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仝小林运用淫羊藿、莪术、三七治疗肝癌经验

2021-03-27陈德瑶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消积莪术赤芍

杜 林,陈德瑶,顾成娟,李 培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广东 深圳 518034)

相比诸多抗肿瘤化学药物,中药治疗肝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安全可靠,低毒有效,逐渐引起医学界注意。仝小林院士认为,肝癌患者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毒瘀互结,治疗上应标本兼施,扶正消积,活血通络为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常选用淫羊藿以温补脾肾,扶正以攻无形之癌毒,莪术消积止痛,消有形之癌块,三七活血止血,通络以抗纤维化。

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中医学虽无“肝癌”病名,但早在《难经》中就有类似记载:“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在“黄疸”“胁痛”“腹水”“症瘕”“积聚”等范畴,宋代《圣济总录》所描述症状与肝癌近似:“论曰积气在腹中,久不瘥,牢固推之不移者……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历代医家认为肿瘤的发生多因正气虚弱,邪气内侵,如《中藏经》云:“积聚、症瘕、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久之不除也。”盖因内外相感,正邪相犯,气血熏抟,交合而成也。原发性肝癌虽病位在肝,但往往病及肝脾肾三脏,其病性多属本虚标实。

仝小林指出,肝癌的主要高危因素是肝硬化,我国导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为慢性肝炎[1],长期肝炎耗伤人体气、血、阴、阳,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正气亏虚,邪毒乘虚而入,正邪相博,邪盛正衰致脏腑功能失调,肝脾肾功能失调,其藏血、运化功能失司,于血之运,滞即淤,久则瘀,甚则瘤,极则癌,最终毒瘀互结,积聚于胁肋成块,发为肝癌。癌症日久,人体阳气必然受损,因此肝癌病性属本虚标实,在肝癌后期,治疗上要注意顾护阳气[2]。

2 中医治疗肝癌的“靶药”

仝小林认为提高治病的靶向性是提高中医精准质量的关键。“靶”又可以细分为病靶、症靶、标靶。对于原发性肝癌而言,中医认为“癌毒”是发生肝癌的根本原因所在,在致癌因子作用下正常肝细胞不断癌变,新生的癌细胞即为肝癌的病靶;局部癌细胞增生形成新的赘生物肿块侵犯肝脏组织,引起肝脏功能的损害,此阶段为肝癌症靶;肝癌日久肝脏纤维化,且肝细胞的不断破坏会导致凝血功能的障碍,出血是肝癌后期常见的临床症状,肝脏纤维化、出血为肝癌标靶。仝小林选用淫羊藿、莪术、三七三味小方作为针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常用组合。

3 淫羊藿、莪术、三七的功效作用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中国药典》记载其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仝小林认为正气衰败才致癌毒内生,因此扶正应贯穿治疗全程,肝癌病位虽然在肝,然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虚,穷必及肾,且肝肾同源,肝癌晚期,肝肾精血虚,正虚邪盛,治当扶正祛邪,肿瘤乃沉疴痼疾,非重剂不足以憾动,因此在相关基本方剂中必佐以大剂量淫羊藿以助扶正,入汤剂用量15~30 g,最大剂量往往达到60 g 才有较为理想的疗效[3]。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淫羊藿在肝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其抗肿瘤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凋亡并抑制其转移[4-6]。

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本草求真》载:“莪术专入肝,辛苦气温,大破肝经气分之血”,其性刚猛,善克削,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莪术虽为攻坚之药,但其破血而不伤气,气不伤则易于生血。仝小林认为,莪术是活血破瘀散结之要药,用莪术来治疗肝硬化、肝癌、胃癌、食道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腺瘤、乳腺增生等,用量常在15~45 g,最大可用至120 g[7]。用于活血化瘀配三七9~30 g;用于破血逐瘀,可配三棱;胃肠之瘀血当配生大黄,治疗抑郁常配伍郁金。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莪术提取物具有保肝和抗癌的作用,而且具有低毒和不引起白细胞数减少等优点,常用于肝癌的治疗。大量研究证实慢性炎症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莪术提取物中姜黄素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8]。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本草撮要》言其入足阳明厥阴经,功专治上下血症。仝小林指出三七为治血之要药,小量3~6 g 止血,中量6~15 g 活血,大量15~30 g 化瘀。三七粉剂冲服用3~6 g,饮片入煎剂用9~30 g。仝小林常用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子宫出血等。亦常用治疗肝癌后期消化道出血,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通络以抗纤维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调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使其逆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增强和刺激机体免疫力功能等多种方式起到抗肿瘤作用[9]。此外,三七皂甙和三七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 病案举例

