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施工企业中层干部管理浅析
2021-03-27宋孟岐
宋孟岐 王 敏
(1.中交(天津)疏浚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451 2.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试油试采中心,天津 300457)
一、施工企业中层干部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企事业单位中,中层干部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不仅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在领导企业中有着优异的业绩。同时,在组织的运作中,大部分的工作对中层干部有很强的依赖性,需要他们参与组织和实施。在当前的干部队伍中,中层干部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提高中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中层干部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广大中层干部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思考,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为机制的运行提供有力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干部队伍的整体作风,保证干部队伍的良好表现,必须对中层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而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现在日渐趋于年轻化,涌现了许多优秀管理人才,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时刻都不能松懈的重要议题,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中层干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1.中层干部专业能力水平有一定差异
就国有企业中层干部队伍现状来看,在专业素养与工作技能上仍有一定的差异性,许多人或直接从业务提拔,或直接由技术转型后,基本都是通过摸索和所谓的传承积累管理经验。由于缺乏基本的管理常识和技能,便常常犯错误,给企业带来时间、金钱和机会的成本增加。即便有些干部掌握了一些知识点,但却欠缺系统的管理知识结构,一样阻碍企业的发展。中层管理干部队伍的低水平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的瓶颈,导致企业就算是有再好的战略和商业模式,也难以落地[1]。
2.学习积极性欠缺
就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中层干部的学习自觉性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层干部要明白自己所处的职位对于理论知识要求较高,要从自身出发增强中层干部自觉学习自我提升的思想意识。如果中层干部的学习意识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跟不上工作日新月异的要求,将会带来相当大的滞后性。中层干部整体素质的缺失与管理工作密切相关,正是由于中层干部教育机制落后,不能适应管理要求,难以发挥好中层干部的教育作用,中层干部整体素质的表现令人担忧。
3.容错与考核机制亟待完善
针对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在对待中层管理人员的错误与失误时,没有相对科学的处理办法,确保让其在吸取教训的同时又能有所收获。中层管理岗位是一个人走向管理层的第一步,是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因此,企业领导人对中层管理者员的关注和鼓励必不可少,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通过关注、鼓励和帮扶,让他们的脚步越来越踏实。同时,要时刻加强他们的危机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中层管理岗位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加强学习力,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更进一步。其次是考核体系的绩效难以令人满意,考核程度低,考核评价方法上存在明显的科学性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选拔机制的运用。就现行中层干部选拔机制而言,存在着竞争力不足、候选人条件不充分等问题。二是在考核评价方面。就中层干部考核方法和考核手段而言,存在着明显的科学性不足。为此,一些中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做到积极主动作为,而是为避免承担责任,被动工作,甚至是逃避工作,致使干部队伍有停滞不前,无法与企业共同进步的局面。
三、施工企业中层干部管理对策研究
1.以理念和机制为先导,建设学习型企业
首先,树立终身学习和个人授权的概念。为应对当前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困难,公司制定能力提升计划,培育持续提升管理、持续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其次,不断完善学习机制。以企业发展和员工需求为导向,制定并严格落实公司层面培训计划,指导协调落实业务培训50余项。明确支部书记、项目总工等员工学习指标,落实学习任务考核。再者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和品牌导向作用。最后通过制定方案、奖励机制强化基层自主学习热情[2]。
2.以专业和需求为基准,进行多元化培训
第一,提高学习和培训质量。突出中层干部培训前的“人才在线考核”,实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断优化培训方案,突出情境化、体验式、参与式培训方法。
第二,注重专业培训质量。结合公司人才供应链建设,根据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发挥人力资源部的统筹和指导作用。
第三,实现培训方法的创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小班授课、科学防控等措施保障了培训工作。同时,发挥师傅工作室的作用,实现教学之舟。聚焦课程自主开发,根据需求,搭建了疏浚工艺、法律风险、工程管理等7类课程体系,自主录制网课,启动疏浚工艺、技能培训等方面教材开发工作,发挥内训师作用,逐步搭建出一套相对完善,科学的内部沉淀体系。
3.激励与容错促进成长,完善考核体系
在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管理工作中,健全考核制度是充分调动中层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要完善评价机制,必须对其综合绩效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既要加强集中检查,又要严格执行日常评价;既要进行定性分析,又要加强定量评价;既要进行历史评价,又要进行现实评价。首先,在现行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层干部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操守和自律等方面的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对于难以量化的部分,要落实客观、准确的定性描述。其次,考核要全面发展,立足于中层干部的实际进行日常分析。在评估过程中,不仅要对组织进行评估,还要实施民主评估,依据公开汇报、无记名投票、评估的整体实施模式[3]。
同时,针对中层干部的容错激励方案进行完善。一是健全谈心谈话机制。当年轻干部升迁、换岗或遇到问题时,组织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提出要求或通过职前谈话、提醒谈话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年轻干部能够及时发表意见,及时缓解压力,及时帮助困难,及时指出不足。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在对下一级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试用期考核和平时考察中,注重了解掌握年轻干部的现实表现,建立年轻干部实绩管理档案,将意见建议通过一定方式反馈给本人,引导他们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重点提醒并持续关注,对于考核结果较差或主要问题不足得不到明显改善的,予以调整职务或降职免职。三是完善激励容错机制。公司党委正在积极探索激励干部充当和容错纠错机制。要坚持“三个区别”的原则,正确把握“事业第一、实事求是、依法纪律、宽容整顿”的四项原则,研究制定实施容错整顿的措施。
作为企业管理的中间人,中层管理人员既要组织、协调所属部门人员的日常工作,又要对上级领导负责。可以说,中层管理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人物。俗话说,干部强则企业强。中层干部的成长和中层干部的成长与管理工作密切相关。针对目前中层干部管理的现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为此,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中层干部的有效管理。中层管理人员自身必须做到如履薄冰、坚强成长,所谓艰难困苦玉汝其成,优秀管理者都是在煎熬中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不独培养自己的超世之才,也培育个人坚忍不拔之志。企业面对自身经营发展、外部市场竞争等形势,对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各项能力和素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