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任城区都市型现代农业
2021-03-27孟凡涛
孟凡涛
(中共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委党校,山东 济宁 272000)
实现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是一个综合系统。乡村振兴既要顶层设计、纲举目张,又要“解剖麻雀”、典型推广。任城区既要高度重视都市圈对乡村振兴的龙头牵引作用,又要以高新技术为第一动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全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一、都市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引擎
从国际和国内经验来看,乡村振兴是乡村和都市的完美融合与无缝链接。在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乡村和都市是浑然一体的,呈现出高度的同质化和均衡化。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纯净乡村论”,要求保存乡村高度的原始风貌、极力剔除一切现代元素,试图建设与现代文明相割裂的所谓“世外桃源”,机械理解乡村的内涵,拒绝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有“孤芳自赏”般的“清高与傲慢”,有“躲进小楼成一统”般的“闲适与自闭”,僵化地看乡村振兴;另一种是“城镇中心论”,过度拔高城镇作用,过度强调城镇化。乡土中国是基本国情,是乡村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劳动力、粮食蔬菜饮用水等基本生活资料;没有乡村,城市就会枯萎;乡村是水,城市是鱼。乡村拥有城市所不具有的生态功能,乡村是城市功能的疏散地和承载区[1]。
1.都市圈是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地域空间
都市和都市圈是生产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地域发展成熟度的客观反映,是信息和资源高度聚集地。乡村与城市,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交相辉映的。乡村与城市高效对接,能快速融入城市,跨越发展阶段鸿沟,分享城市信息、技术、资源等集聚规模优势,与城市融为一体,承接都市和都市圈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乡村与城市在市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就业创业机会等方面的连点成面,实现现代智能技术的指数效应和快捷安全[2]。
2.从国际经验来看,都市圈是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日本等城市化高度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城镇,迅疾扩张都市圈,把乡村人口快速集聚在城镇,这些国家也迎来了黄金时代,城乡社会发展总体比较均衡。美国计划在2050年建设11个超大都市圈,从美国地图上看,这些都市圈分布相对均衡,中东部多一些。美国70%的居民和就业机会均聚集在这些都市圈中。届时,美国社会的发达程度将达到新的层次。日本城市化开展较早、程度较高,仅东京、名古屋、关西三大都市圈人口已经达到6600余万,占日本1.26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东京都市圈13000余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5%;人口达3700余万,占全国人口近三分之一;GDP达到全国的7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东京都市圈已经围绕中心区域形成环带状布局结构,各环带状区域功能定位清晰明确,有效缓解了“大城市病”。
3.从我国国情来看,中国乡村振兴的起点是乡村,归宿是城镇
一是中国人口居世界首位,有效国土面积却比美国少20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均为美国的4倍之多。我国城镇星罗棋布、规模较大,中国40多年快速城市化进程,使都市和都市圈发展迅猛;二是小农户经营,如“小帆船”点布大海。美国是大农场模式,是农业“航母”。我国小农户经营不规模、不经济,其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调适能力较弱,很多是靠老天赏饭吃,更需要都市和都市圈提供持续而强大的“收购力”。打破乡村“一亩三分地”、“酒香不怕巷子深”思维,建立健全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3]。
二、我国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重经济功能,忽视其他功能
都市农业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系统,是城乡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都市农业最鲜明最突出的就是经济功能,上海、广州等地发达的都市农业对改善经济结构、增加经济总量、提升经济活跃度十分明显,政府部门对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青眼有加、高度关注。一些地方,对都市农业的衍生功能,如传承农业文明、增进社会公益、养生医疗康复等重视不够,品牌打造创意欠缺。
2.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科学技术是都市农业的第一源泉。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发达的都市农业,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日本都市农业类型多样、形式灵活,兼顾收益、养生、医疗、休闲、观光、生态、体验、教育、实验等多种功能,日本农业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于都市农业,足见其科技发达。东京的高层大厦楼顶和地下厅室,蔬果广布、花香缤纷,成为城市“琼瑶仙境”,有效缓解了“热岛效应”。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荷兰的精细化农业、以色列的灌溉农业、法国的环保生态型农业、新加坡的高科技农业、德国的社会生活功能型农业,均值得学习借鉴。
