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因及防控体系

2021-03-28李云让李栓军周清发赵东林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奶山羊结膜炎羊场

李云让,李栓军,周清发,赵东林

(1.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2.陕西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宝鸡众羊生态牧业有限公司)

中国在奶山羊饲养数量和羊乳产能方面居于世界前列,田万强和林清等人的调查报告表明:乳羊存栏量、羊乳总产量和乳制品加工量,陕西一直是全国第一;宝鸡作为三个陕西省奶山羊的主产区之一,在全市范围内有372家规模奶羊养殖场,陇县飞鹤关山的40 000只奶山羊标准化养殖场已成为全市的领跑者,两大繁育中心是千阳县张家源的莎能奶山羊育种场、陇县夏家湾的关中奶山羊繁育场,为全市的奶山羊良种推广和普及提供支撑,现已带动凤翔、陈仓、岐山等县区奶山羊养殖的快速发展。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奶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在养殖企业和养殖农户中发病较多且危害巨大,已严重危害奶山羊健康并影响养殖效益;本文在宝鸡市地区奶山羊养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从营养饲料、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做综合防控体系的探讨,以期降低本地区奶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发病率,为奶山羊养殖企业和农户提供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技术支持。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叫红眼病或风眼症,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患病山羊的结膜会出现明显的炎性改变,有时会累及角膜,导致浑浊或溃疡,严重者视觉丧失。虽然这种疾病不是致命的,但视力障碍和局部刺激,影响患羊的喂养和走路,造成营养不良和管理不便,同时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使病羊患其它疾病的几率大幅增加。

1 发病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和电话访谈等形式,在宝鸡地区奶山羊养殖企业和养殖农户中,进行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其中规模羊场(≧100只)陇县12家,千阳县12家,凤翔县8家,陈仓区6家,岐山县4家和眉县2家及扶风县1家。结果显示: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在调查的45个奶山羊场中,有41个奶羊养殖场发生过本病,统计发病率为92% ,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化羊场的发病率普遍高于散养户,夏秋季发病率高,病羊隔离舍较其它羊舍发病率高且易复发等。

2 病因和诱因探讨

2.1 致病因素

赵志辉和张福茂等陈述,引起山羊发生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微生物由多种病菌组成,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结膜支原体、热衣原体以及立克次体等;此外在生产中还可见到莫拉氏菌和李斯特菌感染的病例,但多种病原菌共同致病的情况比较普遍。受感染的羊和已发病的羊是本病主要的感染源,致病微生物通常存在于病羊的结膜囊、泪器、眼睛和鼻腔分泌物中,伴随这些分泌物排到外界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等。即使患病奶山羊症状消失,这些病菌仍长时间存在于上述分泌物中,成为再次复发的重要因素。

2.2 流行特点

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山羊都易发生该病,但发病率最高的是羔羊。该病在多数情况下通过密切接触,或者近距离摩擦头部,或者打喷嚏以及咳嗽等方式传播;还有患羊眼睛和鼻腔分泌物污染的草料及饮水,某些昆虫如苍蝇和蛾类也可传播该病。本病常发生在炎热潮湿的夏秋季节,一旦发生,可迅速蔓延至整个羊群,更易发生地方性流行。

2.3 诱发因素

2.3.1 饲料营养不均衡和饲料原料单一 奶山羊的营养需要有能量、蛋白质、水、矿物盐和维生素及脂肪六大类,养殖户通常提供的日粮能量超标,蛋白质不足或预混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等。饲料有粗料和精料两大类,其中粗料主要包括青贮玉米和青干草,此外还可根据季节添加青草、萝卜和土豆等果菜类。调查发现:养殖户存在只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而缺乏青干草配合;超量使用玉米等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主要是全脂大豆,缺乏胡麻饼粕和菜籽饼粕等搭配,预混料添加剂不按规定添加、夏季高温时节缺乏高能值脂肪供应,放牧时严重饮水不足等。奶山羊的营养从数量和质量上得不到满足,不仅影响奶山羊的生产性能,而且还增加了羊只对本病的敏感性。

2.3.2 圈舍饲养密度大 羊场选址和规划设计会影响羊场的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任建存和林志峰认为标准化奶山羊场成年羊只的圈舍面积应在2.0~3.0 m2/只,才能利于羊只的生长和生产。调查发现:随羊群扩繁和规模扩大,羊舍建筑面积略显不足,成年羊的圈舍占有面积在0.8~1.2 m2/只,拥挤的活动空间大幅增加了羊只传播本病的机会。

