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喜奎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采撷

2021-03-28张喜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湿水液运化

吴 琼 张喜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由多种病理损伤累积而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24 h尿蛋白定量>3.5 g;血浆白蛋白<30 g/L)、伴水肿、高脂血症或高血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年龄愈来愈趋于年轻化,该病病程较长,迁延不愈,治疗不当极易转变为慢性肾衰,故该病的治疗受到关注[1]。现代医学治疗肾病综合征主要运用糖皮质激素,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将此病归属于“水肿”“阴水”“肾风”“关格”等范畴,近些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优势逐渐显现。

张喜奎教授从医30余载,擅长以《伤寒论》为指导,运用“六经辨证”方法治疗各类肾病,临床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伺诊左右,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本虚标实是基本病机

张喜奎教授认为本病不外由外感邪气(以风邪为主,兼夹湿、疮毒)、情志过极、饮食不节以及劳倦、房事过度等病因,致使脏腑阴阳失调,正气亏虚无以抵抗潜在“固邪”,外邪引动,内外相结而发病[2],其病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脾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是根本病机 《素问·水热穴论》云:“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遂于风……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诸侯源候论·水肿病诸候》云:“水通身肿候:水病者,由脾肾俱虚故也。”皆言水肿与脾肾密切相关。肾居下焦,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主水,内蕴真阴真阳,脾居中土,主运化水液之责,若肾阴阳失衡,影响对水液运行、输布、排泄的调节作用,脾机不运,中气亏虚,运化失职,水液输布失常,则水湿之邪乃生,外溢腠理,浸渍局部或周身,易发为水肿;若脾肾气虚,中气下陷,统摄无权,肾关不固,封藏失司,肾中精微外露,遂发为蛋白尿。

1.2 水湿内阻是重要病机,亦是本病难治的重要因素 水湿内停,溯其原由,不外内外两端,一则脾肾气虚,水液代谢失常,水湿之邪无处归化,停聚于内;湿乃阴邪,久居体内,耗伤脾肾阳气,而阳气愈虚,水湿愈盛;另则外感湿邪,乘脾肾脏腑亏虚、正气不充时,引动潜伏于内的“固邪”;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使其纠缠难愈。

1.3 瘀血滞涩贯穿本病始末 肾病综合征久病难愈,病程反复,在各个证型中,皆可存在“瘀血”这一病理产物,此为脾肾两虚、阴阳气血不和所致。一则脾肾气虚,气虚则不能行血,血液运行不畅,留置局部,故形成瘀血;二则阳虚生寒,无以温煦血脉,血脉得寒则凝,故形成瘀血;三则脏腑气血不足,血脉空虚,血不充而不运,亦可形成瘀血;四则脾肾两虚,水液代谢失常,水湿之邪内生,日久阻滞脉道,脉道不通,故形成瘀血;五则本病久病入络,伤及营血,即见瘀血形成。

张喜奎教授认为肾病综合征常以外感引发潜伏内在“固邪”而发病。风为百病之长,常挟他邪侵犯人体,风邪入里,与湿浊、瘀血胶着,潜伏机体成“固邪”,为发病之关键,故张师临床善于运用祛风药治疗慢性肾病综合征。风邪挟湿,风性数动,泛溢肌肤,故见水肿;风邪开泄,内犯脏腑,致肾不藏经,脾不统摄,故见蛋白尿;外风易引动内风,内风扰动,故见血压上升。

