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三焦辨证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体会
2021-03-28张传雷陈晓琦王海峰李妍妍崔青荣赵云霞
张传雷 陈晓琦 王海峰 李 彬* 李妍妍 崔青荣 杨 荷 赵云霞 薛 丹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1 温病三焦辨证对COVID-19病机的认识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三焦辨证”体系,以“三焦辨证”来归纳温病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三焦辨证体系重在辨部位、病性、证候,并阐明温病“始上焦,终下焦”、“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的病机传变规律,总结温病的病机发展规律,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治法。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互为经纬,与六经辨证相互对立统一、一纵(三焦从上至下)一横(六经由表到里),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互为羽翼,使得温病体系得以完善。笔者[1]认为,COVID-19的发病及病情发展规律符合温病疫毒“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特点,可外淫肌腠、内蕴肺胃而为病,属于一种独特的疫毒。初起乏力、干咳,后出现发热,危重者逆传心包出现闭证、脱证,进而导致患者死亡。这种疫毒具有“湿、热、毒、瘀”的特征,其中“湿热毒瘀”是病理基础,“湿邪夹杂热、燥”是病理特点[2]。湿热燥毒易损伤肺、心、脾,后期可累及肝、肾。湿温疫毒发病阻滞气机为其发病、病理特征。湿邪既为有形之邪重着黏滞,也为无形之体,化生百病[3]。湿毒蕴久化热,炼津为痰,湿毒困脾,运化失司,痰浊内生,痰热与湿毒交织,故毒邪更甚。湿、毒相合,致病极为广泛,轻者累及肺卫,易滞留气分,病情缠绵,重者累及五脏六腑,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等急危重症。湿毒夹杂燥热邪上扰,故病情缠绵难愈。燥邪耗气伤津,津少则血涩,血行不畅,气液瘀滞,故后期治疗需辅以益气活血化瘀之品。COVID-19主要临床症状可见:发热、咳嗽、干咳或咳痰、肌肉疼痛、气短、乏力懒言、头痛及咽喉疼痛、流涕、腹泻、腹胀、恶呕等[4-6]。由于目前对SARS-CoV-2发病机理认识尚不完全清晰,仍缺乏对COVID-19特效的治疗药物,笔者临床通过运用温病三焦辨证治疗COVID-19,发现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颇有疗效,在缓解疾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中医温病三焦辨证在发病病因、致病特点、传变规律及治疗都与COVID-19的发病特点、预后转变及治疗高度一致,故COVID-19可以采用温病的辨证施治法对其进行辨证治疗。
2 温病三焦辨证治疗COVID-19
2.1 疫毒侵犯上焦 上焦病主要是肺、心(心包)病变,肺卫的病变多见于新感温病的初期;热陷心包,湿蒙心包证时就到了病情危急期,可能导致肺的化源欲绝,属危急重证,当急治。
2.1.1 邪犯肺卫证 症见:发热、热势不高、恶风寒、咳嗽、头痛[7],舌尖淡红或红,苔薄白,脉浮数或两寸独大。时行疫毒从口鼻或皮毛侵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故发热,热势不高;肺清肃失司,咳嗽;肺气不宣,卫气不能正常运转,肌肤失于温煦,故畏风恶寒。治疗:以透表解毒,宣肺止咳为主,佐以化湿和卫之品。建议处方: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
2.1.2 湿热疫毒壅肺证 症见:湿热疫毒侵犯肺卫,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毒邪由表入里,肺热亢盛,邪热壅肺,肺气闭阻。症见:身热不扬、汗出、或高热、咳嗽、咳黄痰,胸闷、气急、气喘、口渴、舌红,脉数,苔黄腻等,肺经邪热旺盛,津液被损伤,故高热、汗出、口渴、气急等症状;邪热壅肺,肺气郁闭,故咳喘气促[8]。湿热郁肺,肃降失调,故胸闷咳嗽、咽痛。治疗:以清热宣肺,化湿平喘为主,佐以化湿解毒之品。建议处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合九味羌活汤加减。
2.1.3 湿热疫毒内陷心包 肺卫之邪逆传心包,或气分邪热渐传心营。热陷包络,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心主神志,毒邪扰乱心神则见神昏、谵语,甚或昏聩不语;心窍为邪热所闭,阳气郁闭不能外达,或邪热闭阻,消耗心气,阴阳离决,四肢失去阳气温煦故而厥冷不温;心主血脉属营,疫毒内陷心包,扰乱营血,舌质红绛,脉细数或数。治疗:以醒神开窍、清营解毒、化湿平喘为主,佐以益气回阳救急之品。建议处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参附汤送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等。
2.2 湿热疫毒困阻中焦
2.2.1 湿热疫毒蕴结阳明 湿疫毒热入阳明,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热极盛,正气不虚,邪气亢盛,正邪交争,里热蒸迫,耗伤津液,见壮热或日晡潮热、谵语、大汗出、心烦、口渴多饮;邪热上蒸,咳嗽、气促、则见面赤症状;肠道热结津伤,传导失职,造成大便秘结不通;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疗:以泄浊解毒,通腑泄热为主,佐以凉血活血之品。建议处方:大承气汤或星蒌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2.2.2 湿热疫毒中阻证 湿热疫毒阻遏中焦,中焦气机不利、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身热不扬,胸脘痞满,口干口苦,渴不喜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呕恶,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或滑数等。治疗:以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为主,佐以解毒活血之品。建议处方:清中汤加减。
2.3 湿热疫毒耗伤下焦