三、任城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任城区辖涉农镇街7个,建制优化后农业行政村248个,农村人口53.18万人,农业用地面积59万亩,耕地面积52.7万亩。任城区坚持品牌、质量、效益并重,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农业引领区、绿色生态农业样板区、农业“新六产”发展先行区、智慧信息农业试验区,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显著成果。
1.突出规划引领,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逐渐彰显
依托任城产业、资源等特点,制定实施了《任城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总体发展布局“二带带动、四区联动”。 与都市建设发展相协调,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2.强化供给保障,城市“菜篮子”“米袋子”“花盆子”功能持续提升
大力发展高效蔬菜产业,重点建设了长沟三韩、安居南刘、唐口大流店、喻屯城后等一批无公害、生态型蔬菜种植基地。积极推动二十里铺忠诚农业草菇、双孢菇工厂化栽培,加快李营林下经济发展。全面实施高产创建工程,粮食产量稳定在7亿斤以上。形成济宁兴隆物流、山东中盛中央厨房为核心的任城国际农产品现代流通产业集群,形成果品、蔬菜、肉类、粮油、冷冻产品、淡水鱼、农副产品等稳定供给体系,综合年交易配送量达到300万吨,可满足济宁城区及周边居民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任城区花卉业发展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综合生产、物流的花卉交易市场,主要以济宁万花苑盆景花卉有限公司为代表,经营花卉主要有蝴蝶兰、凤梨、杜鹃、茉莉等;二是具有绿化美化功能的苗木,玉兰、海棠、碧桃、紫叶李等花灌木最受欢迎;三是零散经营的小规模花卉市场[4]。
3.瞄准高质高效,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发展
持续扶持发展“稻+”产业,以喻屯西周3500亩片区为核心,稳步推进稻虾、稻蛙等综合种养集中连片发展,目前全区“稻+”产业生态种养面积发展到3万亩;以惠生农业、喻辉农业、谊宏农业为龙头,推动小龙虾、运河岸大米仓储加工设施建设,“稻+”产业形成了生态种养、产品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喻屯甜瓜、长沟葡萄、三韩西红柿、大流店草莓等向都市精品农业转型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加快畜禽产业品质化发展,形成南部水禽、北部生猪、城郊奶牛养殖的新布局。示范推广加州鲈鱼、黄颡鱼、南美白对虾等名优品种,都市型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4.实现功能拓展,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着力打造京杭大运河休闲产业观光带、太白路西沿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依托全区50余个农业生态园、特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休闲生态型、观光体验型、消费终端型、休闲养生型四种休闲农业模式;培育发展了百果园、惠生渔业公园、五羊坡生态园、四季牡丹园等10大休闲农业园区;着力建设了喻屯滨湖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区、唐口大流店现代农业综合体、南水北调长沟运河风景区3大休闲农业片区,逐步实现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与餐饮服务一体化发展,每年吸引20余万游客观光旅游和休闲采摘。推动李营苗木花卉产业与休闲产业有机结合,实现“森林+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独特的都市型休闲旅游示范带动效应[5]。
5.加强品牌建设,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打造“任城农业+”品牌集群,建构任城农业“生态运河岸、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营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任•你品尝”平台,围绕特色农产品品质,突出发展精品产业拳头产品,重点培育了运河岸大米、三韩西红柿、喻屯甜瓜、大流店草莓、长沟葡萄5个农产品区域特色品牌、20个企业产品品牌;建设了“任•你品尝”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10处、“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10余处,20余种农产品入选“济宁礼飨”品牌产品目录企业,忠诚蘑菇、守旺蔬菜获省级知名品牌农产品。大力推动品牌农产品实体化运营,着力打造“任•你品尝”运营平台,以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持续打造“任•你品尝”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开发和包装体系,树立品牌新形象;发放农产品合格证110余万张,全程抓好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88个。积极开展任城优质品牌农产品“进商超、进社区”工程。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新型交叉产业;是朝阳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任城区位居济宁都市圈中心地带,是“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第三名。任城区平原广阔,气候温润,人文荟萃,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任城区对标广州、上海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进地区,走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