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治疗突发性耳聋28例疗效观察*
2021-03-27姜伟强谢秀俊
姜伟强 谢秀俊
台州市中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笔者发现结合耳部结构,发现运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台州市中医院针灸科耳聋患者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1~68岁,平均39.5岁;病程5天到11年,所有患者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有伴耳鸣、耳闷堵不适、听觉过敏或重听等不适。
2 治疗方法
针刺选穴:耳门、听宫、听会、下关、翳风、率谷、中渚、侠溪。操作手法:患者取平卧位,嘱其稍侧头,充分暴露耳部穴位,常规消毒穴位,选用0.25mm×40.00mm毫针,耳门、听宫、听会缓慢直刺进针10~20mm,以患者自觉有突破感和酸胀感,且针感传入内耳为佳。下关、翳风、中渚、侠溪直刺25mm,率谷平刺30mm,平补平泻,留针30min。龙氏正骨:正骨前对患耳侧的颞肌、枕下肌群、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局部软组织进行松解共10min。寰枢关节正骨(仰头摇正法):患者自然坐位,躯干挺直,医者掌心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后枕部,使患者头部后仰,在其放松状态,将头转到最大幅度时加闪动力,常可听到复位声响,提示复位成功。但切勿以响声为复位成功标准,手法应轻巧准确,可重复2~3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指标:纯音听阈测试疗效标准:参考《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济南)》[1]评定。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15dB。
3.2 结果:治疗2个疗程,28例患者痊愈17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其中疗程最短者7天治愈。
4 讨论
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学“暴聋”范畴,认为与手足少阳经关系最为密切,少阳经穴分布于耳前、耳后、耳上角,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针刺耳门、听宫、听会、下关、翳风、率谷;远端取中渚、侠溪。可以疏通少阳经络,从而改善耳内和耳周血管循环,改善听力。耳周局部软组织的紧张痉挛及寰枢关节的错位会引起耳周及其周边筋膜张力的增加,影响耳周的微循环从而引起耳聋。通过对耳周相关的肌肉、神经及筋膜之生理功能的重建,松解筋膜张力,减少对穿行在肌肉筋膜之中的神经血管的压力,并降低对外耳道的牵拉力,从而能够改善耳周的微循环及耳周皮肤感受器的灵敏度,以达到治疗的作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可以从骨性及软组织双层因素上改善耳内及耳周局部微循环,改善患者听力及相关耳部症状,达到骨正筋柔的稳定疗效。
5 病案举例
胡某,男,57岁。退休。2020年12月22日初诊。主诉: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20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双耳听力下降,接听电话语音不清,伴耳鸣、头晕、情绪急躁、睡眠质量欠佳。在当地医院行药物等治疗,疗效欠佳。刻下症:双耳听力下降,自觉耳内有“嗡嗡”声,夜间尤其明显,伴头晕头痛,颈肩胀痛,精神疲倦,情绪稍急躁,多梦易醒,小便偏黄,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专科查体:双侧耳廓外观无畸形,双侧耳道无狭窄,耳道内无耵聍,无脓性分泌物,双侧鼓膜完整,标志物清楚。查纯音听阈检查示:左耳平均听阈50dB,右耳平均听阈47dB。中医诊断:耳聋病(肝阳上亢证);西医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原则:疏解少阳,通耳开窍。治疗采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治疗,治疗1次/日,3次/周,10次为1个疗程。第4次治疗后,患者诉头晕症状消失,能够清晰地听清电话声音,耳鸣声音程度明显减轻,治疗9次后,耳鸣基本消失,患者听力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