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研究

2021-03-29蒋笃运杜社娟谢梦菲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

蒋笃运 杜社娟 谢梦菲

摘要: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智能化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是智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是思政课教学与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创新发展的系统工程,其主要架构包括:智能课程教材体系、智能教学平台、智能教学环境、思政课教师智能素养四个有机联系的模块,并处理好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設中长远规划与分段实施、各学段相互衔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衔接、党政产学研协同共建等问题。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思维和学习方式,人类社会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创新发展而形成的智能教育,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教育的范式,为未来教育的变革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竞争的制高点。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在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加快其智能化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1]重要思想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2]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是智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必须在智能思政课教学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智能教学平台建设、智能教学环境建设、思政课教师智能素养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并处理好长远规划与分段实施、各学段相互衔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衔接、党政产学研协同共建等问题。

一、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建设,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思政课教学是学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具有政治和价值引领作用,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品行等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奠基和导向作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新媒体、新技术、新环境已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既为思政课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创新发展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遵循思政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规律,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0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创新发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交互性、创新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育和思政课建设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是智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创新发展的产物,具有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自主化、终身化、泛在化、交互性和创新性等鲜明特征,是一种智能化的教育新形态。智能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未来教育的变革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生机与可能,已成为各国教育竞争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2019年5月16日,他在给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致贺信中强调,要“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5]。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7]。近年来,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速度迅猛,我国智能教育快速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智能化教育环境、基础设施、教学模式、教育监测评估、服务与管理等逐步展开,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智慧学校建设层出不穷。“网课、慕课、云课堂”以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等得到较多的应用,教育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是教育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已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融媒体思政公开课”迅速展开,微博微信智能手机已成为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虚拟现实技术及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平台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支撑。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已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论基础,但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等问题。

三、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总体架构

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构成要素多,影响因素复杂,且创新发展快,但其主要架构应包括智能化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和教师队伍智能素养提升四大模块。

1.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智能化建设模块。思政课程是指在校学生所应学习的思政学科的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思政课教材是依据思政课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思政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根据“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8]的要求,新时代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并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9]。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就是根据新时代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标准要求,把国家统编教材和地方及校本选修教材有机结合,“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10],形成完善的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体系,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智能化建设,就是将新时代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与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创新发展,形成智能化思政课课程和教材体系。使传统的课程教材体系由纸质向电子化、数字化转变;由单纯的文字、图表向图文声形并茂、可视化、可交互转变。实现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泛在化,并具有交互、协作、体验、探究等功能。以此更好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变革:由单向灌输向师生交互式、协作式学习转变;由线下向线下、线上混合教学转变;由单纯的知识性学习向体验式、探究式学习转变;由班级授课向班级授课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转变;由单纯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转变;由单纯的教师教学向教师与AI助教密切协作转变。教学空间由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向网络空间、虚拟空间延伸;教学时间由课堂时间向任何时间都可学习延伸。

2.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平台建设模块。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平台是实施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工程,是思政课教师开展智能化教学的重要支撑。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一是提供智能化教学资源服务:主要是为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和教研提供智能高效、方便快捷、丰富多彩、全面系统的教学资源服务,为教师知识查询、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充分备课及课后辅导答疑等奠定良好基础。它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成果、经验等文献资料库创新发展,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先进文化资源库,思政课程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应用理论以及教学课件、案例等资源库;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学术研讨服务;大数据特别是教育大数据、学生数据、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数据支持等等。这些平台既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服务,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二是提供智能化教学:主要是为思政课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智能化支撑。第一,开发利用平台教学模块和工具,如“微课”“网课”“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融媒体思政公开课以及QQ、微博、微信、智能手机等智能化交互工具用于思政课教学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等。第二,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技术开发的“虚拟课堂” “虚拟教师”“虚拟实践中心”“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等。第三,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5G技术,实现万物互联、实时互动而建立的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平台,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互动空间[11]。在这个空间里,学生既可以完成思政课理论学习任务,又可以足不出户,考察工厂、农村,参观祖国大好河山、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红色教育基地等完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任务。四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研发的AI助教,可以协助思政课教师做些基本的知识传授、作业批改、辅导答疑和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教学辅助工作[12]。

三是提供智能化教学评估监测。主要用于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效进行智能、快速,全面的科学分析、诊断、评价和预测,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它主要包括大数据库、教育数据特别是师生个人数据库、教学管理智能软件和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云计算等方面。利用这些平台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智能化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思政课教学和师生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推进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3.思政课教学智能化环境建设模块。优化的思政课教学智能化环境是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化时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保证。它主要包括:

一是创建优化“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来的、通过各类智能装备辅助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实现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智慧校园是综合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的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智慧环境。智慧教室与智慧校园都是把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有机结合,促进教育教学智能化发展,已成為思政课教学智能化的重要基础和平台,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境。创建优化这一环境对优化思政课教学智能化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优化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则优化其物理空间,即建设清洁、美丽、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健康、文明、向上的优良校风与文化环境。二则优化其虚拟空间,即根据其具有环境感知、网络互通、数据支撑、开放学习、师生个性服务等鲜明特征,遵照以人为本理念和国家设定的建设标准,应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智能产品,防范安全隐患,杜绝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各种文化和错误思潮,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一般是指诸多联接在不同区间的多媒体计算机,依据一定的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等共享的系统。在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网络环境已成为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环境庞大复杂,真善美与假恶丑共存,鱼龙混杂,良莠难分。特别是网络环境中的色情、暴力、诈骗、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腐朽封建思想残余和各种文化思潮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网络治理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的要求,切实增强网络环境治理意识、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积极扩建红色网络阵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科技创新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构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清朗网络环境,为思政课教学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4.思政课教师智能素养提升模块。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力军,其素养决定着思政课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3]。正因如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4],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在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法纪素养和教育教学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其智能素养。

