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脑梗死的效果

2021-03-28王舒

健康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医护理常规护理脑梗死

王舒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上下肢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NIHSS、ADL、FMA肢体功能评分、BBS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腦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护理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局部血供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引发的脑组织软化坏死,病情较为严重[1],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即便经过治疗,部分患者也会存在肢体瘫痪、智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3]。因此,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提高预后效果成为临床广泛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中医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脑梗死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为脑梗死;(2)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严重精神类疾病;(2)妊娠期及哺乳期。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脑梗死护理。具体方法:(1)环境护理。对病区进行定时清洁消毒通风,根据患者具体需求调整合适的室内温度湿度,保证白天的光线充足,禁止无关人员出入,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同时在公共区域,如卫生间、走廊、病区内等做好安全处理,在卫生间设置扶手,避免患者跌倒[4]。(2)心理护理。脑梗死属于一种突发疾病,大部分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甚至出现消极抗拒的情绪,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较低。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保证耐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也可以邀请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5]。(3)营养护理。告知患者饮食的重要性,保证饮食清淡,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多饮水,摄入新鲜水果蔬菜,禁止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戒烟戒酒[6]。(4)强化基础护理.告知家属,定时帮助患者进行身体清洁,更换衣物,协助其翻身,按摩受压皮肤,防止压疮;早晚清洁口腔,避免感染,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包括肢体屈伸、站立、步行等;锻炼生活能力,注意循序渐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1)遵医嘱给予患者辨证施治方剂。风痰阻络证患者,采用三七或者银杏叶制剂;气血血瘀患者,采用生脉或者参麦注射液;阴虚风动证患者,给予脉络宁[7]。同时,日常可用金银花泡水漱口,生姜水进行身体擦拭,帮助患者清热解毒、祛风散寒。(2)推拿与穴位按摩。穴位按摩采用点按穴位方式,穴位选择上肢(内关、曲池、合谷、肩井、尺泽、风池)、下肢(涌泉、解溪、太冲、昆仑、三阴交、承山、足三里、阳陵泉)。头面部以及瘫痪肢体穴位,可结合康复技术进行推拿,然后进行患肢、关节功能训练等[8]。

1.3 观察指标

(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2)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比较。(3)两组肢体功能比较,采用Fugel-Meyer(FMA)上下肢功能评分。(4)两组平衡功能比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FMA、BB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BB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临床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其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是当前常用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治疗信心。以实际调查、循证支持为基础,强调改善患者舒适度,并从身体、精神层面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或修改,能有效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其中,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饮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病房环境干预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综合提升诊疗效果。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效果较好,但对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防治后遗症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学认为脑梗死主要病机是血流不畅,因此遵循辨证施治的理念,包括指导患者遵医嘱有针对性地服用中药,按摩及穴位推拿,所有穴位都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和以往临床经验总结,结合西医解剖病理诊断,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进行推拿,穴位按摩通过揉、按、捏、搓、拿、等手法,发挥活血化瘀、疏经活络、扶正祛邪之效。此外直接刺激患肢肌肉组织,还可增强肌肉组织收缩能力,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调和气血。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花.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10):117-119.

[2]王丹丹.探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7)108-109.

[3]蔡碧玉.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2059-2060.

[4]刘萍.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7):115.

[5]逯晓航.脑梗死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价值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0(2):243.

[6]杨楠.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269-270.

[7]张瑾.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7):115-116.

猜你喜欢

中医护理常规护理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