周某,男,55 岁,2009 年3 月18 日初次就诊。主诉:肝癌术后8 个月,腹胀4 个月。现病史:患者8 个月前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外院诊断为肝癌,予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术后时有腹胀不适。既往时常熬夜,工作繁忙。刻下症:倦怠乏力,腹胀,右胁肋胀痛,耳鸣,纳呆,夜寐差、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小便调,大便成形,质软,日1~2 次。舌红,苔黄,舌下脉络曲张,脉弦。既往史:2 型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可。西医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2 型糖尿病。中医诊断:肝癌,脾肾亏虚,毒瘀内结。治法:补益肝肾,消积散结,化瘀解毒。方药组成:龟甲30 g,鳖甲30 g,莪术15 g,赤芍30 g,丹参30 g,党参30 g,茯苓30 g,炒白术30 g,枳实15 g,三七9 g,淫羊藿15 g。14 剂,水煎服,日1 剂,早晚各1 次。二诊:2009 年5 月25 日,刻下症:上药服完后倦怠乏力明显好转,仍有腹胀,胁肋胀痛,头面眉心处小颗粒状皮疹,心烦、咽干、坐卧不宁,双膝、小腿沉重感,纳正常,夜寐差,大便黏腻,日1 次,夜尿2~3 次。舌红,苔厚,舌下脉络曲张,脉弦。方药组成:赤芍30 g,龟甲30 g,牡丹皮15 g,鳖甲30 g,白鲜皮30 g,莪术15 g,苦参15 g,赤芍30 g,丹参30 g,黄柏15 g,茯苓30 g,竹叶15 g,炒白术30 g,枳实15 g,三七9 g,炒枣仁90 g,五味子9 g,淫羊藿15 g。三诊:2009 年8 月19 日,刻下症:皮疹、心烦、咽干症状缓解,腹胀,胁肋胀痛,双下肢沉重感,大便偏烂,每日1 次,夜尿2~3 次,夜寐差。舌暗红,苔白,舌下脉络曲张,脉弦细。方药组成:赤芍30 g,莪术30 g,红花30 g,三七15 g,灵芝15 g,黑蚂蚁15 g,鳖甲30 g,炮甲珠9 g,五味子30 g,炒枣仁60 g,淫羊藿15 g。

按:本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长期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久则耗损先后天之本,正气虚衰,毒瘀内结。初见患者倦怠乏力、纳呆,脾气虚之症明显,故以党参、白术、茯苓以益气健脾。虚损生积,毒瘀互结,故见耳鸣、腹胀、胁肋胀痛,结合舌脉象,投以淫羊藿补肾、抗癌、固护阳气,莪术、三七活血化瘀,丹参、赤芍入肝经既柔肝又通络活血抗肝纤维化,枳实行气消胀,龟甲、鳖甲滋养肝肾之阴兼以清虚热安神。二诊脾气虚之证好转,见阴虚内热之证如心烦、咽干、眉间皮疹,予黄柏、牡丹皮等品加强清热养阴,睡眠不佳加用酸枣仁养肝阴兼以安神。至三诊,患者热症已除,表现为肝癌之毒瘀互结,淫羊藿维持原量,莪术、三七逐渐加量,配合赤芍、红花、炮甲珠等以化瘀消积,活血止血,黑蚂蚁、灵芝扶正固本、补肾壮阳、祛瘀通络。治疗全程均可见淫羊藿、莪术、三七,为仝小林治疗肝癌常用“态靶同调”三味小方。

5 小结

仝小林治疗肝癌患者,考虑正虚与邪实并存,癌毒与瘀血互结,常用淫羊藿、莪术、三七三味小方作为基础用药。其中淫羊藿补阳扶正又能抗癌祛邪,为治疗肝癌重要“靶药”,莪术行气、破血、消积而不伤气,消有形癌块,配合三七活血止血、抗肝纤维化,三药归于肝经,“态靶同调”,共奏通络、扶正、祛邪之功。合并黄疸者加茵陈利胆退黄,合并腹水者加泽泻、泽兰利水消肿,顽固性水肿者可加商陆逐水,肝功异常加五味子敛气护肝,便秘者加酒大黄,气虚者需健脾益气,在三味小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定能为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有效帮助。

猜你喜欢

消积莪术赤芍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消积饮治疗肺癌的研究概况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新疆赤芍
赤芍与辛芍组方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