思政课教师的智能素养是思政课教师基于对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思维与学习方式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智能教育发展和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初步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素养。它主要包括智能意识、智能思维、智能技能、智能伦理等。智能意识包括: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智能化教学技术和设备的自觉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共享意识、信息及隐私安全意识等。智能思维主要包括:跨界思维、计算思维、指数思维、数据思维、创新思维等。智能技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能够掌握操作智能教学设备的知识和技术。二是指能将智能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不断创新的能力,如利用VR/AR/MR及AI技术创新课件制作,组织创新教学活动等。智能伦理:是指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实践中形成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规范等。如自觉遵守网络文明行为规范、严格自律,线上线下一致;诚信交互,人机协作;尊重保护他人隐私特别是学生隐私;自觉维护智能教育教学环境秩序、保护数据信息安全等。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智能素养,是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既要有科学的整体规划,又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既要有思政课教师群体的集中强化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又要有突出教师个体个性和潜能的发掘和创新,以教师智能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智能素养和思政课教学智能化水平质量的提升。

四、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不断优化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优化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才能保证系统处在最佳的功能状态,以实现其目标。因此,在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1.长远科学规划和分阶段实施问题。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过程是一个由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不断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的动态过程,虽然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仍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会计算能感知,距能认知和自主学习等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组织思政课教育专家和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专家,根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和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共同制定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并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优化这个规划和实施方案,以适应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目标要求,制定中国教育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并突出思政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二是根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发展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智能教育特别是思政教育智能化建设的规划和远景目标。三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政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十四五”规划和分阶段实施的目标措施。四是根据智能教育突出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探索制定针对学生个体的思政课教学智能化、个性化实施方案,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各学段相互衔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5], “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6]。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是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消除过去存在的思政课教学各学段各自为政、独立作战、缺乏衔接与沟通的现象,从规划制定、教材课程体系建设、師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实现各学段有机衔接、无缝对接,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想理念贯穿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表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根据青少年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智力发展的特点,连续实施有针对性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必须全程贯彻“—体化建设”的思想理念。

二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体系智能化建设的一体化。思政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是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因此,不论是国家统编教材还是地方和学校选编教材,都要突出“一体化”思想,搞好各学段相互衔接,真正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一体化与智能化的思政课程教材体系。

三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在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中,要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体要求,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智能素养[17],并在一体化培养培训上下功夫。如创建思政课教师智能化一体化培训平台、备课平台、教研交流平台等,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自觉衔接、无障碍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进步的良好局面。

四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评价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评价是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功能。因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部署和安排,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评价一体化面临的崭新课题。我们要根据新时代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评价一体化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实现高水平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智能化一体化建设。

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智能化建设相衔接的问题。随着智能教育的快速发展,大中小学各学科专业课程的智能化建设必然加速,如何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度挖掘学校各学科、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抓好课程思政,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实现“课程思政”的智能化,并与思政课程智能化建设有机衔接,是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学校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面临的崭新课题。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清除“两张皮”观念。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智能化建设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建设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消除过去长期存在的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建设相互疏离甚至相互歧视的“两张皮”现象,扭转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各自为政、独立作战的局面。

二是要统一规划,防止政出多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智能化建设,是智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育人规律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特征,从国情和思政教育实际出发,统一制定建设发展的规划、规则和政策,防止政出多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贻误育人等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统一组织领导,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智能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财、物、信息、技术、资源等要素,要使其处在优化状态,必须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各要素整体有序推进。比如在人的方面,涉及各级党政领导、有关方面技术人员、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广大师生等,特别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智能化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不仅要注重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更要“着力强化教师合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享共用的交流机制”[18],以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智能化建设的最优化。

四是要統一评价,强化督导。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智能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规则和标准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加强,才能保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功能作用。

4.党政、产、学、研协同共建问题。在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中,党政、产、学、研各方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强化其密切协作、相互赋能、创新发展,是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不仅需要人才、智力、技术的支撑,也需要政策、物力、财力的支持。因此,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政府主导、企业、学校、研究院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规律,充分运用智能教育的思想、理念和技术,大胆实践创新,研发出思政课教学急需的、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高、精、尖智能化教学产品,为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服务。

首先是党委和政府要科学履职。一是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提供规划、计划、规则、政策及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其次学校要履行主体职责。学校是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建设的主体,承担主体责任。一是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学校要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思政课智能化建设,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二是学校思政课教师是主力军,要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要把线上和线下思政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相结合,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智能化水平和质量,并积极主动地与研究院所和科技企业联合,参与思政课教学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再次,科技企业和研究院所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思政课教学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应用。要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信息、资源优势,紧盯世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紧密联合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哲学、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等学科专家,大胆创新,加快思政课教学智能化产品的研发,以思政课教学的智能化促进思政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5]新华网.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5/16/c_1124502111.htm,2019-05-16.

[2][8][9][10][1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01).

[3][1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4]新华社评论员.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 340.htm.2016-12-08.

[6]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2019-02-23.

[11]赵兴龙,许林等.5(;之教育应用:内涵探解与场景创新——兼论新兴信息技术优化育人生态的新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9,(4)5-9.

[12]钟绍春.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教育革命[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7-24.

[15][1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

[17]杨宗凯,吴砥等.新兴技术助力教育生态重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9J2):1-5.

[18]杨晓慧课程思政与学校课程管理创新[教育研究,2020.41(9):16-19.

作者简介:

蒋笃运: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哲学。

杜社娟: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谢梦菲:副教授,博士,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20年10月28日

责任编辑:李雅瑄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