2.3.1 肾气阴两虚证 湿热疫毒深入下焦,湿热之邪易耗气伤津,肾精气耗伤,肾之精气为机体元气,肾气亏虚,至五脏六腑之气皆虚,湿热疫毒灼伤津液,肾阴不足,气阴两虚,机体脏腑失于滋养,故症见:低热汗出、神惫气短、气短懒言、消瘦乏力、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肾精气阴液耗损多由中焦病变发展而来,尤其是阳明湿热疫毒盛极,肾气阴液耗伤严重,属于温病后期。治疗:以滋肾养阴,益气扶正为主,佐以化湿解毒之品。建议处方:保元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3 西医治疗
3.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一般支持对症治疗,氧气吸入等。
3.2 抗病毒治疗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等药物治疗。
3.3 糖皮质激素治疗。
3.4 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根据病理气道内可见黏液及黏液栓形成,为改善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增加“根据气道分泌物情况,选择密闭式吸痰,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采取相应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相关指征:①在FiO2>90%时,氧合指数小于80 mmHg,持续3~4小时以上;②气道平台压≥35 cmH2O。
循环支持强调“进行无创或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救治过程中,注意液体平衡策略,避免过量和不足”。
肾功能衰竭和肾替代治疗:除了查找肾功能损伤的原因外,对于肾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可选择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
对重型、危重型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的,为清除炎症因子,阻断“细胞因子风暴”,给予“血液净化治疗”。
免疫治疗:“托珠单抗”用于免疫治疗:适应证为“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者”。要注意过敏反应,有结核等活动性感染者禁用。
其他治疗措施,如“儿童重型、危重型病例可酌情考虑使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妊娠合并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应积极终止妊娠,剖腹产为首选”等治疗。
4 病案举隅
岳某,郑州市人,男,40岁,已婚,汉族,于2020年2月6日因“发热12天”由发热门诊收入我院隔离病区。病史:12天前(2020年1月26日)患者在泰国旅游期间出现发热37.5℃,咳嗽,咯少量黄痰,伴流涕,口服药物治疗2天后体温降至正常,仍咳嗽,咯少量黄痰,咽痛,恶寒。2020年2月5日午再次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4 ℃,就诊于我院发热门诊,给与退热对症治疗,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间质性炎症(多发磨玻璃影)。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遂收入我病区住院治疗。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一般,咳嗽,咯少量黄痰,无痰中带血,活动后胸闷、气短,无气喘,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四诊合参,辨病属“风温肺热病”,属“温病”范畴,证属“湿热蕴伏证(湿热疫毒壅肺)”。患者外地旅游期间受外感湿热及时邪疫毒侵袭,疫毒为阳热毒邪,易袭阳位,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犯及肺卫,肺气失宣,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以致肺气闭郁,肺气上逆出现咳嗽、喘息、发热等证候。西医治疗停服退热药物,给予抗病毒治疗;中医治疗以清热宣肺,化湿平喘为主,佐以化湿解毒之品。处方:蜜麻黄6 g,炒苦杏仁10 g,薏苡仁30 g,黄芩12 g,桑白皮15 g,黄连6 g,虎杖10 g,滑石粉15 g,法半夏9 g,瓜蒌15 g,射干10 g,槟榔10 g,麸炒枳实10 g,炒紫苏子10 g,浙贝母 15 g,陈皮12 g,炒葶苈子 30 g,炒神曲15 g,炒麦芽30 g,连翘30 g。2剂,水煎服,水煎400 mL服,早晚分服,1日1剂;次日未再发热,二诊患者,精神稍好转,活动后胸闷、气短、乏力,咳少量黄痰,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滑。治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佐以建脾益气之品。上方加党参15 g、金银花12 g,2剂,煎服法同前,2剂后,仍咳嗽,咳黄痰,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余症状均好转。患者口苦、口干,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患者湿热较前加重,并由下传中焦之势,故给予清利湿热,宣肺止咳,故原方去射干、麸炒枳实、虎杖、滑石粉、炒葶苈子、炒神曲、连翘,加浙贝母、黄连、黄柏、砂仁以清利三焦湿热兼健脾,2剂后症状明显好转,按原方6剂服用,症状基本消失,查咽拭子三次均提示SARS-CoV-2核酸阴性,复查肺部CT平扫示:双肺多发间质性炎症较前明显吸收。治愈出院。随访无不适。
5 小结
笔者依据“三焦辨证”在临床论治COVID-19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治疗病案有限,还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目前中医对新冠肺炎疾病传变规律、病机的认识仍不完善,以中医温病理论为基础对COVID-19进行研究深入,逐渐加深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不断积累经验,争取早日完善新冠肺炎不同阶段传变规律、病机的认识,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一定的临床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