2.3.3 圈舍潮湿且通风不良 养殖场选址应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圈舍和运动场的设计与建设应科学合理。调查发现:山区羊场多因地形和地势限制,靠山建场较多,加之降雨较多,圈舍潮湿现象比较普遍,单靠通风不能有效降低湿度等,给本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在降雨多的夏秋季节该病发生较多,特别是长时间降雨期间。

2.3.4 病羊隔离制度执行差 在羊病预防方面,管理好病羊是重要环节,可有效减少传染源;隔离室应设在生产区域以外的废物处置区,或者单独分开设置。调查发现:多数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对隔离舍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或设置不合理,在发病期间不能及时把患病羊和健康羊隔离开来;一旦疾病发生,就会迅速传播甚至扩散到整个群体。规模化羊场隔离舍在发病高峰期间,如果圈养密度大幅上升的话,给本病治疗和防止复发带来困难。

2.3.5 圈舍清扫和消毒不规范 圈舍和运动场应每天进行清扫和定期消毒,是疫病预防的重要方面,使用消毒剂要科学规范,定期更换消毒剂,以避免耐药菌的产生。调查发现:有些养殖农户运动场狭小,地面排水差而容易导致积水泥泞和羊体污秽,规模化羊场因人力成本上升而不能及时清理粪便,带畜消毒落实不到位,羊舍缺乏空置期等,使得本疾病发生和传播迅速,且在养殖场内很难根除。

2.3.6 多种应激使羊只免疫功能下降 在羊场的周期性生产中,羊只面临多种应激因素,例如更换饲料、免疫接种、分群转群、高温刺激和疾病等,都会降低羊只对本病的抵抗性。调查发现:养殖场员工因专业知识缺乏或责任心不够,对羊只管理粗暴,不能及时发现病羊;技术员对生产安排缺乏统筹等,都会对羊只的抗病性产生影响,这也是本病多发和常见的重要因素。

3 综合防控体系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本地区奶山羊养殖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需要从品种繁育、饲养管理、环境控制、消毒防疫和疾病诊疗等方面加强,降低奶山羊感染该病的风险,进而增加奶山羊养殖收益。

3.1 品种繁育

宝鸡地区是陕西省千亿级奶山羊养殖的三大重要基地之一,其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一直倍受重视,经过多年发展使得莎能奶山羊全面推广,而本地的关中奶山羊也得到了一定改良。调查发现,本病在关中奶山羊的发生率较莎能奶山羊少约14%,这得益于本地山羊品种强大的适应性;而进口的纯种萨能奶山羊对养殖环境、饲养模式和管理制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对该病的抵抗性明显低于本地的关中奶山羊。规模化羊场和散养户应重视品种资源,不能单纯追求生产成绩而放松品种其它性能;应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把莎能奶山羊的高产性能与关中奶山羊的抗逆性能有效结合,做到国外品种本地化,稳步提高奶山羊的品种质量。

3.2 饲养管理

奶山羊生产潜力的表现和抗病性能的高低都离不开饲养管理这个中心环节。饲料的营养和配合应达到营养成分全面均衡、适口性好并且易消化。重视粗饲料调制特别是青贮玉米制作技术,在有条件的养殖户中应大力示范和推广;青干草也是奶山羊重要的粗饲料,对瘤胃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减少胃肠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养殖场不仅要有青干草,还要追求高品质牧草如苜蓿等。精饲料中玉米的使用量要适当,不能单纯依靠精料催奶;重视蛋白质的多样性,有些养殖户仅用全脂大豆代替饼粕类饲料,而应从营养均衡和性价比上考虑,添加其它种类的蛋白质饲料。包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预混料添加剂应选质量可靠的品牌,严格按照说明的用法和用量添加。此外,饲料的贮存也很重要,青干草要设棚架以避免雨淋,青贮饲料要检查品质和加强管护以防发黑霉烂和变质,玉米和花生等不能使用发霉变黑和有奇怪异味的,防止黄曲霉素中毒的发生。结合气候天气特点合理安排生产流程,重点在于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责任态度,调查发现饲养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消极怠工现象常有,不能及时发现患羊并报告驻场兽医等。技术员偏重兽医治疗而轻视畜牧养殖,使得大量精力用于研究疾病治疗而缺乏养殖全面统筹思维。规模化羊场和散养户都要重视饲养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责任心的培养,发挥饲养员的主人翁精神;技术员多参加技术交流和技能培训,开阔管理思路,把羊场的重心由疾病防治转移到精细饲养上,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疾病。

