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初生牛犊胎粪不下
2021-03-27陈淑珍
陈淑珍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陇西 748100)
初生牛犊胎粪不下指的是犊牛出生后,胎粪积于肠道中,不能及时排出,表现腹痛不安症状。多见于胎热肠涩,体质虚弱及未吃初乳牛犊。
1 病因病理
母畜妊娠期期间,由于喂养、使役不当,三焦积热,致使胎儿热毒蕴结,肠津不足;或因母畜体质虚弱或初产,泌乳量少,幼畜缺乏足够的初乳,以及胎儿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2 临床症状
幼犊出生一天后,仍不排粪,或排粪很少。常弓腰努责,回头看腹,摇尾,起卧不安,或兼见腹胀,呼吸喘促。精神沉郁,吮乳减少或废绝。口干舌燥,肠音减少或消失,舌苔黄腻,脉数。
3 治疗
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兼护正气。
3.1 方法一
一捻金,人参、大黄、黑丑、白丑、槟榔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次冲服3 ~5 g。
3.2 方法二
当归15 g、麦冬9 g、黄芩15 g、郁金9 g、知母6 g、木通6 g。煎汁一小碗,温服。
3.3 方法三
蜂蜜15 g、皂角末7.5 g,制成“蜜箭”。将蜂蜜、皂角末混合置于铁锅内温火熬之,并不断搅拌,至蜂蜜熬成黄褐色,并稍有冒烟现象为止。取出置于平板之上,搓成15 cm 长、手指粗细、两头钝圆棒状物,即为蜜箭。如蜜箭发软,可放入凉水中片刻,促其变硬。患畜保定后,将蜜箭周围涂上一般油剂,由肛门缓缓送入直肠内。为了防止脱出,可用驹尾堵住肛门约15 min。笔者曾用此法共治疗4 例,均治愈。
3.4 方法四
电针疗法,取5 ~10 cm 长针2 支,在消毒后的关元俞穴处垂直刺入皮下后,与地面呈45°角向内下方刺入4 ~6 cm,左右各1 穴,针柄分别连接电疗机。电压由低至高,频率由慢到快,直到幼犊耐受,维持强直状态2 ~3 s。调节频率逐渐变慢,电压逐渐变低,如此进行2 ~3 次,每次5 ~10 min。若在补液和灌肠后电针,则效果更佳。笔者曾经用此法治疗32 例,治愈31 例,治愈率达96.88%[1]。
3.5 方法五
果导合剂:药用果导片25 ~50 片,石蜡油150 ~250 ml(年龄较大可增至500 ml),蜂蜜150 ~250 ml。上述三味药混合加温水500 ml,一次内服。肌肉注射安痛定10 ~20 ml,耳后窝皮下注射10%高渗盐水10 ml。同时配合强心输液以防脱水,温水灌肠。一般用药2 ~3h 腹痛逐渐减轻,出现肠音,4 ~6 h 稀粪排出,24 ~72 h 可恢复正常。为了防止肠炎发生,可用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笔者用此法治疗1 ~35日龄幼犊便秘17 例,治愈率94.1%。
3.6 方法六
大黄末、白糖、鸡蛋清配合治疗。产后1 ~7天的患牛用大黄末15 ~20 g、白糖50 g、鸡蛋清3 ~4 个;产后8 ~13 天患牛用鸡蛋清5 ~7 个,大黄末21 ~25 g、白糖60 ~80 g,混合调匀,小勺灌之。一般灌服4 ~6 h 后,阻塞结粪即可排出而愈。治愈率为99%[2]。
3.7 方法七
取食腊10 ~20 ml,用注射器(不需针头)将食醋缓慢注入患畜肛门内,一般注入醋后30 ~90 min 见效。如仍不排粪,可再注射1 次;冬季需将食醋加温,但不能过热。治愈率100%。
3.8 方法八
按摩治疗,采用穴位按摩和推腰椎、腹壁按压胎粪,温肥皂水灌肠后,肠音明显增加,起立后随之排出干硬黏涩胎粪,腹痛停止。笔者用此法治疗3 例,全部痊愈。
3.9 方法九
将军散:大黄、牵牛子、千金子、黄芩、赤芍、玄胡索、香附、五灵脂、滑石、木通、甘草、车前子、朴硝、麻仁各5 g 研为末,菜油、鼠粪为引,水调灌服。通肠泻下,理气止痛。
3.10 方法十