2 六经分治是根本治法

“六经病脉证治法者,盖究万病之本源”。张喜奎教授认为肾病综合征始发于太阴肺脾,肺为上水之源,居至高之位,为敷布之泉,盖肺为气之本,主宣发肃降,使津液正常运行,脾为中水之制,主运化,为水液输布之枢纽,故太阴肺脾气虚,水液失其常道,发于肌肤则为水肿。是故以麻黄汤合五苓散为主方加减补肺固脾,利水消肿。若太阴肺脾气虚治不得法或迁移不愈,久病后影响三焦气机,三焦乃水上入口至下出于阴之历经之处,膀胱受三焦之水,三焦气机闭塞,水道不通,水湿攻脾,散于肌肉,而为水肿之病矣,可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少阳,通调水道。害病日久,传至少阴,太阴少阴共病,气阴两虚,太阴脾虚,运化失职,气化无权,水湿不归常道外溢,则为水肿;脾气亏虚,健运失司,清浊不分,肾阴不足,虚火内扰,肾关不约,封藏不固,精微外泄,则为蛋白尿;脾虚不化,精微物质生源匮乏,加之大量精微物质下泄,则见低蛋白血症;少阴阴虚,阴虚则阳亢,脾虚清阳不升,则为高血压。张喜奎教授认为肾病综合征临床最多见证型便是气阴两虚,故张喜奎教授以黄芪二至丸为主方加减,坚持调服,必有良效。或因外感、或因久病耗伤脏腑阳气而至脾肾阳虚,脾不运化,肾不固摄,阳不化气,气不行水,水液外溢肌肤,故见水肿;脾失健运,肾失固摄,精微外泄,故见蛋白尿。张喜奎教授以真武汤为主方加减。肾病综合征迁延日久,少阴寒化深入至厥阴,肝脾肾阳虚,浊毒内蕴,以大黄附子汤临症加减[3]。综上所述,肾病综合征的疾病过程并非一定不易,多虚实夹杂,故临床当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具体分析,衡量虚实主次,灵活施治。

3 标本兼顾是痊病之要

3.1 重视利水渗湿 水湿之邪贯穿肾病综合征始末,是此病最为特殊之处。肺通畅水液失司,脾不运化水液,肾不气化水,三焦气机闭塞,水液代谢功能失常,水液或外溢肌肤,或内蕴脏腑经络。发为肌肤为水肿,张喜奎教授多配伍利水渗湿泻浊药,如大腹皮、泽泻、瞿麦、菖蒲;水气犯肺,肺气不利,见气短,咳嗽等,予麻黄宣肺利水消肿,杏仁宣降肺气,二药与五味子相伍,能宣而不伤肺气,葶苈子泻肺间水气;水湿困脾,清阳不升为头晕,中焦脾机不运,见纳差,恶心呕吐等,脾气不运,脾主四肢,四肢肌肉不荣,故见身困、面黄,此时多予姜半夏、党参、谷芽、麦芽、陈皮、神曲、鸡内金、山楂等和胃燥湿,健中焦之气之药;水湿流于肠间,则见大便质稀,多以砂仁、草果温中燥湿,健脾止泻,黄连燥湿厚肠,其可制约砂仁、草果二药之燥;水湿蕴结膀胱,开阖失司,气机壅遏,故为小便不利,予石韦、车前子利尿通淋。

3.2 注重扶正补虚 张喜奎教授认为肾病综合征在疾病各个阶段,各个经病中,都存在脏腑亏虚的现象,其中尤其以脾肾两脏为主要。病发三阳经时,以邪盛为主,但不能一昧运用祛邪之品,恐其伤正,故加入补肾健脾之品,固护先后天之品,以固后效;二则早期运用扶正补虚药,可增强正气以抗邪,防止疾病传变。病发三阴经,以补虚扶正为主,正气得复,疾病告痊[4]。张喜奎教授常以桑寄生、杜仲、川断、淫羊藿补肾固本,黄芪、谷芽、麦芽、党参等健脾气。

4 祛风化瘀是治疗特色

4.1 贯穿活血化瘀 肾病综合征初起之初,三焦气化失司,水湿为患,气滞血瘀,瘀血由生;随着水肿病日久,病情不愈,久病则瘀,肾中络脉痹阻[5],久病则虚,脏腑气虚,气无以行血,瘀滞更甚;疾病迁期不愈,耗伤真阴,脉道萎闭,从而成瘀。“血不利则为水”瘀血形成,影响气机升降出入,水道不利,从而水湿内生,可见水湿与瘀血二者互相影响。张喜奎教授认为临床多见的蛋白尿、血尿难消,多与于血瘀密切相关,故多合桃红四物汤,祛瘀血,畅气机,或加三七、仙鹤草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动血。