3.3 环境控制

养殖场区的小气候和圈舍的舒适性也会影响畜体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尽可能通过环境控制来创造利于奶山羊生长和生产的条件。温度至关重要,适宜温度范围是5℃~25℃,山羊怕热耐寒,故要重视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除高大树木和防晒网遮荫外,应加大强制通风,必要时考虑雾化降温等措施。湿度在50%∽70%范围内时,羊只比较舒适,雨季时羊场圈舍湿度过大,可以通过撒干石灰粉降低湿气。通风在夏季能满足需要,但在冬季时会与圈舍保温发生冲突,应选中午时段换气以排除圈舍内的污浊空气,降低有害气体对羊只伤害。光照不仅利于畜体健康,还有杀菌作用,故在圈舍设计与建造时,应考虑冬季阳光也能照射进圈舍。

3.4 消毒防疫

消毒制度和防疫程序是养殖场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消毒系统包括场区入口处消毒、由生活管理区进入生产区消毒、各栋羊舍入口处消毒;定期性消毒和应急性消毒等。养殖场出入口都要设立消毒池或喷洒装置,进入生产区的消毒区不仅要有胶鞋消毒还应加强紫外线消毒,每栋圈舍前应尽可能配备消毒设施,强化饲养员自身消毒意识,特别是生产过程中的手消毒,尽量减少本疾病传播的机会。规模化羊场和散养户要根据本地区奶山羊疾病的流行情况,结合本场实际,制定防疫程序并严格实施,可对重点疫病进行监测,奶山羊疫病的减少也会使羊只并发本病的机会减少。

3.5 疾病预防

本疾病因缺乏疫苗预防而重点放在增强羊只体质和免疫功能上。圈舍外应设运动场并且每只羊不低于4.0~6.0 m2面积,采用三合土或砖铺地面且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结合天气状况适当延长圈外活动时间。一旦发病,应立即把病羊与羊群隔离,并对该栋羊圈舍立即消毒,患病羊应在隔离舍内进行治疗,等症状消失2 d后再转入原群,同时要密切观察以防复发。冬季要保暖而夏季要防晒,羊床使用漏粪板能降低不良气温对畜体的影响,但要注意漏粪板的卫生条件,以防乳房炎发生。在饲料中加入传统中草药,例如黄芪、五加皮和党参等,可增强羊只的免疫功能。奶山羊管理中要重视防鼠害、夏季灭蚊灭蝇工作等,以减少其它动物或昆虫传播疾病的风险。

3.6 疾病治疗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疾病的处理,按照“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原则进行,以期阻断本病的继续发展和降低畜体伤害。周丽琼和吴慧岚等认为,本病轻微情况下可把青霉素钠加到2%~4%硼砂溶液,用作眼药水进行点眼处理;严重者应全身性治疗,即应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肌内注射等方式。大部分患羊在2~3 d后病情好转,7 d后基本全部治愈。笔者调查发现,对病羊进行滴眼处理的同时,应配合环境消毒和圈舍除湿等措施,控制本病复发的效果好。

3.7 疾病净化

张海迪和吴志明等人在规模化羊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研究中,提出针对特定疫病开展监测和净化有助于疫病控制。在该病发生频繁的圈舍应设置空闲期,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采用甲醛熏蒸消毒和火焰消毒相结合的方法,对反复发病的个体进行淘汰处理,使该疾病在羊场的发生频率逐步减少直至消灭。

3.8 氨气处理

经笔者多年养殖经验发现,氨气是导致羊只发生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主要因素,所以利用综合措施降低养殖环境中氨气的含量,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有效措施包括羊舍建设必须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羊舍顶棚安装自转换气风球;高床养殖模式与有益菌处理环境相结合;含氮发酵草料的合理使用;降低饲养密度等等。

3.9 引种预防

一般引种后,羊只由于应激反应均会出现典型的传染性角膜结膜炎,除降低饲养密度、改善环境卫生等措施外,需要用药物进行群体预防。在引种隔离期,给羊只进行常规药物点眼预防,干奶期可用头孢干粉点眼,每次1~2耳匙,挤奶期可以选用液体拨云散滴眼液点眼,1次/d,连用3~5 d,就能对新购进羊的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作用。严重患病羊出现角膜云翳,可以使用自血封闭疗法,一次治愈。

4 小结

经实际调查和综合分析,奶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建立综合防控体系,才能大幅降低发病率和提高收益率;只有不断完善防控体系和各项技术指标,才能为本地区奶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防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奶山羊结膜炎羊场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饲养安全体系的建设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春季过敏性结膜炎的防治战略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蒙医治疗结膜炎症临床研究进展
春秋季疫病在规模化羊场养殖中防治对策
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结膜炎患者的效果
EM发酵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饲喂奶山羊的效果试验
褪黑素膜受体MT1与MT2在妊娠期奶山羊卵巢中表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