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民歌到曲艺

2021-03-29王宇琪

人民音乐 2021年1期
关键词:靠山乐句曲艺

为口传艺术的曲艺音乐,在长期实践中置身于传统与新生的两面,它们秉承自身特色接续承传,也与其他艺术品种相互借鉴、渗透。各地多样的曲艺音乐便与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它们之间互相融合的过程尽管显而易见,却往往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即使来源于同一个曲调,其内部结构、唱法等各方面已然形成了各自的形态。由民歌到曲艺,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不做具体比较研究是很难说清楚的。

天津时调是在当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并颇具代表性的地方曲艺,大致诞生于清末民初,以【靠山调】【老鸳鸯调】【新鸳鸯调】【怯五更】【拉哈调】【后娘打孩子】等主要腔调描摹景致,讲述故事。初名“小曲”“时调”,20世纪50年代天津曲艺工作者对其进行改革,定名为“天津时调”①。该曲种保留了民歌短小精悍的特点,以单曲叠唱构成凝练的短篇曲目,《秋景》《七月七》《踢毽》《放风筝》等作品可谓脍炙人口。《摔西瓜》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曲艺团改编创作的第一个时调作品,1953年由时调名家王毓宝(1926—)首演并大获成功②。该作品以民歌《摔西瓜》為蓝本,赋予了【靠山调】以崭新的面貌,成为天津时调最具代表性的腔调之一。

有关天津时调【靠山调】的研究,率先兴起于民俗学界。20世纪30年代李家瑞的《北平俗曲略》便对【靠山调】进行了凝练地介绍,同时附上“小刘处刻本”的《棒叉杆》曲词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资料。1935年《人世间》杂志发表王颂馀《靠山调——天津特有的一种歌曲》一文,则记录了20世纪初期【靠山调】在天津唱演、流行的情况④。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辑的《说唱音乐曲种介绍》⑤是较早对【靠山调】音乐进行记录与整理的文献。此后,蔡源莉《天津时调【靠山调】音乐简介》⑥通过丰富的实例,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其各类板式的特点以及在作品中的实际应用,是一篇对【靠山调】唱腔与伴奏进行了深入研究的论文。近年来有关天津时调以及【靠山调】介绍性或代表曲目分析类的文论虽屡见不鲜,如《中国民族音乐大系·曲艺音乐卷》⑦《曲艺小段选》⑧《曲艺音乐概论》⑨等,体现出学界对天津时调的关注,但均未能深入揭示【靠山调】的曲调来源以及从民歌向曲艺迈进过程中如何演变等问题。

栾桂娟曾就曲艺音乐的发展手法提出过“本上生枝”与“借本生枝”的观点,所谓“本”是指事物的根源或根基,是曲艺音乐或某一唱腔流派或某一音乐体裁的基本形态(一定的程式)。曲艺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常常采用自身唱腔的灵活变通与借入外部种种因素丰富自身的两大手法,前一种是“本上生枝”,后一种就是“借本生枝”⑩。【靠山调】正是在这两种手法的此消彼长中发展起来的,它“借本”于民歌,通过一代代有造诣的演员而使它生出多样的“枝”来,以至于原民歌的样貌几乎荡然无存,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曲艺音乐了。【靠山调】由何而来?经历代演唱者加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天津时调《摔西瓜》与同名民歌对比分析,将【靠山调】置于历时性时空演变中加以观察,旨在探求曲艺音乐固有表现手段、艺术特性以及实践经验,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曲艺音乐提供客观依据。

一、《霓裳续谱》《白雪遗音》中的“剪靛花”调《似雪花》

“剪靛花”又名“剪剪花”“靛花开”,是明清以来广泛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俗曲。明万历(1573—1620)传奇《钵中莲》第四出“赠钗”即有此调,名“剪剪花”?輥?輯?訛。另据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三·小曲》记载,该曲在清初已颇为盛行。?輥?輰?訛

