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点式剥脱治疗老年人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2021-03-30曹高峰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复发率切口下肢

曹高峰

(上蔡县无量寺乡卫生院,河南 上蔡 463800)

0 引言

大隐静脉有5 条属支包括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1]。大隐静脉全长在管腔内,有9~10 对静脉瓣[2]。大隐静脉曲张多因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致使静脉内血液倒流、远端静脉淤滞,使大隐静脉发生扩张、膨出、扭曲等[3]。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下肢酸胀不适等,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4]。病情严重患者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常规阶段性抽剥术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一种手术方式,创伤较大、切口长,致使切口感染风险较高[5]。点式剥脱术为微创治疗方式的一种,可将曲张静脉彻底抽剥,缩减住院时长[6]。本研究从我院2017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选取适量病例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内容如下文所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选取2017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接收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老年患者150 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5 例,150 例患者年龄60~70 岁,平均(64.58±1.23)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46 例、29 例,双侧55 例,单侧20例;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为47 例、28 例,双侧50 例,单侧25 例。两组老年患者病侧、性别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实验对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吉林医学《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中的诊断价值分析》[7](2014)中大隐静脉曲张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所有的老年患者参加本次实验都是出于自愿,且愿意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合作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大隐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和严重的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还有免疫系统疾病;②思维逻辑异常者、对实验无法积极配合的老年患者;③拒绝实验;④深静脉阻塞;⑤全身化脓性感染;⑥有凝血功能方面的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⑦手术耐受力较差。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阶段性抽剥术,将抽剥器插入结扎远心端,使用丝线对出血位置进行结扎止血。对大隐静脉进行缓慢、匀速抽剥,一直到膝盖位置,穿通支进行结扎,使用纱布、薄棉垫在剥脱后的静脉曲张床位置。

观察组患者运用点式剥脱术,指导患者站立,大隐静脉表现出曲张,做好标记,进行麻醉、皮肤消毒。在患者腹股沟皮纹下1cm 左右位置处做5cm左右平行切口,将所有分支切断结扎,在大隐静脉到股静脉移行位置0.5cm 左右处将大隐静脉切断,近心端双重结扎。将宽为10cm 的橡皮驱血带从足背向上进行包扎,阻断下肢动脉、静脉血流。于无血症状、曲张位置开几个0.5cm 的小切口,使用工具将静脉拉出。无法抽出时,停止并将大隐静脉切断。将所有曲张静脉抽剥出后,使用生理盐水洗净切口,缝合。

1.4 临床评价

对比两组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皮下淤血、下肢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复发率等。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准则:显效-下肢酸胀不适、沉重乏力、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经检查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有效-下肢酸胀不适、沉重乏力、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临床症状有改善,曲张静脉大部分消失;无效-患者状况无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150 例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 22.0 软件中行详细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表示,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进行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患者(8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复发率(2.67%)低于对照组患者(18.67%、1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对比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具有较高发病率,若进行重体力劳动、长时间久站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瓣膜承受过度静脉压力,瓣膜结构不良,则可能导致瓣膜关闭不完全,血液反流,致使静脉血无法回流至心脏,淤积在静脉中,导致大隐静脉曲张发生[8]。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多需使用手术治疗才可治愈,一般剥脱术对术后活动有较大的限制作用,恢复后瘢痕较明显,影响美观程度[9]。点式剥脱术利用微创技术,减小手术创伤,提高美观程度[10]。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认为点式剥脱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皮下淤血、下肢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缩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改善色素沉着、溃疡等临床症状,有利于康复。点式剥脱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不会留有较大瘢痕,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11],可彻底将曲张静脉抽剥出来,进而有效降低复发率,可有效缩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使下肢静脉回流压力有效减弱[12],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局部供血、营养情况得到改善,减轻经济负担,加速康复进程[13]。

杨伟龙[14]通过60 例接受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点式剥脱术的临床价值,经研究发现该手术方式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感染等风险,减轻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促进康复。王桂星[15]对60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展开研究后发现点式剥离组手术失血量少于一般剥离组,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一般剥离组,点式剥离组复发率低于一般剥离组,指出点式剥离术可彻底剥脱曲张静脉,减小创伤。点式剥脱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对大隐静脉曲张老年患者运用点式剥脱术可以降低皮下淤血、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风险,减少手术出血量,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大隐静脉曲张老年患者运用点式剥脱术效果确切明显,可缩减手术时长、住院天数,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下肢疼痛、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色素沉着、溃疡等临床症状,适合于临床治疗大量地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复发率切口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