需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其他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斥污染可能。引起3 月龄以上患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链球菌,与目前报道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的病原菌最多的是肺炎链球菌一致[10-13]。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除肺炎链球菌以外引起3 月龄以上患儿感染的病原菌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与3 月龄内患儿败血症病原菌无明显差异,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本文对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了分析,葡萄球菌属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青霉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链球菌属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大肠埃希菌检出产ESBLs 株对青霉素耐药,与目前报道比较一致。除产ESBLs 大肠埃希菌外,其他病原菌对常用和主要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低于地区和国家平均水平,考虑与医院院感防控、医护人员技术操作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关。

综上所述,儿童败血症的病原菌存在地区和个体差异,熟悉本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病原菌感染特点有助于诊断败血症患儿的早期经验性治疗。同时,我们要积极完善疑似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检查,并最终根据血培养检测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猜你喜欢

埃希菌革兰氏败血症
2018—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一起家庭食物中毒事件
我国科学家创制“革兰氏阴性菌”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