清乾隆六十年(1795)天津三和堂曲师颜自德传曲,王廷绍点订,集贤堂刻本的《霓裳续谱》是清代俗曲研究的重要文献,其中收录“剪靛花”曲词共计32首,内容多以表现女子闺怨情思为主,如《姐在房中绣枕头》《姐儿无事江边摇》等,既有“剪靛花”“慢剪靛花”“剪靛花便音”“满洲剪靛花”的单曲形式,亦有“剪靛花”分作头尾,中间插入“南词”等曲牌联缀以及初具代言体特征的“剪靛花带戏”。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辑录,道光八年(1828)玉庆堂刊刻的《白雪遗音》,亦收录清嘉庆、道光年间流传的“剪靛花”35首,其中《洗菜心》《江边摇》《似雪花》《小金刀》《夏日天长》等曲词与《霓裳续谱》“剪靛花调”同名,《洗菜心》《游春》《下盘棋》等曲词与华北、东北各地《丢戒指》《放风筝》《下盘棋》等民歌存在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上述两本谱集均收录“似雪花”曲调,实为近代北方各地流传的民歌《摔西瓜》的早期形式。

剪靛花·姐儿生的似雪花

姐儿生的似雪花,才郎一心要瞧他。没有什么拿。(重)

买了一匣宫粉两朵绣绒花,称了二斤螃蟹买了半斤虾。买了个大西瓜。(重)

一出门栽了个马爬爬,洒了宫粉揉碎了花,爬了螃蟹跑了虾。摔碎了大西瓜,再也不瞧他。

剪靛花·似雪花?輥?輲?訛

姐儿生的似雪花,才郎一心要瞧他。没有什么拿,哎呦,没有什么拿。

买了一匣宫粉两朵绣绒花,买了二十个螃蟹称了半斤虾。买了个大西瓜,哎呦,买了个大西瓜。

一出门来栽了个马爬爬,撒了宫粉摔碎了花,扒了螃蟹跳了虾。摔碎了大西瓜,哎呦,再也不瞧他。

录于《白雪遗音》卷三“剪靛花”调《似雪花》,唱词与《霓裳续谱》中《姐儿生的似雪花》大体一致:结构四句一段,通压发花辙,各句末字落平声;词格七、七、五、五,末句是加入衬句“哎呦”的重复句;第二、三两段用衬较多,颇具口语化,内容生动诙谐,富于生活气息。

《霓裳续谱》的点订者王廷绍曾在“序”中提到,该谱所辑之曲由京津一带花档优童演唱,曲师颜自德“妙选优童”亲自教授,“曲词或从诸传奇拆出,或撰自名公巨卿,逮诸骚客。下至衢巷之语,市井之谣,靡不毕具”?輥?輳?訛。其中“剪靛花调”《春城无处不飞花》:“却是俏冤家,双手敬奉香茶,十指尖尖弹琵琶,唱一个剪靛花,奉敬小冤家”?輥?輴?訛,侧面呈现歌童表演时的情境。这种捧碗弹弦的唱演形式曾保存在天津【靠山调】的早期表演中,据《天津卫的特产品,靠山调韵味凄婉》文章记载:“清末民初之际,每值夏季,于空旷之初,多闻有歌此以自遣者,由一人操三弦,数人轮流歌唱,同时左手托一茶碗,右手持一竹筷,按拍击之,铿锵之声,亦颇悦耳动听。”?輥?輵?訛

二、天津时调[靠山调]源于俗曲“剪靛花”

作为清代中期以来问世的俗曲谱集,《霓裳续谱》《白雪遗音》记录了当时流传于北方各地的大量俗曲,但有词无谱,尚无法管窥其曲调原貌。东北、华北各地流传的《放风筝》《回娘家》《丢戒指》《小看戏》《大踏青》《要女婿》《绣红灯》等民歌均为“剪靛花”调的变体,借助这些民歌亦可建立起“剪靛花”调在天津时调中流传演变的脉络。

谱例1  河北深县民歌《摔西瓜》

河北深县民歌《摔西瓜》又名《瞧情郎》,是“剪靛花”调的典型形态?輥?輷?訛,曲词风趣幽默,唱腔细致曲折,东北、华北各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这首民歌与《霓裳续谱》《白雪遗音》中的“剪靛花”《似雪花》一脉相承,唱词每段四句,句末落平声,压发花辙,前两句七字句,后两句五字叠句,中间加入“哎呦”的衬词。唱腔则是五声音阶宫调式,第一句词旋律宽长,分跨两个乐句,第五乐句是衬腔重复句,各乐句间具有起承转合关系,落音分别是宫、徵、徵、宫、宫。

