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2021-03-27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血清型链球菌

董 伟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乡畜牧兽医站,甘肃定西 744300)

猪链球菌病是养猪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疫病,链球菌不仅感染猪,还可以感染其他哺乳动物、鸟类以及人类,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2005年夏季,四川发生了“人-猪链球菌感染”病例,206 人感染发病,38 人死亡。

1 病原

猪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有荚膜,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成对或呈短链排列。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将猪链球菌分成35 个血清型,并不是所有的血清型菌都可以导致发病,其致病能力和溶血素、溶菌酶释放蛋白、荚膜多糖等有密切关系。

猪链球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尤其在粪尿、灰尘中存活的时间较长。猪链球菌对一般的消毒药就很敏感,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对治疗猪链球菌病非常明显。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导致出现耐药菌株,使得一些常用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没有效果。

2 流行病学

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不同生长阶段、品种、性别的猪都有易感性,猪链球菌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但是在炎热的夏季常常会引起该病的流行,增加病猪死亡率。病猪及其尸体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猪病愈后或健康猪也会带菌,会向外排菌,引起猪群发病。健康猪的鼻腔、扁桃体中有链球菌广泛存在。感染链球菌的途径较多,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皮肤创伤感染。3 ~12 周龄的仔猪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在断奶、混群的时候容易发病。人感染和从事的职业紧密相关,从事屠宰、养殖人员的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1500 倍。人主要经口或皮肤伤口感染,引发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3 诊断

3.1 根据临床症状诊断

猪感染的血清型类型以及部位不同,表现的临床症状也不同,通常分为4 种类型,即急性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4 种类型常常混合发生,单独出现1 种的情况很少。

3.1.1 急性败血型

发生此种症状的病例较多,病程短,一般持续2 ~8 d,死亡率也高。病猪体温升高,有时高达42℃~43℃,没有食欲,精神萎靡,头面部充血、潮红,眼中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还有的病猪会出现神经症状,肌肉颤抖,颈部强直,出现转圈运动。病猪迅速消瘦衰竭,腹部、四肢下端、颈下的皮肤出现红斑,死亡病猪的天然孔中有暗红色血液流出。还有的最急性病例,死亡前没有症状突然死亡,经常是前天还正常进食,第2天就出现停食、精神抑郁,12 ~15 h 会死亡。

3.1.2 脑膜炎型

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多发生此种类型。病猪没有食欲,出现便秘,鼻中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的分泌物。病猪出现神经症状,磨牙、转圈、运动失调,严重的后肢麻痹,卧地不起,呈游泳状。病程多持续1 ~2 天,严重的几小时内就会死亡,死亡率非常高。

3.1.3 关节炎型

关节炎型由急性病例或病猪治疗措施不当引起的。多发生于疫病流行的后期,病程持续时间长达30 多天。病猪体温或高或低,食欲降低,采食量明显下降。病猪的全身关节发生炎症,尤其四肢的病情严重,关节肿胀,跛行,严重的瘫痪,不能站立,常因不能采食导致死亡。

3.1.4 淋巴结脓肿型

颌下、咽部、颈部的淋巴结最容易受损害,淋巴结变得坚硬、肿胀,用手触摸可感觉到疼痛,病猪咀嚼、吞咽、呼吸出现困难。病程持续时间长了,会化脓成熟,肿胀逐渐变小、变软,皮肤出现坏死。病程一般持续20 ~35 d,大多数的病猪可以自愈。

3.2 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猪感染链球菌后典型的病理变化是败血症,脑膜、淋巴结、关节等部位出现炎症。病猪各器官出现充血、出血,肝脾肿大,为正常情况下的3 倍,颜色为暗红色,边缘出现梗死区。胃肠黏膜有出血点,出现卡他性炎症。急性脑膜炎的病猪会出现嗜神经性弥散性浸润,脑膜充血、出血。关节周围肿胀,出现化脓性病灶。

