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寿县肉牛产业发展实践探索

2021-03-28董建平师军锋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养牛场养牛饲草

董建平,师军锋 ,刘 芳

(1.永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陕西 永寿713400;2.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牛肉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这些都为肉牛生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牛肉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永寿县有养牛的优良传统,优越的生态环境,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便利的交通网,发展肉牛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1 永寿县发展肉牛产业的优势

1.1 肉牛养殖符合国家政策扶持方向

牛属草食动物,可充分利用植物性饲料及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饲草、饲料来源广。另外肉牛养殖为节粮性畜牧业,可有效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

1.2 示范带动效果突出

全县规模牛场达到30个,牛存栏达到5.8万头,年出栏4.6万头,带动了牧草产业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养种紧密结合,如一个500头牛场可带动周边农户种草100.1~133.4 hm2。近几年农户种草面积成倍增长。

1.3 养殖户的积极性高

发展肉牛产业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农户具有传统的养牛习惯,八十年代初就在全县实施肉牛基地建设,当年70%的农户参与养牛,在长期的养牛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目前发展肉牛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4 生态优势突出

永寿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条件充分,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林下草场、荒山、荒坡面积大,饲草、饲料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草场坡度平缓,境内有两条溪水流过,放牧条件优越。

1.5 交通便利

西兰公路(312国道)、福银高速公路、银西高铁、西平铁路贯通南北,属西安咸阳半小时经济圈,交通便利,为西安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将会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

2 发展现状

2.1 有基础

永寿县近几年规模养牛发展讯速,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合作形式多样,特别是常宁镇、甘井镇,起步早,发展快,走在全县前列、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2 有技术保障

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关注永寿肉牛产业,该体系专家众多,从养到加工,各种技术问题随时会得到解决。2020年7月份省肉牛体系启动会在永寿县召开,是省农业农村厅40个产业技术体系唯一的一个在县级召开,说明永寿县肉牛产业有潜力。省肉牛产业体系已将常宁河谈村经济组织牛场列为体系试验示范站,将促进永寿县肉牛产业迈上新台阶。

2.3 有产业链

顶乐公司屠宰加工厂全省领先,己形成“合作社+基地+养牛场+专家团队+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多形式广泛参与,养殖场、示范基地、贫困户规范运作,促进贫困户增收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3 发展趋势

3.1 从种养结合到养种结合的转变

养牛场户已经认识到种草的重要性,种草面积逐年扩大,真正实现了养殖带动种植。

3.2 从单纯育肥到自繁自养加育肥的转变

养殖场户已经认识到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从外地引进牛进行育肥,会带入疫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 从散养到圈养的转变

养牛场户已经认识散养饲料消耗大,不易管理,特别是育肥后期限制运动,减少光照至关重要。

3.4 从“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到以养为主

养防结合的转变,新提法增加了一个养字,取消了治,侧重养,实践证明只有养好牛,做好各种生物安全措施,确保牛不发病。

3.5 从农户养牛为主到规模化养牛的转变

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小规模养牛逐年减少,规模化养牛发展较快。

4 存在的问题

4.1 圏舍简陋

个别农户养牛不重视圈舍建设,沿用传统的饲养管理模式,圏舍潮湿,通风不良,冬季保温无保障,造成犊牛成活率低,同时也造成饲料消耗大,浪费严重。

4.2 品种杂乱

目前农户饲养的品种主要为地方杂种牛,如秦川牛占40%,规模场饲养的品种主要为西门塔尔杂交牛、夏洛来杂交牛、安格斯杂交牛、梨木赞杂交牛等,西门塔尔杂交牛比例仅占20%。

4.3 管理不规范

农户养牛不重视饲养管理,饲草、饲料品种单一,营养不全面,草、料没有进行合理搭配,饲喂效果差,日增重仅400 g。

4.4 饲草缺口大

永寿县牧草干枯期长达4个月,个别养牛户不重视饲草开发与贮备,造成冬季饲草供应缺口大,出现有啥喂啥,饲用劣质牧草直接影响育肥效果。

4.5 繁育体系不健全

个别养牛户只顾眼下利益,直接购买架子牛育肥,基础母牛饲养量很小,仅占存栏的22%,人工授精人才匮乏,饲草饲料体系、疫病防控体系等不完善。

4.6 疫病时有发生

由于繁育体系不健全,每年需大量从外地引进犊牛,远距离运输使牛出现不同程度应急,难免造成疫病发生。

4.7 资金缺乏

由于养牛资金需求量大,许多农户想扩大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养牛场因资金跟不上,建好的场不能满负荷运营,直接影响牛场经济效益的提高。

4.8 认识不到位

个别人在进入养牛之前认为养牛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也有认为养牛是一个弱智行业,有没有文化都可以养牛,从而对困难故计不足,盲目从事。

5 几点措施

5.1 成立专业机构

一是成立永寿县肉牛产业发展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同时成立产业发展联盟或多形式的合作模式,研发新产品,并进行市场对接等。二是成立技术服务队,随时解决养牛场、户遇到的技术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牧草收贮机械设备,采取集中作业解决一个场自已搞青贮时间过长、影响质量的不利因素。三是成立产业服务公司,使技术指导、生产、培训、销售各个环节有机衔接,形成产业链,明确权利与责任,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5.2 实行自繁自养

从场址选定、品种引进、饲草饲料开发、饲养管理、繁育体系建设、生物安全防控等方面制定标准和规范,并进行严格操作,将利润高的繁育环节牢牢掌握在养殖场户手中,明确繁育场、户各自规模, 利用3~5年时间实现自繁自养,达到犊牛自给有余,避免引进牛源带入疫病,确保生产优质高档牛肉之牛源。

5.3 注册商标及认证

以“寿”、“槐”文化为切入点,突出永寿独特的地域文化,挖掘有影响的历史故事,突出寿文化,突出康养旅游,由专业机构设计并注册商标,进行有机牛肉认证,增加牛肉附加值。

5.4 制定优惠政策

增加投入,依靠政府做大、做强、做优,发挥财政、产业、科研信贷等资金的作用,实践证明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及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也不可例外,应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增加投入。

5.5 搞好技术培训

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每年择技术骨干参加省、市业务培训,每年组织养牛场户负责人进行技术交流,邀请专家点评,寻找差距,不断提高,使他们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5.6 发挥优势资源

以托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关注永寿肉牛产业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体系示范牛场的优势,使产、学、研相结合,邀请体系专家在肉牛体系建设、产品开发、加工等方面出谋划策,使永寿县肉牛特色更突出,附加值更高,为乡村振兴添砖添瓦。

5.7 加强对外宣传

对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做岀成绩的场户多宣传、多报道,用身边的事和人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同时树立典型、树立样板,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扩大影响面。

5.8 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

在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规模的同时,引进有合作意向的加工企业,将粪污加工成有机肥,实现养殖与种植循环利用,以养殖带动种植,最大限度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猜你喜欢

养牛场养牛饲草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陕西城固县养牛场牛粪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怀揣百万转行养牛的能人
基于规模化养牛场生态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适度规模养牛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