4.2 运用“祛风药”为特色 肾病综合征患者初起见外风挟他邪侵袭机体,入里传太阴,或直中太阴,张喜奎教授常以白鲜皮合蝉蜕祛风解表,热毒较甚者,舌质红,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连翘;湿浊较甚者,以白鲜皮配伍地肤子等祛风降浊;若出现血尿者,可白鲜皮配伍三七、白茅根等祛风、凉血;后期见内风引起高血压,则用天麻、钩藤、牡蛎、鳖甲等滋阴潜阳,平息肝风。

5 验案举隅

患者金某某,男,50岁。2018年2月8日初诊。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反复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于西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服用中成药、西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尿蛋白一直2+~3+。2018年2月1日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3+,其他各项未见异常。辰下症见:双下肢高度凹陷性浮肿,面色晄白,畏寒,腹胀,小便量少,泡沫多,晨起口渴,脑胀,活动后气短,纳差,睡眠尚可,大便稀溏。证属脾肾阳虚、瘀水互结之水肿。治以温肾健脾、利水活血为法。处方:制附片9 g(先煎),茯苓15 g,白术6 g,白芍12 g,大腹皮12 g,益母草20 g,黄芪25 g,川芎9 g,桃仁6 g,泽泻9 g,红花6 g,炒山楂20 g。服上方随症加减月余。

2018年3月7日复诊患者双下肢浮肿较前减轻,呈中度凹陷性水肿,畏寒、腹胀、气短较前改善,口稍渴,饮食增进,二便尚调,舌质淡暗苔白稍厚,脉沉滑。药已中的,仍宗上法,上方加谷芽12 g,麦芽12 g。续服月余。

2018年4月6日复诊时双下肢水肿基本消失,但右下趾有拘紧感,纳可,畏寒较前明显改善,腹胀未作,大便不爽,头晕,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于上方去大腹皮,加菊花15 g,丹参易川芎9 g,续服2月余,诸症皆平,尿检转常,门诊定期复查随诊,至今未发,疾病告痊。

按语:患者病久,正气亏虚,耗伤脾肾阳气,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肾虚不能主水,阳不化气,气不行水,水病及血,故形成脾肾阳虚、瘀水互结之象。张师治以温肾健脾、利水活血,方选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诚如张景岳所说:“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且合以桃红四物汤,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如此补而不助邪,利而不伤正,可得邪去正安之效,实为妥帖。方中以附子温固肾阳,以助阳化气行水;黄芪与白术同用,益气且健脾,脾机得复,水液输布转常,如此相配,肾阳得以温化水液,脾气得以运化输布水液,故水湿泛溢之症乃除;茯苓、猪苓、大腹皮利水渗湿之攻强,与泽泻合用,利水之中兼以泄热,利水湿而不伤阴;配合红花、桃仁、山楂活血祛瘀之品,祛瘀通经,畅通水道;益母草有利水活血之功;白芍养肝柔肝,以养肝体复其功,配合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使肝气自和,血方归经。全方温阳益气之品与活血利水之药相配,标本兼治,行温肾补脾、利水活血之功,补而不助邪,使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得清,以收邪去正安之效。二诊时水肿减轻,余证皆缓,药已中的,仍宗上法,加谷芽、麦芽健脾生津,固护胃气。三诊时水肿基本消失,故去大腹皮;丹参专入血分,祛瘀生新,以通为用,故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故易川芎为丹参加强养血活血,祛瘀生新之力;患者头晕,予加用菊花,既可平肝阳又可疏肝气,使肝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气血得以调畅。临床上本病多虚实并见,故应重以扶正,兼以祛邪,扶正不忘祛邪,兼活血行瘀,方机相符,效如桴鼓。

猜你喜欢

水湿水液运化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背后七颠百病消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饮水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