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大肠杆菌病防治
2021-03-29康延珍
康延珍
(青海省门源县仙米乡畜牧兽医站,青海 门源 810399)
羊大肠杆菌病是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相对于其他疾病,羊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极强,且发病突然,病程进展迅速,极易造成羊群死亡。
羊大肠杆菌病也称为新生羔羊腹泻病,羔羊各器官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差。在哺乳时羔羊需要吮吸母羊的乳头,易遭受大肠杆菌侵袭。这类病菌在进入羔羊体内会在其肠内大量繁殖,且会分泌不耐热毒素,影响羔羊肠粘膜柱状上皮正常形态,导致其肠内产生积水。随病情发展,羔羊机体会大量失水,不及时救治,易合并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现象,甚至死亡。对患有羊大肠杆菌病的病羊,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1 症状表现
羊大肠杆菌病在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按照病羊的症状表现可分为败血型与肠型两种,6 周龄左右的羔羊为败血型羊大肠杆菌病多发群体,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四肢僵硬、体温升高等,如果病情严重,则可能合并头后仰、口吐白沫等症状。肠型羊大肠杆菌病的预后效果较好,因为该病多发于大龄羊,这类羊群自身抵抗力要明显优于羔羊,所以在发病后,自身免疫功能会自我防护,不会对其机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2 病因及病理变化
部分养殖户可能缺乏养殖经验,不能科学、合理的调配羔羊的饮食饲料,或未及时清理羊群所用的垫草、水源,容易使有害细菌用过饮食传染,或者养殖户没有定期对羊舍全面消毒,使有害细菌被带入羊舍。此外,羊舍通风效果较差,或圈舍比较潮湿,也会增加发生羊大肠杆菌病的危险性。剖检肠型羊大肠杆菌病羊尸体可在肠道分离到大肠杆菌,且小肠、大肠内容物多呈黄灰色液体状,尸体脱水严重。败血型羊大肠杆菌病羊急性死亡后,尸体一般不会呈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但如果病羊病程稍长,则可在多个内脏中分离到大肠杆菌,且肘关节、腕关节滑液较为浑浊,部分病羊肝脏会呈现血肿样,包膜下存在小出血点,大肠内粪便较为干燥,且髓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充血现象。
3 预防措施
养殖户应充分重视羊舍消毒、清洁工作,为羊群营造整洁、舒适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在母羊分娩后,应全面对羊舍消毒,并做好羔羊保暖工作,对缺奶的羔羊,应避免一次性大量饲喂。在该病高发季节对羊群逐一注射相关疫苗,并密切关注羔羊的神态、意识变化,保障羊群基本安全,严格控制羊舍人流量,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同时,养殖户可以询问其他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或上网查阅资料,为羊群搭配营养丰富、卫生安全的饲料,以提高羊群自身抵抗力,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羊大肠杆菌病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养殖户要加强日常疫情监测,一旦发现病羊,要立刻将其与其他羊群隔离,并将其使用的草垫、粪便、水、饲料彻底清除,至少对整个羊舍消毒
3 次以上。
4 治疗措施
对感染羊大肠杆菌病的病羊,养殖户可以选择肠毒血清、特效保羔片联合治疗方案,肠毒血清0.3mL/次,肌肉注射,特效保羔片1 片/次,连用3d,粪便成型、食欲恢复表示治愈。同时,可选择5%葡萄糖盐水20~100mL 对病羊补液治疗。在此期间,如果发现病羊病情好转,则可对其应用乳康生、促菌生等微生物制剂,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如果病羊应用抗生素,则应避免使用上述微生物制剂。
5 结 语
羊大肠杆菌病作为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细菌性疾病,一旦在羊群中暴发,将会直接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对这类疾病,要秉承“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一旦发现病羊,要及时隔离,并彻底处理病羊所用过的物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以缓解其症状,促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