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配合度及预后的改善作用

2021-03-28丽冰纪莹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脑出血精细化血压

丽冰,纪莹莹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神经外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引言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便是高血压脑出血,目前我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较高,而高血压无法彻底根治,对于轻度中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采用的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对于患者的病情能够做到基本稳定,能极大程度上避免患者进行手术。但部分患者在保守治疗中的配合度不高,随意停用药物,导致患者的血压无法平稳控制,并出现各种并发症。精细化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细节上的改善,对比常规护理干预更加精准全面。本次研究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分析及预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在我院收治的400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的护理干预随机分为对照组(200 例)和观察组(200 例)。

对照组中,男性135 例,女性65 例;年龄47~83 岁;平均(65.1±7.2)岁;病程2~19 年,平均(10.5±1.9)年;脑出血量6~19 mL,平均(12.5±4.1)mL。

观察组中,男性134 例,女性66 例;年龄45~81 岁,平均(64.5±7.1)岁;病程2~17 年,平均(9.5±2.3)年;脑出血量7~20 mL,平均(13.5±3.6)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保守治疗指标;②经诊断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的基础疾病;②无其他因素导致脑出血患者;③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④无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其中包括配合医生治疗积极护理并降低患者颅内压,控制患者血肿、保持患者每日摄取和排出的水量和钠量平衡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并耐心回答和解决患者的问题,提醒患者配合相应的检查[1]。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将护理干预做到精准,具体包括:①时刻观察其生命体征:定时监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每天进行两次检测,保证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各项指标,积极稳定患者病情。②精准护理:注意患者体位的舒适,避免长期保持一个体位,在脑出血活动时期切勿随意搬动患者,保持患者侧卧并抬高床头的角度。避免对患者产生情绪上的刺激,时刻提醒患者尽可能不要强行用力,避免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2]。③疏导患者情绪: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需要利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提醒家属予以鼓励和安慰,使患者获得精神支撑能够积极面对病情。④预防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产生静脉血栓、压疮等,需要及时进行控制治疗。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每项并发症进行评估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并发症发生因素,并实施护理干预[3]。⑤饮食护理:提醒患者家属为患者准备易消化、高营养的合理膳食,早餐可以食用小米粥等粗纤维食物,午餐可以根据患者当日情况食用一定量的瘦肉和蔬菜,晚餐本着少食多餐的原则,可以食用少量粗纤维杂粮。⑥运动护理:鼓励患者进行一定的运动锻炼,循序渐进,不可强行用力。⑦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或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因素及其控制办法,重视保守治疗,注意日常生活习惯[4]。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的护理前和护理后的NIHSS 评分,评分标准包括患者意识状态、面瘫、上肢和下肢运动、肢体失调、视野水平、凝视功能等,满分42 分,分数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越高。

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评分标准包括体循环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压控制程度越低说明护理干预效果越差。

③比较两组护理干预配合度,其评价项目包括是否规范用药、是否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是否服从住院安排、是否遵循饮食及运动标准等。差表示患者配合的护理项目<3 项,可表示患者配合的护理项目≥3 项,良表示患者完全配合护理项目,优表示患者积极配合护理项目[5]。

④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情况,预后良好率=恢复良好率+ 轻度残疾率。良好率越高说明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NIHSS 评分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 评分(±s, 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 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00 31.8±8.2 21.3±4.8对照组 200 30.2±7.5 25.1±3.6 t 4.3269 8.957 P 0.000 0.000

2.2 血压指标控制情况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指标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指标控制情况(±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指标控制情况(±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00 140.1±4.2 89.1±5.3观察组 200 144.6±4.8 93.6±5.8 t 9.978 8.099 P 0.000 0.000

2.3 配合度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中的配合度对比,观察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配合率[n(%)]

2.4 预后情况

对照组预后恢复良好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n(%)]

3 讨论

目前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采用的是保守治疗,为了避免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但该病过于复杂并且难以根治,所以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几率较高。因此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干预以便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精细化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精细的护理服务,保证能够全面照顾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加深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缓解医患关系。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内容主要针对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精准护理、疏导患者的情绪、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其中监测生命特征是为了护理人员能够时刻掌握患者的状态;精准护理是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护理干预工作;疏导患者情绪是通过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预防并发症是为了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饮食护理是将患者的饮食习惯通过合理改善达到改变身体营养状况的措施;运动护理是通过做一定的运动来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加快恢复进度;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6-8]。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指标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预后恢复良好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由此可知,精细化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配合度,对于预后效果也有明显作用,其临床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脑出血精细化血压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