3.3 实验室诊断

3.3.1 染色镜检

从刚死亡的病死猪尸体上无菌采集病料,病猪的淋巴结、肝、脾、肺等都可以作为镜检的病料。将采集的病料放置在玻片上,进行革兰氏染色、美蓝染色或者瑞特氏染色,然后放置在显微镜下镜检,可以观察到成对、成排或者单个的椭圆形或者圆形的菌体,其中成对排列的数量较多[1]。

3.3.2 分离培养

将无菌采集的病料接种在血液琼脂培养基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在37℃的恒温条件下培养24 h,可以观察到半透明、光滑、凸起的圆形灰白色菌落。菌落比较粘稠,用接种环挑起会出现拉丝。将培养的病菌做涂片、染色镜检,观察其形态。同时取培养的病菌进行生化实验,可以发现猪链球菌和甘露醇、山梨醇不会出现发酵反应,也对马尿酸钠不水解,但是会发酵5%乳糖、海藻糖,产生酸性物质。

3.3.3 血清学检测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板凝集试验等,这几种方法操作简单,检查迅速,特异性强,可广泛用于实验室诊断或者流行病学调查。

4 防控措施

4.1 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猪链球菌病呈现上升趋势。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且猪鼻腔、气管分泌物中也存在链球菌,一般不会引起猪发病,当猪受到应激引起免疫力下降时,才可能诱发发病。一旦发病,治疗不及时或者用药不规范就会造成反复发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做好免疫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疫苗有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弱毒冻干苗、氢氧化铝甲醛苗等。由于链球菌的血清型非常多,相互之间的交叉免疫能力较差,发病猪场的流行菌株和疫苗的血清型存在差异就会导致疫苗免疫效果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在猪场普遍利用自家猪场分离出来的菌株制作灭活苗来预防链球菌的发生,不仅可以提高保护率,还可以降低免疫成本,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2]。

4.2 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完善消毒制度

做好环境卫生,完善消毒制度是防控疫病的关键措施。通过清扫、彻底消毒将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灭,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日常消毒包括猪舍内带猪消毒、空栏消毒、猪用具消毒、猪舍内外环境消毒等。猪舍内带猪消毒以及环境消毒一般每周2 ~3 次。确保全面消毒到位、不留死角,尤其是地面、栏位、食槽、沟道等;空栏消毒要彻底,首先要清除猪舍内的粪便等污染物,食槽、水槽等要清洗干净,然后用3%的火碱溶液消毒地面、墙壁等,猪舍进行熏蒸消毒,空置半月左右再引进下一批猪;断尾钳、剪牙钳等生产用具以及针头、注射器等医疗用具要随用随消毒;清粪车、扫把、粪铲等使用后要马上清洗。

4.3 饲养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养猪生产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措施,规范饲养管理流程,使饲养管理科学化,防疫消毒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提高疫病预防效果。养猪场选址要远离屠宰场、生物制品厂、居民区等,以免增加疫病的感染机会。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不同日龄、不同生产目的的猪群不要混合养殖。养殖场要做好灭蝇灭鼠工作,病死猪及其所在猪群的粪便要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3]。

4.4 治疗措施

发现疑似病例后,要马上将病猪隔离,确诊后制定治疗措施。治疗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喹诺酮类等,用药前先进行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首次用药要加大剂量,按疗程用药,巩固治疗效果,不能症状稍微减轻就停止用药,容易引起病情反复。如应用青霉素治疗,用量要大,可以按照每kg 体重20 万IU 静脉注射,每天2 次,3 ~5 d 为1 个疗程。如果肌肉注射,剂量减半,每天3 次,3 ~5 d 为1 个疗程;还可以用磺胺嘧啶钠进行肌肉注射,首次注射剂量为每kg 体重0.12 g,病情缓解后逐渐降低剂量,改为每kg 体重0.06 g 肌肉注射,每天2 次,3 ~5 d 为1 个疗程。

5 结束语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给人类健康和养殖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养殖户要做好免疫预防和饲养管理,降低疾病感染率。如果猪群中一旦出现可疑病例,要马上报告,早做隔离、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严禁患病猪流动、销售,以免引起大面积流行。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血清型链球菌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
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肺炎链球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建立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