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应存教授敦煌神妙补心丸治疗心系疾病经验举要*

2021-03-27梁永瑞李应存李鑫浩田云梦

光明中医 2021年23期
关键词:茯神安神李老师

梁永瑞 李应存△ 李鑫浩 田云梦 王 川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重要分支,包含了中医药学、藏医学、西域医学和印度医学,尤其是壁画医学及佛教医学内容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弥足珍贵,这些内容可按医经类、五脏论类、诊法类、伤寒论类、医术类、针灸类、佛道医方类、医史资料类等进行分类[1]。敦煌遗书医学卷子,为迄今所出土的古医书中,文字和内容最多者,许多医学卷子为首次发现而未传世的医书,近古而接近原貌,为许多传世古医籍的校勘提供了早期的证据。

李应存教授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扁鹊医学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敦煌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医史文化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各家学说与临床研究分会副会长,甘肃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敦煌神妙补心丸原名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属于佛教医方,为佛教高僧所创,国内敦煌医派著名专家李应存教授长期致力于将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修缮、补充并将其运用至临床诊疗中,笔者对其组方进行分析,将李老师在临床中灵活运用神妙补心丸的案例进行总结,分享于大家,为临床提供参考。

1 方名原由

敦煌神妙补心丸出自于《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该卷子编号为S.5598V,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院,首尾均缺,书法一般,不详书名及作者,根据方中“薯蓣”名称,初步推断为唐代宗登基之前(公元763年以前)的作品。

方中提到的毗沙门天王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天神,别名施财天,是北方之守护神,在古印度史诗中曾多次出现,后来成为佛教具有极大神威的神祗,其可消灾除病,救人赐福,故佛教徒对他的崇拜远高于其他几位天王,被尊称为佛教护法之四大天王之一[1]。

2 神妙补心丸的组方分析

敦煌神妙补心丸虽名为补心,实则对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肺虚痰滞之证尤为适宜,长期服用亦佳。其原文记载如下:“佛说加句灵验,尊胜陀罗尼神妙章句,真言曰: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干薯蓣、干地黄、杜仲、百节(部)、方(防)风、芢(人)参、丹参、茯苓、茯神、贝母、乳糖、五味子、石菖蒲、麦门冬去芯、甘草炮过、远志、柏子仁,右件药十七味细剉洗去尘,干焙为末,练白粉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空心含一丸,徐徐咽津,去滓细嚼咽下,服十日二十日支(肢)清雅,三十日骨健身安不惊疑,开心益智补髓,久食驻颜,功力广大不可述”[2]。

方中干薯蓣、杜仲能补肾气,滋肾阴;干地黄、麦门冬清降虚火;人参、茯苓、茯神共用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丹参、柏子仁养血安神;百部、川贝母、五味子上润肺气,下滋肾阴,兼解郁除烦;远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肾;防风与补药配合使用可达到补中有散,补而不滞的作用;乳糖,《敦煌古医籍考释》中注:“砂糖煎稀为乳糖饴”,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之效;甘草补益心脾,调和诸药,总体配伍共奏益气养阴、补心安神、开窍涤痰、润肺止咳之效。该方阴阳兼顾,于阴中求阳,在滋肾阴中妙用杜仲一味,以鼓动肾阳,使滋而不腻;茯苓、茯神并用,既健脾,又安神,双管齐下,延年益寿;加之人参、远志可开心益智。该方不仅用于临床治疗中,且可用于养生当中[3]。

3 临床应用医案

李应存教授于多个三甲医院中医门诊开展临床诊疗活动,笔者选取李老师运用敦煌神妙补心丸加减的典型医案进行分析,展示神妙补心丸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李老师的临证分析与用药思路,以供参考。

3.1 不寐患者,男,25岁。2019年3月6日就诊于某三甲医院中医科门诊,主诉:失眠、多梦2个月余,加重1周。现症:由于工作原因,经常熬夜,2个月前入睡困难,多噩梦易惊醒,时有磨牙、打鼾,心悸健忘,神疲倦怠,晨起餐后恶心、泛酸,刷牙时干呕,略咳嗽黄痰,饮食欠佳,食后腹胀,时而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面色发黄无光泽,大便溏薄、不成形,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既往体健,无职业病、传染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李应存教授诊断该患者为不寐病,主要由于心脾两虚,心血不足,导致心神不宁,治疗应当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要治则。处方以神妙补心丸加减而成:熟地黄20 g,山药5 g,杜仲10 g,麦冬20 g,党参20 g,茯神15 g,丹参15 g,柏子仁20 g,石菖蒲15 g,贝母20 g,百部15 g,防风15 g,甘草10 g,五味子10 g,旋覆花15 g,干姜6 g,白术15 g,瓦楞子25 g,苦杏仁10 g。3剂,水煎服,一日1剂,一日服3次。嘱其:规律作息饮食,饮食清淡,禁烟酒。2019年3月10日前来复诊,自诉:睡眠稍有改善,精神状态好转,咳嗽咳痰症状消失,饮食正常,食后腹胀减轻,其余症状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李老师将初诊方中党参加至30 g,茯神加至20 g,山药加至15 g,贝母减至10 g,百部减至10 g。3剂,服法如上。2019年3月14 日三诊,自诉:睡眠有明显改善,精神状态良好,神疲乏力减轻,舌淡苔薄白,脉细。李老师在二诊方中将白术加至25 g,山药加至20 g,茯神减至15 g,去杏仁、旋覆花,贝母减至5 g,百部减至5 g。3剂,服法如前。药服完后患者因路途较远,继续三诊处方于当地取药,坚持服用3周,后经电话随访,患者自诉精神状态良好,睡眠良好,饮食如常,腹胀亦消失,疗效显著。

