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初探
2021-03-28刘亮
刘 亮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畜牧兽医站 226406)
国家相关政策促进我国养猪业的飞速发展,其主要特点就是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规模随之扩大。这就需要养殖户要转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和手段,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规模化养猪。但是,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许多养殖户仍采用传统较为落后的养殖方法,比较排斥先进技术的引用和使用,导致猪疾病频发,严重影响了猪场疾病的防控质量。
1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1 猪场选址不合理,基础条件不合格
猪场选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猪疾病的发生情况,从一定程度上也对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就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选址情况来看,大多数猪场都选在农村地区或者城镇的郊区,有些是由废旧的仓库改建而成,既缺乏基础的养殖设施,又缺少基本的防疫条件[1]。
1.2 管理模式不科学,饲养方式不先进
传统散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规模化养殖需求,然而,许多养殖户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采用传统养殖模式和饲养方式,严重影响了疾病防控的质量和效率。许多养殖户没有根据猪群的日龄和年龄进行差异喂养,导致所有猪群都采用同样的喂养配方和用量,严重降低了喂养方式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1.3 防控意识不强烈,预防工作不到位
除了上述问题外,养猪户自身的问题也是导致防控工作难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许多养殖户的防控意识不强,对猪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是在疾病发生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和防治措施,经常出现耽误治疗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
2 完善养猪场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体系
2.1 科学饲养管理
要想实现养猪场生产管理、疾病防控的有效目标,科学饲养管理是基础。通过科学饲养方式的执行,对生猪疫病的产生、流行环节均能起到良好的预防、抑制作用。而科学饲养需要建立在有效的养猪场日常管理前提之上。例如,对生猪饮食、饮水卫生的管控,对于饲料有效期也要做到严格把控,定期清洁猪舍卫生,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干净的生猪养殖环境。
2.2 秉承自繁自养原则
以自繁自养为基础,对于生猪疫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尽量减少生猪对疫病的接触可能性。社会经济规模化的发展,使得养猪流通领域的覆盖面一直处于拓展状态,部分现代化举措,如频繁的生猪运输,使得生猪的疾病感染率直线提升,甚至会将病源带入到养殖场。
2.3 推动管理机制建设进程,强化隔离制度的完善性
2.3.1 奉行严格化的隔离制度
随着我国养殖行业规模化、现代化养殖的发展,使得诱导养猪场生猪疫病感染的威胁因素也在不断增长,其往往来源于各方面综合作用,无法一概而论。加之疫病其本身所携带的传染性特征,会以极快的速度扩散至整个猪舍,传染给其他生猪。因此,在建立隔离区时,需要尽量远离生猪健康养殖区[2]。
2.3.2 强化隔离制度的完善性,营造健康生猪养殖环境
要想有效实现养猪场对传染疫病的有效预防,务必要从实际出发,以猪场实际为基础推进相应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建设,开展定期的猪舍消毒、生猪体检工作。此外,养猪场还要奉行严格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双效齐下才能最大化保障养猪场发展的健康有序。
2.4 执行周密的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2.4.1 严格消毒
所谓消毒,就是通过物理、化学的手段,将病原微生物消灭,其本质就是为了更好地将残存与外部环境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及时消除,以起到切断病院传播渠道的目的。严格消毒既包括消毒频率的定期化,也包含了消毒方式的适当性,同时还要保障消毒范围的广泛性,不仅要对猪舍消毒,更要对养猪场来往车辆,进出人员展开相应的消毒工作。只有做到严格消毒,才能将病原进行完全清楚,从营造更为健康的生猪养殖环境。
2.4.2 按时驱虫
生猪成长的健康性很大一部分也取决于身体内外寄生虫的状况,如果寄生虫超标,会极大程度降低生猪免疫力,提高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概率,从而造成养猪场经济效益上的亏损。基于此,按时驱虫是养猪场务必要严格执行的工作。通常,驱虫工作一年共分为两次,即春季、秋季,养猪场需要对全部生猪展开严密的驱虫工作,最大程度保证猪群的身体健康,提高免疫率,降低染病风险。
3 结语
疾病虫害防控管理作为猪场规模化生产养猪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整个猪场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对猪场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长远影响。合理对现有猪场基地进行选址和设施完善,采取先进的生猪养殖管理方法和饲养技术,强化猪场饲养环境管理和疾病治疗养殖效果,从而为当地猪群的持续健康成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