表1  河北民歌、天津时调《摔西瓜》腔词结构比较

【靠山调】是天津时调主要腔调之一,《摔西瓜》即用【靠山调】演唱。相传该曲调系清末津门鞋匠为解除作业疲劳,靠着山墙随口哼唱得名?輦?輮?訛。李家瑞《北平俗曲略》亦记载,早在20世纪初【靠山调】已是唐山、天津一带流传最普遍的俗曲,曾有“山落子”“天津拾谣”之称?輦?輯?訛。众多时调传统曲目以及新编作品,如《放风筝》《七月七》《摔西瓜》《秋景》《喜荣归》《翻江倒海》《军民鱼水情》等均以此调唱演。将天津时调《摔西瓜》与同名深县民歌音乐结构加以比较,两者渊源关系显而易见。不仅曲词高度一致,腔词结构、调式以及各句落音(含过门)基本相同。作为曲艺音乐,【靠山调】在“剪靛花”调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宽长延展的特点,首句领起,将一句两腔变为一句三腔,咏叹性强,具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后两个乐句对原民歌落音进行局部调整,唱腔落角音、宫音由随后乐队奏出,唱腔留有余韵,引人回味,音乐更显丰富。

三、天津時调【靠山调】的历时性演变

天津时调历经数代艺人创造加工,传承至今。清末的“板凳王”、城里的杨开泰、河东温先生、河西三义庄“蒸饼王”等,都是著名的时调艺人?輦?輰?訛。20世纪初期渐负盛名的高五姑(1882—1943)更是第一代时调艺人中的佼佼者,她以身材高大得名。她1910年拜弦师王宝银为师,因善唱悲曲,时称“悲曲大王”?輦?輱?訛。出生于1908年的赵小福,是继高五姑之后享有盛名的第二代时调艺人,曾得名弦师卢成科授艺与伴奏,有“一管箫”的美誉。1932年民众票选中与铁片大鼓演员王佩臣、梅花大鼓演员花四宝当选为“女鼓三杰”之一?輦?輲?訛。王毓宝自幼随父学唱京韵大鼓、【靠山调】等,13岁正式登台演唱,至20世纪50年代已红极一时,是当代天津时调最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将高五姑、赵小福、王毓宝演唱的【靠山调】加以比较,有助于梳理该曲调不断演变的历史脉络。

1931年由百代唱片公司录制,高五姑演唱的【靠山调】《喜荣归》?輦?輳?訛曾是当时流行的节目。她的唱腔干练明朗,板起板落,质朴平实,速度较快。从其音调来看,尚留有俗曲“剪靛花”的诸多传承痕迹,应是该曲调的早期形态,但已呈现出【靠山调】的基本面貌:唱腔宫调式,四个乐句,首句分三腔,各腔节与每个乐句均高起后徐缓下落。如谱例2,高五姑演唱【靠山调】第一乐句“一阵儿”“金风”的两个腔节,起、落腔间旋律相差八度,感叹、愁闷的情绪溢于言表。结尾乐句唱腔跨越更达两个八度,形成【靠山调】典型的旋律进行。此后赵小福、王毓宝与高五姑演唱的【靠山调】代相递传,将艺术品味不断提升,唱腔旋律逐步美化(见谱例2)。

谱例2  高五姑、赵小福、王毓宝演唱【靠山调】慢板第一乐句

从谱例2可见,赵小福对【靠山调】进行了较大改造,从20世纪60年代演出录音来看,各乐句篇幅大为拓宽,第一、二腔节由3板变为6板,第一乐句由原来的6板增至12板,这种“放慢加花”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唱腔的抒咏性。她还借鉴京韵大鼓等姊妹艺术的唱法,将原有【靠山调】各句改为眼起板落,句间多闪板或眼上起唱,节奏顿挫有致,一番比一番快,一番更比一番高。此版演唱中,赵小福的唱腔连涨了三次调门(B-bD-bE),精湛的技艺获得观众的认可,每次涨弦都伴随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赵小福的这些创腔方法亦为此后王毓宝继承,据她本人回忆,旧时为了提高技艺,经常在别人演唱时“偷艺”,学的最多的就是时调前辈赵小福的演唱?輦?輵?訛。

