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调查研究

2021-03-28苏玲莹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攻击性幼儿

苏玲莹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概述

1.攻击行为的含义

攻击(aggression)一词的界定以变得模糊。在中文中,它被界定为发起或发动攻击。相关研究者通常从以下四方面界定“攻击”一词:解剖学定义、前提条件定义、行为后果定义和社会判断定义。[ 陈秋燕.国外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而现如今研究者较为统一的解释是,是指有意伤害他人,包括身体或心理伤害的行为或倾向。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反社会的社会性行为。这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于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由于自身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导致的人际关系发展的不协调[ 梁玉华 苏丽。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天津师范大学],因为在生长过程中,幼儿很容易因为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全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1.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特点的研究

(1)性别差异性

在众多的研究中表明,男孩是大多攻击性行为发起的主体,且大多都是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的男孩。女孩就相对少一些,且女孩采取的方式更多倾向于告诉老师或者在一旁生闷气,较少采用了主动发起进攻的行为。在大多的研究中,男孩的攻击性倾向更为强一些,一点小事也可能会让男孩进行攻击,比如一个玩具的优先使用权或者是在同伴中更愿意当中心人物,更或者是个人愿望与实际情况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反观女孩的攻击性倾向就相对于弱一些,以语言攻击为主。从身体方面来讲,女孩弱于男孩,所以不会像男生一般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2)原因多样性

根据缪津娴在《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一文中指出: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多为且喜欢集体游戏,而在集体游戏中因缺乏社会交往经验而产生冲突矛盾,也就自然产生了攻击性行为。主要的原因则是因为争抢玩具和其他公共资源而进行的直接争抢。[ 缪津娴《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3)攻击频繁性

研究表明,幼儿园中,幼儿喜欢团体活动,而这个时期的幼儿正是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缺少一定的交往技巧,所以在活动中会经常因为一点点的小事而发起进攻。

(4)目的类型的差异性

在幼儿攻击行为中,一种目的是为满足自身需求,如想得到自己想玩的玩具从而发起进攻;另一种则是单纯的模仿和试探,幼儿从电视媒体或者从某个成人身上学到了带有攻击性的动作,然后用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产生了攻击性行为。

(5)攻击方式的差异性

可以发现,男孩的攻击方式更多的是采取身体上的攻击,如推搡或者是借助物品进行攻击;而女孩的攻击方式则是更多的用语言。这可能与对幼儿从小的教育有关。男孩的教育相对于放的宽松一些,女孩的要求则是要温柔冷静一些,所以女孩的攻击不会借助于暴力的肢体动作或道具。

2.幼儿攻击性行为各年龄发展特点

(1)中班幼儿特征

研究表明,4 -5岁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高发阶段,即中班幼儿年龄段。[ 孙意.中班幼儿在园攻击行为现状调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①身體攻击逐渐增多。根据Good-enough在20世纪30年代以父母日记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岁的儿童在踢、打等身体攻击上的行为逐渐增多。[ 张茜.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起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J].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3]

②幼儿选择攻击对象的性别存在差异。根据以往研究表明,攻击者与被攻击者的性别存在差异。在中班中,幼儿攻击同性别同伴的比例高于异性同班。[ 孙意.中班幼儿在园攻击行为现状调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③攻击性多为主动攻击。根据研究表明,这与如今家庭教育方式、教育结构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引起,或因中班幼儿会以攻击来作为自己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多以主动攻击为主。

④攻击行为目的无差异。不同类型的目的引起幼儿不同的攻击行为,在幼儿园中我们更多的将其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是指因物品和空间争夺而产生的攻击行为,敌意性攻击是指因报复还击而产生的攻击行为。中班幼儿还处于角色的认知过程中,在攻击目的上并无明显差异。

(2)大班幼儿特征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开始成下降趋势。[ 张茜.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起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J].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3]

①身体攻击频率降低,语言攻击增加。[ 邢燕雷.执行功能,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关系[D].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9]在大班阶段,幼儿的语言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且随着大班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逐渐能识别到在不同伤害场景中所应用的攻击方式,他们尽可能采取除身体攻击之外的形式,语言攻击成了大班幼儿的主要攻击方式。

②敌意性攻击显著。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由行为规范或资源配置等问题引起的攻击在大班幼儿中所占比例逐渐增长,大班幼儿更多的使用以人为中心的敌意性攻击。[ 智银利,刘丽.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7):43-45.]

3.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的研究

(1)个体因素

①遗传因素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大约占50%的比例。如果父母的情绪容易激动兴奋等,那么这么情绪就会遗传给幼儿从而产生一定的攻击性行为的特征。周兢和余珍有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一书说到:遗传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本质上讲,后天环境和教育是攻击性产生及其强度的决定性因素。[ 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3.]

②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就在行为上表现为对人和物产生攻击性行为。[ 黄娟娟.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0]在这种理论下,如果当幼儿一直受到挫折,那么他的攻击性行为就上升,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易怒易冲动的个性,并将攻击性行为一直持续下去。

(2)环境因素

①家庭因素

家庭是幼儿从出生开始最长时间以及最直观的互动环境,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塑造的是一个容易吵架、带有攻击性的形象,幼儿通过模仿,久而久之就会显示出较强的攻击性行为。

②现代媒体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手机等已经进入了每个家庭,幼儿接触它们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而电视手机等媒介中的暴力事件就是潜移默化到孩子,他们就会单纯的去模仿这些行为,然后从中找到乐趣就会慢慢发展成有意识的进攻他人。

4.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和价值的研究

(1)冷处理

赵楠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家长应才会不理会、对孩子行为表示冷漠的态度。[ 赵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正确引导、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在活动环境中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并优化幼儿的活动环境,但要注意避免给幼儿提供一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刀枪棍棒等尖锐物品,以此来减少幼儿在活动中被环境带来的不利刺激。

(3)树立正确的家长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家长要树立一个非攻击性的形象,强化榜样的作用,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好的言行举止来抑制攻击行为的产生,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观察和模仿的过程,所以在生活中,家长更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认知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利用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向他们表现出温暖、关怀和爱,通过各种办法向他们传授知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要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幼儿间发生攻击性行为时,教师要让幼儿把注意力从物质争夺上移开,然后再向他们提出解决的问题。[ 梁玉华,苏丽.《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此基础之上,老师也应该采取合理的方法让幼儿能有效的宣泄出攻击性的情感。比如老师用温柔的语言引导幼儿在适当的场合大哭大叫一场,一次来宣泄情绪,或者用玩具或者游戏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纵观国内外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认定以动态的视觉来研究幼儿攻击行为情境下的幼儿现状及其规避策略是幼儿攻击行为研究领域的新视野。[ 蒋秋芳.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

三、结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由多方面引起的,在多種因素的影响下,幼儿难免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老师甚至是幼儿本身都应该做出努力。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和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给他们的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我相信,只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就一定会引导孩子向着正确的道路上进发。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攻击性幼儿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