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3-28于建锋邢烨锋张丽彭飞

健康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认知功能针灸

于建锋 邢烨锋 张丽 彭飞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40例,根据抛硬币结果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方案(针灸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回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针灸;益气活血通络汤;认知功能

缺血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以老年患者居多,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该病病因为患者脑血管出现狭窄、阻塞,进而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甚至坏死,损害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统计显示,我国2017年中风患者数量已高达1200万,患病率高达8.3%,其中缺血性脑梗死占比所有类型中风患者的72%以上,且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改变,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不一,因此需找寻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中医理论认为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在于正气亏虚、气血不畅,通过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能够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40例,根据抛硬币结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5~84岁,平均年龄(69.45±1.33)岁。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69.51±1.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符合保守治疗指征,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降低颅内压,并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针灸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1)针灸治疗:待患者病情缓解进入平稳期后实施针灸治疗,主穴为三阴交、水沟、内关,辅穴为尺泽、极泉。以平补平泻手法施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拔除毫针后需对相应穴位进行适度按揉,每天施针1次,疗程2周。(2)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方剂包括全蝎5 g,水蛭、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地龙、赤芍各10 g,丹参20 g,黄芪30 g,另加入全蜈蚣1~3条。根据患者病症加减:存在黏稠痰液、火气上行者,添加胆南星、瓜蒌等;肝肾两亏、头晕、耳鸣、舌苔偏红、口中少津者,添加牛膝、石决明等;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且有虚热指征者,添加冬虫夏草、枸杞等;存在气血瘀滞、血流不畅者,添加胆星、菖蒲、人参等;有头晕头痛并感觉双眼胀痛者,添加石决明;感觉四肢乏力、肌肉酸麻等者,添加川断、桑寄生、杜仲等。将所有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30 min左右,再用武火煎制沸腾,再转为文火煎制得药汁300 ml。每日1剂,药汁分别于早晚餐后服用,连续服药1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分为显效(认知、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认知、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效(认知、神经缺损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利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记忆力(0~3分)、注意力与计算力(0~5分)、回忆能力(0~3分),分数与患者认知功能呈正相关。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分数0~42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反之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回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中医俗称“中风”,属于老年群体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意外性病变,且发病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指出,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后导致局部脑组织、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影响神经功能,通常表现为四肢运动功能障碍、言语不清、吞咽不能、意识模糊等,不仅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构成严重影响,还会产生多种后遗症[3]。中医学认为中风主要受内风和外风的影响,其中外风是外部风邪之气侵入人体,而内风则是患者体内的伤病症状,二者相互影响导致中风。中医理论认为,当患者体内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出现血溢于脑内的情况时,就会引起晕厥、四肢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其中缺血性中风多为本虚标实之症,且伴有肝肾阴虚、正气亏虚等,主要受到风、热、痰、气、瘀等多方面的影响,发病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大多是因为风阳上亢、肝肾阴虚所致[4~5]。

中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仍有较高概率出现后遗症,必须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干预,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针灸是我国中医针对中风类病变常用的治疗方式,缺血性脑梗死发发病后,脑组织和神经细胞均会受到明显影响,神经信号传递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肢体、语言等功能异常。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灸治疗可以对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并加速局部血液循环速度,为损伤的神经、脑组织等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加快病情的恢复速度[6~7]。另外加速血液循环还可降低脂类物质在血管内的沉积速度,缓解血栓的二次形成,并对神经细胞进行刺激性,提升信号在神经元间的传导速度,帮助患者恢复原有功能,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更佳。

中药汤剂也是中医治疗中风的重要方式之一,益气活血通络汤不仅可以起到活血补气的效果,还能够有效疏通血管,提升脑神经的敏感性,使神经损伤率降到最低程度。方剂中的黄芪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与川芎合用还可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当归和丹参均可降低血小板聚集速率,控制纤维蛋白浓度;水蛭、蜈蚣具有疏通经络的功效,可缓解局部动脉痉挛。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针灸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综合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高丽君,王海涛,刘木朋,等.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随机、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3):614-617.

[2]吴春晓,徐影珊,唐纯志.针刺调控神经再生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实验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8):1130-1133.

[3]敖金江,付媚,李冬松,等.大秦艽汤配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缺血性脑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肢體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7):104-107.

[4]张婷,安琪.脑心通胶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痰热腑实证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12):1684-1686,1690.

[5]张燕平,张国妮,焦永光,等.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刺络放血对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患者血管损伤及血小板微颗粒的干预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9,39(9):1237-1240,1260.

[6]高永强,刘建粉.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通报,2019,18(1):56-58.

[7]谢红,胡龙涛,李展绒,等.醒脑通络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致残程度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9,39(10):1313-1316.

猜你喜欢

认知功能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飞蚊症 不妨一试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单灶卒中后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给予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对其认知功能的优化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