按:不寐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目不瞑”“不得卧”的记载,认为邪气客于脏腑所致,延至明代《景岳全书·不寐》将不寐分为无邪和有邪2种,并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4]。秦景明《症因脉治》详细描述了心血虚与心气虚所致不得卧的辨证论治。李老师认为该患者主要是由于心脾两虚,导致心血化源不足,影响心神不安而导致不寐,患者出现咳嗽咳痰为肺阴亏虚所致,脾气亏虚导致饮食欠佳,食后腹胀的症状。李老师运用敦煌神妙补心丸为主方,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开窍涤痰,加白术增强健脾益气之效,加杏仁降气止咳,加瓦楞子制酸除胀。二诊三诊中减轻降气止咳药物的剂量,加大补气养血健脾药物的剂量,使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气血化生有源,心神得以滋养,患者睡眠质量才能好转,脾胃健运,气血旺盛,才能百病不生。

3.2 心悸患者,女,34岁。2019年11月21日就诊于某三甲医院中医科门诊,主诉:心悸气短1个月余,伴胸部隐痛。现症见:1个月前出现心悸气短,胸部隐痛,头晕目眩,查心电图、血常规无异常,近来食少纳呆,不思饮食,胃脘部胀闷,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睡眠质量欠佳,健忘,月经量少,经期较短不规律,色黑有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既往体健,无职业病、传染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李应存教授诊断该患者为心悸,主要由于心血不足,心气亏虚,导致心神不宁所致,兼有瘀滞及阴虚的症状,治疗应当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为主要治则,兼以活血化瘀,滋阴安神。处方以神妙补心丸加减而成:党参15 g,山药20 g,熟地黄30 g,杜仲10 g,防风6 g,柏子仁20 g,丹参15 g,茯苓10 g,茯神10 g,五味子6 g,石菖蒲10 g,麦冬15 g,远志5 g,甘草20 g,川芎15 g,黄芪20 g,当归30 g,干姜6 g,鸡内金30 g,香附30 g。7剂,水煎服,一日1剂,一日3次。嘱其:规律作息,勿过度劳累,避免情绪大起大落。2019年11月30日复诊,自诉:胸痛、心悸减轻,睡眠较好,饮食正常,时有头晕目眩,面色稍有光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李老师在初诊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鸡内金减至10 g,川芎减至10 g,党参加至20 g,黄芪加至30 g,香附减至20 g。7剂,服法同上。1个月后电话随访得知,患者自行在药店取药坚持服用2周,自诉:心悸、胸痛症状消失,饮食良好,面色红润,睡眠质量较好,经期正常,色红无血块,治疗效果满意。

按:心悸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并认为主要病因为惊扰、水饮、虚劳及受邪等,元代朱丹溪认为心悸的发病主要责之于虚与痰。李应存教授认为该患者出现心悸的主要原因是心血亏虚,在治疗中应当重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患者胸痛、月经量少有血块为体内气滞血瘀之证。处方以敦煌神妙补心丸为基础进行加减,黄芪、山药、党参用量最大,根据气能生血的理论,运用补气药物来达到补血的目的,当归、熟地黄补血活血,川芎性善行窜,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配伍香附达到行气散瘀的作用,加鸡内金健胃消食。二诊中主要对调补气血的药物进行调整,对患者进行整体调治,只有气血旺盛,运行通畅,患者的症状才能减退。

4 结语

敦煌神妙补心丸在治疗气阴两虚、心脾气血亏虚、肺阴亏虚等证型的疾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此方在配伍上阴阳兼顾,阴中求阳,重视脾胃在气血生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气血同源,气能生血的中医理论,原方所制丸剂可长期服用,可以起到延年益寿,开心益智的作用,使人体正气充沛,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健运,不论在临床治疗中,还是在养生学中均应当被重视。李应存教授在临床应用中,灵活加减,将其运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导致的心悸、失眠、眩晕等疾病的诊疗活动中。李老师教导我们在治疗血虚为主的疾病中,应当重视脾胃化生血液的生理功能,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才能达到患者满意的疗效。

猜你喜欢

茯神安神李老师
茯神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该得奖的李老师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治神经衰弱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宠物难伺候
舍不得您,李老师
红枣+茯神+猪心一碗补心汤定心神
Overview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n the Poria with Hostwo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