曲艺文词以叙事与代言相结合为特点,演员表演时一人多角,跳出跳进,为刻画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创造了条件。《摔西瓜》由民歌发展为曲艺,文词上最大的变化便是增加代言。如第一番最后一句(见表1),民歌是“思想着没啥拿”,曲艺中则变为“急的我上牙错下牙”。为了增加叙事性,【靠山调】还插入“数唱”(或称“数子”“数唱”),伴随板式变化由慢而快,这种手法早在赵小福演唱《喜荣归》中已经使用。王毓宝演唱的《摔西瓜》共三番:第一、二番慢板(一板三眼),富于歌唱性,字少腔长,讲述姐儿为了见情郎,思前想后筹备礼物的矛盾心理;第三番为了刻画佳人路上遇雨丢虾摔瓜的窘态,插入“数板”,转入快板(一板一眼),一字一音,半说半唱,节奏控制精当自如,表演者兼或代言与叙事,灵活地进行角色转换,将一个个令人捧腹的画面逐个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引人入胜。与其他各句唱腔高起跌落不同,“数板”音乐在中音区回旋,各腔节落于商音,最后以统一的过门过渡到下乐句。由于加入“数板”,文学内容得以丰富,音乐结构获得张力,音乐形象更加生动多变。结束句更是打破常规,翻高八度以角音结束,唱腔与伴奏珠联璧合,余音缭绕,韵味悠然。

王毓宝与弦师祁凤鸣以及词、曲作家通力合作,最终促成【靠山调】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将速度放缓,通过填字、加花等手法进一步增强唱腔的音乐性和说唱化,还丰富了伴奏乐队与过门,在《摔西瓜》的首演中去掉了“场面桌”。王毓宝的嗓音甜美、声高透亮,依据天津方言依字行腔,带动听众在悲欢离合的故事背后获得美的感悟。她善用疙瘩腔、鼻音归韵等润腔技巧,演唱起来自然、灵动。她还善于控制唱腔的迟疾顿挫,以稳定的“心板”为基础,使用“掏”“闪”“抢”“撤”?輦?輶?訛等不同方法,在相对固定的板式中灵活运用板眼技巧,不仅不会“荒腔走板”,反而使音乐更显华丽,给人以别致脱俗、“火候”精到的印象。

音乐学家郭乃安曾指出:“音乐艺术,也象其他艺术一样,它的全部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不断地革新其内容与形式的历史……但是,新的表现形式又不是由新内容直接地生长出来的,它只能是以前人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来进行创造。因此,我们可以说,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也就是这样一个从内容到形式不断革新的‘推陈出新的历史。”?輦?輷?訛郭乃安先生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出民间音乐可塑性的根由所在。通过《摔西瓜》的研究,可见它与同名民歌同宗同源,却又变化万千。而俗曲“剪靛花”既是河北民歌《摔西瓜》的曲调来源,也是天津时调【靠山调】的母体。经高五姑、赵小福、王毓宝等几代时调表演者的艺术创造,【靠山调】由乡野质朴的民歌转变为华丽光彩的时调,其抒咏、叙事,代言、评议,全凭表演者信手拈来。流传了百余年的天津时调在当代依然彰显生机,离不开它深厚广博的艺术积累与集体智慧下的艺术创造,众多优秀的时调名家基于传统的有益革新与炉火纯青的演唱技艺为该曲种在当代的发展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①《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天津卷》编辑委员会,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3年版,第597页。

②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天津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9年版,第328页。

③李家瑞《北平俗曲略》,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第97—100页。

④王颂馀《靠山调——天津特有的一种歌曲》,《人世间》1935年第41期,15—17页。

⑤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说唱音乐曲种介绍》(《民族音乐》参考资料之八),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研班(1962年),第46—53页。

⑥蔡源莉《天津时调(靠山调)音乐简介》,天津演唱编辑部编《曲艺知识》(内部资料,1980年),第128—148页。

⑦东方音乐学会连波执笔《中国民族音乐大系·曲艺音乐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236页。

⑧刘书方《曲艺小段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第64—67页。

⑨于林青《曲艺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172页。

⑩栾桂娟《“本上生枝”与“借本生枝”漫议》,栾桂娟《音乐学研究文集——绿叶与根的对话》,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60—278页。

?輥?輯?訛 [明]无名氏《钵中莲》(玉霜簃藏明万历抄本),孟繁树、周传家《明清戏曲珍本辑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

[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三“小曲”条载:“今则尽儿女之私、靡靡之音矣。再变为【呀呀呦】。呀呀优者,[夜夜游]也,或亦声之余韵。【呀呀呦】,如【倒扳浆】【靛花开】【跌落金钱】,不一其类。” [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吴法源校点),《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8页。

[清]颜自德传曲,[清]王廷绍点订《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78页。

[清]华广生《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15—716页。

王宇琪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  刘晓倩)

猜你喜欢

靠山乐句曲艺
一生为客恨情多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不“吃山”,才是“靠山”
靠山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靠山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