大黄散:大黄、厚朴、滑石、芒硝各20 g 研为末,引蜂蜜、猪胆汁,水调灌服。泻下通肠。
3.11 方法十一
姜巴雄黄丸:良姜5 g、巴豆(制)4 g、雄黄3 g 为细末,用面粉6 g 混合,制成绿豆大的丸,朱砂为衣。每次4 ~5 丸,研末,同麻油100 ml 灌服。润下通肠,主治牛犊胎粪难下。
3.12 方法十二
升麻、苏子、黄连、黄药子、干地黄、郁金各等份(各10g)为末,引蜂蜜、瓜蒌,水调慢灌。
3.13 方法十三
九气汤:香附、郁金、大腹皮各9 g,槟榔15 g,陈皮、厚朴、甘草各6 g,玄胡索、砂仁各3 g,广木香、良姜各1.5 g,引生姜、大枣,水煎去渣,候温灌服。行气温中。
3.14 方法十四
诃子散:黄连、诃子、郁金各10 g,乌梅5 个,干柿3 个为末,水调灌服。清热涩肠。临证应用时,热盛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并减干柿、诃子;水泻重者可加猪苓、泽泻;体虚者可加党参、白术。
3.15 方法十五
蛋清4 个、白糖50 g、大黄末20 g。一次混匀灌服。可解毒润肠,泻下通便。结合温肥皂水和石蜡油深部灌肠,治疗胎粪停滞牛犊2例,全部康复。可配合后海穴注射10%氯化钾30 ml 促进肠蠕动[3]。
3.16 方法十六
加减槟榔散:槟榔15 g、芒硝50 g、大黄20 g、枳实10 g、厚朴10 g、二丑8 g、大仁25 g、郁李仁10 g、山楂10 g、木香10 g、续随子6 g。共研为末,加开水600 ~1000 ml,候温灌服。可解毒润肠,泻下通便,1 剂可见效,用药后6 h 可见排便。
3.17 方法十七
清热化滞散:黄连、黄芩、枳壳、茯苓、茵陈、吴茱萸、白芍、甘草、各等份(各6 g)研为末,引生姜,水调灌服。可清热利水,化滞止泻。如起卧,积热之毒作泻者,大黄、芒硝减量;泻血赤浊者,加酒炒黄芩、当归、地榆;泻白者,加厚朴、枳壳;赤白并泻者,加川芎、当归尾、红花、陈皮、滑石、干姜(炒黑);泻白久虚者,加白术、黄芪,减去黄苓、黄连、积壳;泻赤久虚,泻后未愈者,去黄芩、黄连,加川芎、当归、白术、白芍、阿胶珠;起卧腹痛者,加白芍、川芎、当归、元胡、枳壳;小便赤少者,加木通、猪苓、泽泻;泻似豆汁者,加白术、苍术、防风;久泻气血两亏者,加炙黄芪、当归、川芎、升麻、肉蔻;久泻气陷于下者,以升麻提之。
3.18 方法十八
当归、荷叶、红花、海带、芍药、青皮、连翘、天花粉各30 g,研为末,水煎二三沸,趁热入童便半盏灌服。具有活血化淤,清热行滞之功效。
3.19 方法十九
肉豆蔻、诃子、茯苓、胡椒、干姜、小麦面,醋调煨热,做成饼。每次15 ~20 g,化开灌服。
3.20 方法二十
猪苓、泽泻、苍术、白术、升麻、陈皮、良姜、官桂、炙甘草各6 g,研为末,生姜汤调灌。具有温中健脾之功效。
3.21 方法二十一
硼砂八味丸:硼砂(制)30 g、巴豆霜25 g、沙棘膏15 g、乳香(制)30 g、猪牙皂25 g、蛇肉15 g,为末,糯米汤调拌,制成100 丸,银朱为衣,晒干备用。犊牛15 ~20 丸,具有开通闭塞,导滞逐实之功效。
3.22 方法二十二
麻子仁丸:麻子仁100 g、芍药30 g、枳实30 g、大黄60 g、厚朴30 g、杏仁50 g,为末,做成蜜丸;或为末水调灌服。
3.23 方法二十三
济川煎:当归、肉苁蓉、牛膝各60 g,泽泻、枳壳各40 g,升麻20 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具有补肾、润肠、通便之功效。
3.24 方法二十四
十枣汤:甘遂、大戟各5 ~10 g、大枣10 枚(150 g)、芫花等,3 味共研为细末,大枣煎汤调灌。具有攻逐水饮之效。
4 结语
新生幼犊血气未全,稚体娇弱,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正气,对于重危病畜,及时辅以补液强心、镇痛、减压等措施后,再用通肠泻下之剂。如采用温肥皂水或液体石蜡80 ~100ml 灌肠,必要时可灌第2 次,也可用手指掏出胎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