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通利三焦”论三仁汤在湿热型消渴中的应用

2021-03-28李慧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六腑三仁汤水谷

李慧敏 闫 镛 张 静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创立了“三焦学说”,提出三焦湿热当分消走泄,通畅三焦,深得当时医家重视和推崇,并为后人留下许多实用方剂,如三仁汤。湿热型消渴以中焦湿热证居多,然治疗不可仅限于中焦脾胃,亦要兼顾上、下二焦,三焦通畅,则湿邪去也。

1 湿热致消的机理探讨

胰腺生理功能属中医“脾主运化”范畴,脾失健运,湿浊内阻,是DM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1],临床以湿热内蕴型尤为常见。《医贯》曰:“脾主浇灌四旁,与胃行其津液也,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其津液,故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水谷精微,输布营养全身的重任,然脾胃本柔弱,加之饮食不节或者久食甘美厚腻之物,致脾不健运,水谷失布,积滞于内,蕴而化热,伤津耗液,诱发消渴。《素问·奇病论》指出:“此肥美之所致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者, 令人满, 故其气上溢转, 转为消渴。”也说明了脾失健运,积为内湿或蕴而化热,伤津耗液,终成消渴这一机理。此外,久居湿热之地、体质因素、情志因素等皆可致湿热蕴积,化燥伤阴,发为消渴。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糖尿病发病过程,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利用障碍,糖脂代谢紊乱,表现为从正常血糖→IGT/IFG/IGR→糖尿病→致残、致死,这与从脾虚→湿浊→湿热→湿热之毒的演变过程相类似,湿热正是决定糖尿病发病进程的重要环节。

2 三焦理论浅探

“三焦”首次见于《灵枢·本输》,载:“三焦者, 中渎之腑也, 水道出焉, 属膀胱, 是孤之腑也, 是六腑之所与合者。”指出三焦为六腑之一,是津液输布、运行的通道,三焦又称为“外腑”“孤腑”,又可沟通其他脏腑器官。《素问·经脉别论》载:“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水液代谢虽由胃、脾、肺、肾、肠、膀胱等脏腑协同完成, 但人体水液的升降出入, 周身环流, 必以三焦为通道才可实现[2], 可见三焦“疏通水道, 运行水液”的重要性。因此可见,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而且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说明三焦是人体元气(原气)升降出入的道路,通行元气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由此可见,三焦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上、中、下”三个区域,它更是联系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结构,是输布元气、通行诸气、运行水谷、排泄废物的通道。

《说文解字》曰:“府,文书藏也。”《玉篇》载:“府,本也,聚也,藏货也。”指出府就像是一间库房,是储藏谷物、货物之处。《灵枢·本藏》记载:“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指出六腑具有传化饮食水谷,使精微物质入五脏,将糟粕排出体外的功能。因此,正常情况下,六腑须保持畅通,以有利于水谷的下传及糟粕的排泄,故曰:“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补”。三焦为六腑之一,是联系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结构,是输布元气、通行诸气、运行水谷、排泄废物的重要通道。湿热型消渴多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 超出三焦的传化能力, 致使水谷精微不能被机体利用,反堆积体内, 最终形成糖浊、脂毒、瘀块危害周身。加之或好逸少动,或情志怫郁,导致气机不畅,津液代谢失常,糖、脂、浊、瘀郁积,浊液向体外排泄,与肺、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然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

3 三仁汤的组成、功效及作用机制

3.1 组成及功效 三仁汤为清代吴鞠通所拟,首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3条:“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舌白不渴, 脉弦细而濡, 面色淡黄, 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 状若阴虚……三仁汤主之。”方由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半夏、厚朴、竹叶、白通草、飞滑石等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邪在气分,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然临床可见, 无论有无邪在气分, 只要符合湿热病机, 均有使用,且取效颇佳。

现代药理研究[3]发现,方中杏仁中的有效成分杏仁苷能降低载脂蛋白E缺乏症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Tregs的免疫调节功能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实验数据提示苦杏仁苷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白蔻仁主要含挥发油,其中酊剂和醑剂有良好的芳香健胃功效[4],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强胃肠蠕动,调节肠道菌群。薏苡仁多糖通过调节血糖、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减轻氯氮平诱导的大鼠体质量,改善糖脂代谢[5]。

3.2 三仁汤分消走泄机制 叶天士《温热论》云:“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犹伤寒中之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三焦与胆同属少阳,共司人体气机之升降出入,为气机之枢,湿热邪气留滞于少阳三焦气分,枢机不利,则气机上下升降阻滞,水道不通,故治当分消上下,疏利气机,通调水道。治上焦宜用辛温芳香,宣畅肺气之品,使邪从表解;中焦宜用苦温燥湿之品,以辛开苦降,开郁燥湿,湿祛则热孤;下焦宜用淡渗利湿之品,使湿热下驱,从小便而解。三法并用,有所侧重而又兼顾三焦,因势利导,使湿热邪气分道而消。气行则湿动,湿去则热孤,故需佐以理气行滞药物助湿宣泄。

