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如何做好送戏下乡工作

2021-03-29

黄梅戏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黄梅戏戏剧农民

□ 唐 萍

当前,政府的惠农政策中就包括了文化下乡的内容。对我们专业艺术团体来讲,就是送戏下乡。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我们要满怀激情和信心地去做好这件事情。

文化下乡的载体除了其他艺术形式之外,我们周边地区尤以戏剧为主,戏剧更能贴近农民的生活,贴近社会现实和农村现状,广大农民喜欢接地气、表现现实生活的优秀剧目。我们大力创作一些贴近农村、服务农民的生活作品,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来反映新时期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是我们专业剧团在送戏下乡活动中的首要任务。

在当前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不可不重视,把戏剧这样好的原生态精神文化资源,用来直接服务于基层,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实实在在的惠农。开展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发展传承戏剧文化活动是传播先进科学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要让广大农民通过我们富有特色的说唱表演、器乐演奏、才艺展示来自编、自导、自演,发掘表现新农村建设题材的作品。如此一来,既能够挖掘深厚乡土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能够使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普遍提高,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也更明显,更长远,更有意义。

我们周边地区的农民有欣赏黄梅戏艺术的爱好,农村是黄梅戏艺术的根。黄梅戏,一直以来根植于周边农村这片丰厚的土壤,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和群众性。无论是严冬还是盛夏,只要有剧团送戏下乡,露天广场上都是观众如潮,戏剧在农村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城市黄梅戏市场不景气,城市人特别是现代青年对黄梅戏不热情的时候,周边农民们仍以火热之心对待黄梅戏,一如既往地喜欢黄梅戏。他们中间,有许多人本身就是票友。因为农民爱看戏,有巨大的戏剧需求,我们专业剧团,更是自觉地把农民视为衣食父母,在乡村里大力开展演出创作,扮演着活跃乡村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重要角色,支撑着乡村戏剧的广阔天地,谱写着新时期乡村黄梅戏的新篇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满足广大农民的戏剧需求,重视乡村戏剧,不仅是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更是我们支持政府文化部门工作的重要职责。

现在农村的戏剧市场已初步形成,有市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市场机制对乡村戏剧提高质量、艺术革新的促进作用已经显现出来。

了解农民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民。我们在农村演出时了解到,当前农民群众对“送戏下乡”是欢迎的,他们特别喜欢我们演出一些本地农村发生的人和事,这样能够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有很强的代入感。如果我们能够在农闲季节下乡尤其欢迎。农民的欣赏习惯是:演出前报个戏名,简单介绍一下内容,好让观众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是否去欣赏,何时去欣赏。还有就是我们演出完毕之后,能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全体演员在剧目结束卸妆后与观众见个面,然后各自唱上一段拿手戏,让观众在看到演员其实和他们一样都是普通人的同时,加深对演员和黄梅戏剧目的印象和记忆。需要注意的是,每场演出时间不宜太长,尽量多唱些一场一戏的单独戏,少演些几天还唱不完的连续戏。由于目前农村的消费习惯,还不适应在文化生活上投入太多的经费,所以观看演出代价不能太高,我们主要以服务农民、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另外演出时根据政府同时期政策、文化宣传和农民的需求,针对性地宣传有关法律、税务、农技、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等方面的常识,能够起到送戏下乡寓教于乐的作用。在我们送戏下乡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便于发扬成绩和查找不足,达到促进黄梅戏长久繁荣的目的。

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新农村,“新”字新在哪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农村人口不再全部务农,文化娱乐项目日趋多元化,如今很多农村家庭开通了有线电视、网络连接,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与城市毫无差别。年轻观众欣赏习惯求新求异,但看戏仍然是农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目前,周边地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大多数青壮年人口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学生又住校,留在家乡的老人和孩子变成农村文化的服务对象。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戏剧艺术不失为发展农村文化的一个相对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在历史上,戏剧艺术源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祭祀活动,是从民间娱乐和祭祀一步步升华为舞台艺术的,所以和老百姓联系最紧密。我们戏剧人,不能忘记了戏剧艺术的根本,时刻都应该把触角延伸到基层,工作处处着眼于大众的需求。戏剧要扎根于农村,以农村为阵地,关注农民的生存、生活状态,用更新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刻画、表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农村以及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现实,展示美好的乡土乡情和广大农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美。

综上所述,我们经过长期送戏下乡的演出,有了这样的体会,那就是:“黄梅戏一枝独秀,其他艺术形式百花齐放”,最受农民的欢迎。

经过这些年来的艺术实践,在基层百姓、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各方面都很受欢迎,因此更加鼓励我们,让我们增强做好送戏下乡工作的信心,我们一定会在未来越做越好!

猜你喜欢

黄梅戏戏剧农民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耕牛和农民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有趣的戏剧课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农民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