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2021-03-27张先庚王红艳刘林峰张夏梦

吉林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团体疗法情绪

张 文,李 鑫,孙 坤,张先庚,林 琴,王红艳,刘林峰,张夏梦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无论是疾病本身还是其相关并发症,都严重危害患者的心身健康。有研究指出[1],糖尿病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而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直接降低了个体的特质自控能力,加重其慢性损耗[2]。且糖尿病伴抑郁的患者,病死率比未伴有抑郁患者高49%,且在老年患者中较为突出[3]。国外研究也表明,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可促发糖尿病病情的进展,从而影响治疗,造成恶性循环[4]。而相关研究显示,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并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5]。故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通过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团体心理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糖尿病相关干预提供借鉴参考。

1 团体心理干预概述

团体心理干预是指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方式,即心理医生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心理障碍[6]。团体干预与个体干预相比较而言,具有省时省力、效率高、后续效果好、适应范围广的优势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类患者的心理干预中,也被认为是心理治疗的发展方向[7]。团体心理干预方案,通过创建小组团体的方式,以讲座、小组讨论、团体互动、指导训练、家庭作业等形式,并运用支持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心理教育、放松训练等心理学技术,为患者创建一个和谐、温暖、友爱的氛围,纠正其不良认知,并指导其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实现知-信-行的统一,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护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这与国外的研究[8-9]不谋而合。国外研究者认为标准的糖尿病护理,需要同时解决心理和行为因素,而有效的团体心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2 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团体心理干预方法

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目前针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团体心理干预主要采用分阶段、针对性、循序渐进的结构式心理干预方式开展,具体方法主要有团体支持性心理治疗、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放松训练及其他新颖的干预方法等,具体综述如下:

2.1团体支持性心理治疗:团体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性心理治疗方法。患者需依靠别人的“支持”来应对心理上的难关,由施治者提供支持,帮助其应付危机。在许文琼、贾景树等[10-11]研究中,心理医生指导组织患者进行心理角色扮演和联谊活动,干预频率每周1次。心理医生鼓励患者对自身目前存在的焦虑、担忧问题及其他不良情绪进行当面表达,并让其他患者进行安慰开导。通过此,既为患者提供相互表达、自我情绪释放的机会,也让患者在相互交流中,学会自我管理和应对的经验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心理医生要密切观察,并及时疏导参与度不高的患者和鼓励表现优异的患者,从而保证每位患者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且有所收获。通过团体支持心理治疗,让每位患者的情感得到适当宣泄,采用互相开导、鼓励、说服的支持方式,逐步解决了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改善其不良心境。

2.2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团体心理干预中应用较广,其主要目的在于让患者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纠正自身的不良心理状况。国外也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12],研究者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增加了健康教育、糖尿病自我管理等CBT干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CBT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糖尿病相关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有效性。国内学者,林庆、王红艳等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进行干预,主要通过集体讲座与讨论、发放指导资料等方式,集中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6,13]。严悦颜等则通过经验性集体治疗、动力交互关系治疗、心理剧启示法、交往模式校正治疗等形式来干预[14]。团体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改变患者的认知来实现改变其行为的目的,最终缓解糖尿病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糖尿病相关压力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这与朱楠楠等研究结果[15]基本一致。

此外,在认知干预上,还运用了相关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手段,开展有阶段性、计划性的教育活动,纠正患者不良认知。Sue M Penckofer等研究中,采用了团体认知心理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抑郁症及其他情绪(焦虑和愤怒)的症状和体征;情绪、代谢控制与自我照顾行为之间的关系[16]。国内研究者,每次采用不同的教育主题来开展干预。如姜红亮等分6次进行,从项目介绍开始,主要围绕“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心理健康与糖尿病和血糖控制的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开展[17]。而饶富兰等则分8次进行,除与姜红亮等[17]研究中的一致外,还细化增加了“日常锻炼、饮食与糖尿病关系、糖尿病不同并发症预防等”教育主题[18]。但凌枫等则是将认知疗法与情绪ABC理论相结合,介绍了情绪ABC理论教育(激发事件A—不合理信念B—负性情绪—行为后果C),并引导患者如何管理情绪、体会情绪变化、理解情绪管理、接纳管理情绪方法,最后矫正不良认识和行为[19]。

综上所述,目前团体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从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与糖尿病的关系角度来开展教育指导。最后都实现了让糖尿病患者重拾信心,改变不良认知,扭转负性情绪的目的,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

2.3团体放松训练:团体放松训练也是团体心理干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放松训练,又称松弛疗法,是按照要求完成特定的动作程序,促使患者有意识的控制心理生理活动,以调节机体生理心理功能紊乱,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20]。比如林庆等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和光柱技术等[6]、王红艳等应用音乐干预疗法[9]、凌枫等融入全身放松法训练[19]。余慧慧等则主要应用了此方法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包括:第1阶段:第1周,介绍心身疾病相关知识,放松训练原理及疗效;第2周,介绍调息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和冥想。第2阶段:第3~5周,在团体情境、指导语和音乐引导下反复进行3种方法的放松,并布置家庭作业进行练习[21]。该方案是根据以往对糖尿病患者人格、应激状态和不良情绪的研究,按照团体心理干预的标准流程编制了以放松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方案,结果显示明显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境。因此,团体放松训练通过让患者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有效调节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紊乱。

2.4其他团体心理干预方式:除了以上几种团体心理干预方式外,林庆等研究中还应用了兴趣培养法,其考虑到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爱好、文化程度等特点,培养患者的各类兴趣,比如书法、绘画、剪纸、唱歌、八段锦、太极拳等,来消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6]。结果显示,该方法有益于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不良心境。贾景树等研究中还提到了一种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体内容为:描述问题;构建现阶段可达到的目标;寻求过去的成功案列,期待再次应用;实施反馈;评价进步[11]。该方案可以理解为“PDCA”闭合循环研究,即分析心理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实施方案-效果评价的过程。陶小红等也应用了此种方法进行临床实践,二者得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均有效调动了患者的主观积极性,集中解决了患者现存的突出心理问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2]。

3 团体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

研究者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工具和观察指标对团体心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包括心理、生理、生活质量三大方面。具体结局指标为:治疗后团体心理干预组的抑郁、焦虑等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等量表评分均明显较高。由此可见,运用团体心理干预后,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可将糖代谢等生理生化指标控制在较好的水平;通过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降低了自我损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小结

糖尿病时慢性终身性疾病,仅靠患者一人很难维持治疗,需要医院、社会、家庭等多种支持体系的相互联动。团体心理干预结合家庭和社会支持,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保持良好的认知行为模式。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团体心理干预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干预形式和内容,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高质量心理干预治疗,发挥团体心理干预治疗的优势与作用,提升患者抗病信心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从而让人人都享有幸福人生。

猜你喜欢

团体疗法情绪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情绪认同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