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术中预防性截囊技术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的预防效果

2021-03-30刘海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晶状体预防性白内障

刘海

(张家口市宣化区眼科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0 引言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一种在白内障手术中使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后特有的并发症,但这种并发症会引起患者术后视力严重下降,影响患者视觉,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1]。囊袋收缩综合征重点在于如何预防,对于已发生此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采取囊袋张力环以及预防性YAG 激光前囊口松解术进行医治[2]。而预防性截囊技术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在术后发生囊袋收缩的情况,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眼科的进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共67 例,其中,观察组34 例,对照组33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完成后进行预防性截囊的办法,对照组则只进行正常手术流程。以此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对比,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至我院眼科进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且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共67 例(67只眼),年龄39~87 岁,平均(63.45±7.61)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 例,对照组33 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病程为(6.72±2.21)年,眼轴长为(23.39±0.68)mm;对照组男19例,女14 例,病程为(7.02±2.24)年,眼轴长为(23.41±0.71)mm,另外,观察组中有27 例视网膜发生病变,对照组中26 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临床表现资料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选取研究的对象均为Ⅱ型糖尿病确诊患者,空腹测得血糖(mmol/L)、血红蛋白值(%)均在8.3以下;有过眼部外伤手术、高度近视等高风险患囊袋收缩综合征者、视网膜发生病变者及瞳孔直径发散低于5mm 者均不列入研究当中。

1.3 方法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由本院同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操刀医生完成,手术方法均为术前使用复方托呲卡胺滴眼液点入患者眼内,使其瞳孔充分发散,对眼部进行表面麻醉后,对11 点位,进行3mm 角膜切口,2 点位进行辅助角膜切口。将透明质酸钠粘弹剂注入眼部前房,使用撕囊镊将连续环形撕囊居中,直径为5mm 左右,再进行囊下水分离及核下水分层,使用水平快速劈核技术将晶状体核乳化吸除,清除皮质,对前囊膜下及后囊膜进行抛光,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该人工晶状体为折叠型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吸除前房及人工晶状体后的黏弹剂,为前房注水以恢复患者眼内压,最后并水密闭切口。观察组患者的步骤与对照组相同,完成水密切口后,观察组患者继续使用由26G 注射针头所制的截囊针接灌注管道在灌注状态下,在患者3、6、9、12 点位垂直于前囊膜开口的位置做向心性截开,长度大约1mm,最后再次前房成形术毕。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均使用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点眼,均为每天滴4 次,每周次数递减,点眼一共持续4 周。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第1 个月每周都需要复查,往后的第2、第3、第6 个月时再进行复查,复查时均先使用复方托呲卡胺滴眼液发散患者瞳孔,后用裂隙灯观察患者前房炎症反应情况,前囊膜收缩程度,人工晶状体位置改变及是否有发生后发性白内障[2]。另外还需检测记录患者最佳的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和眼压情况。

患者前房炎症反应分级标准为:在相同裂隙灯(1mm×1mm)光带下的前房细胞数低于5 个者为1 级;细胞数5~15 个者为2 级;细胞数16~25 个者为3 级,前房细胞数多于25 个者判定为4 级[3]。前囊膜收缩的分级标准为:前囊膜呈透明或有局限性浑浊状态、前囊口无收缩判定为1 级;前囊口呈环形浑浊态,且前囊口有直径<1mm 的收缩情况判定为2 级;前囊口呈环形浑浊态,且前囊口收缩直径>1mm 判定为3 级。囊袋收缩总发生率=1 级收缩发生率+2 级收缩发生率+3级收缩发生率。后发性白内障是指对患者眼底进行检查时的清晰度受到了后囊膜浑浊度的影响[4]。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进行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及t检验,P<0.05 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发生程度

经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术后第1 天和第1周的炎症反应发生比例和对照组的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前房炎症反应情况对比[n(%)]

2.2 前囊口收缩情况对比

经观察对比,在术后6 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复查时,观察组前囊收缩的总发生率为(70.59%)比对照组(84.85%)低,组间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前囊收缩情况对比[n(%)]

2.3 晶状体位置是否改变复查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术后6 个月进行复查,人工晶状体位置均保持在居中稳定的状态,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置变化。

2.4 后发性白内障是否发生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 个月复查时,观察组34 例患者中,有4 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症状,而对照组的33 例患者中有3 例,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的连续环形撕囊技术被发明之后,才被知晓的现象,是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特有的一种并发症[5]。而囊袋收缩综合征最早是由Davison 于1993 年报道出来的[6]。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是将患者的撕囊口边缘变成光滑完整的圆形,前囊膜下残存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会因为受到手术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而产生细胞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可能产生反作用,转化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这些母细胞通过增殖和分泌胶原而发生纤维化,导致患者前囊膜收缩[7]。糖尿病、葡萄膜炎、高龄和高度近视等人群发生囊袋收缩综合征的风险更高[8]。囊袋收缩综合征对患者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包括视力下降、复视、眩光和视线对比敏感度下降等,还会引起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发生偏移,病情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因人工晶状体偏心、移位、脱位、悬韧带牵拉过度,而引起睫状体脱离和低压眼的风险。本次研究中的患者术后晶状体位置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偏移。

目前,囊袋收缩综合征治疗的核心,是减弱在白内障手术中,由于使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造成的撕囊口原有的向心力[9]。术后进行预防性的YAG激光前囊膜松解技术,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囊袋收缩综合征的风险,但这些患者往往还需要进行第二次治疗,而眼内的房水炎症反应也有可能反复发作。本次研究中采用的预防性截囊技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前囊口在注入吸除人工晶状体后黏弹剂时开口继续撕裂延伸的风险。术中采用预防性截囊技术的这部分患者都没有出现前囊口类似情况。

糖尿病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后发生囊袋收缩综合征的几率比普通患者高,因为这项并发症和患者本身眼内血房水屏障的破坏程度有一定关系[10]。本次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糖尿病人在手术后,都有发生的房水炎症反应,但数据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就前囊口收缩的情况来看,观察组(70.59%)和对照组(84.85%)是有明显差异的(P<0.05)。以上数据可以说明,本次研究中,在白内障手术中,采用预防性截囊技术更有利于降低糖尿病人发生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概率。

另外,在本次研究中,虽然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6 个月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由于对患者研究调查的时间并不够长,在往后,我们将对这批患者做进一步的追踪。

综上所述,在为糖尿病病人这类有高风险患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患者做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采用预防性截囊技术可以降低这项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起YAG 激光的治疗技术,这项技术更为安全、经济,效果也更好,可以用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

猜你喜欢

晶状体预防性白内障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1例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白内障常见4误区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过多晒太阳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