三仁汤方中杏仁、白豆蔻、薏苡仁为君,开上、畅中、渗下,“三仁”合用使三焦湿热分道而消,有效缓解湿热型消渴患者的口苦口黏、神疲乏力、小便量及次数多等症状。配以滑石、通草、竹叶加强君药清利湿热功效;半夏、厚朴畅行气机, 助湿宣泄。诸药合用,芳化宣上、苦温畅中、淡渗利下,以达疏利气机,宣畅三焦,分消上、中、下湿邪之效。

由此可见,三仁汤方中虽无清热药,但诸药配伍,理气行滞,通利三焦,湿去则热无所依而自清,故可治疗湿热秽浊之邪中阻,弥漫三焦,阻滞气机,湿闭清阳之湿热型消渴,以和解之法使糖、脂、浊、瘀分消而去。

4 病案举隅

陈某,女,36岁。2018年7月14日初诊,患者发现血糖升高半年。半年前患者于当地医院体检查FPG 7.2 mmol/L,未予重视,今晨门诊测FBG 7.7 mmol/L。症见:口干口渴,多饮,日饮水几大碗而不解渴,口唇内侧多处淡红色溃疡,头昏重,乏力困倦,胸闷不饥,夜寐可,小便频数,大便黏腻不爽。舌体偏大,边有齿痕,舌质红,苔厚腻少津,脉濡。体形偏胖,BMI 30.5 kg/m2。2018年7月16日于我院查胰岛功能,结果示:空腹及餐后1、2、3 h血糖分别为9.9、18.1、16.9、13.11 mmol/L,空腹及餐后1、2、3 h胰岛素水平分别是13.4、29.5、31.4、19.6 μIU/mL,空腹及餐后1、2、3h胰高血糖素分别是99.6、116.4、97.4、94.3 pg/mL,空腹及餐后1、2、3 hC-肽水平分别为3.09、4.85、6.32、5.11 ng/mL,胰岛素抗体4.1 IU/mL。血糖两项:FUN 2.9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9.9%。血脂四项:TC 7.69 mmol/L,TG 2.5 mmol/L,HDL 0.97 mmol/L,LDL 5.73 mmol/L。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尿蛋白四项均属正常范围,胰岛素自身抗体(-)。辨为湿热中阻之消渴证,治以宣畅气机,清利湿浊,方用三仁汤加减治疗。药用:杏仁15 g,豆蔻仁10 g,薏苡仁30 g,淡竹叶10 g,厚朴10 g,姜半夏l5 g,陈皮12 g,茯苓10 g,泽泻20 g,滑石20 g,麦冬12 g。连服5剂,病情减半。2018年7月21日复诊,近期自测FBG 6.5~7.4 mmol/L,偶测2 h BG 7.8 mmol/L。守前方改滑石10 g,加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各10 g,再服14剂。

2018年8月4日三诊,诸症悉除,复查血糖两项:FUN 2.58 mmol/L,HbA1c 7.2%。血脂四项:TC 5.8 mmol/L,TG 1.19 mmol/L,HDL 1.01 mmol/L,LDL 4.15 mmol/L,停中药汤剂,服院内中药制剂调治2月余,嘱定期监测血糖,严格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随访2年,患者血糖控制可,无不适症状。

按:本案为湿热秽浊之邪中阻,弥漫三焦所致。湿热阻滞上焦则伤肺,肺不布津则口干口渴,肺不敷布加之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行,则小便量多;湿浊困脾,脾失健运,上蒙清窍则头昏重,直驱下行,故大便黏腻不爽。中焦湿热,蒸腾而上,气冲口舌,故令口舌生疮。舌脉也是本证辨证着眼点。治疗当疏利气机,宣畅三焦,升清降浊。方选三仁汤,配以陈皮理气健脾,和中除满;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伍以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湿有去路;再加麦冬救已伤之气阴。二诊患者病情减半,则减滑石用量,加焦三仙以健运脾胃。三诊诸症悉除,则以院内中药制剂缓调收尾。

5 讨论

湿邪为有形之邪,性善流窜,湿邪致病常常不拘泥于一处,可波及上中下三焦,故治疗时当有所侧重而又兼顾三焦,因势利导,使湿热邪气分道而消。三仁汤为治疗湿热留滞的常用方,诸药配伍可宣畅气机,分消上下之湿邪,使湿去热无所依而自除,临床用于治疗湿热型消渴,常能获得较好疗效。临床应用此方时,一是须把握病因病机,切勿滥用、误用,其治疗的着眼点在于湿热阻滞三焦气机,临证还需结合具体病情加减用药;二是湿气通于脾,治疗当注重调理脾胃,凡治病必求于本,不忘标本兼治,故用药当攻中有补,补中寓攻,攻补兼施,使湿邪去而正气存;三是治疗病程较长、湿热较重者,可酌加活血通络之品,临床使用常效如桴鼓。

本着“异病同治,辨证为要”的原则,不论外感病,还是胃脘痛、眩晕、水肿等,若以湿热致病,均可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取其通利三焦,分消走泄之功。此方构思巧妙,今后当进一步挖掘,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六腑三仁汤水谷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从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论治脾胃病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小儿推拿“六腑”穴位考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漫画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