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桑养蚕
——未来支撑海南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主产业

2021-03-27陈李叶陈云娇

中国蚕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种桑养蚕琼中茧丝

陈李叶 陈云娇

(海南省琼中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海南琼中 572900)

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抓住了海南省发展的本质,完全符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然而要做好绿色崛起这篇文章,必须紧密结合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海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实现农业发展的绿色崛起。长期以来,农业是海南省经济发展的短板。当前,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化,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实现海南省绿色崛起的必经之路。近年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农民收入呈现暴发性增长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海南省中部地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屯昌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定安县)打造绿色主导产业,促进绿色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为了进一步推进海南省中部地区蚕桑产业的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我们针对海南省蚕桑产业的形势,剖析了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条件,同时借鉴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海南省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建议,供同仁参考。

1 海南省蚕桑产业概况

1.1 蚕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种桑养蚕虽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对海南省的农民而言,却是一个全新事物。琼中县2009年开始种桑养蚕,之后全面推广蚕桑产业,当时不少人持怀疑态度,担心海南省能不能种桑养蚕,种植养殖技术能否过关,蚕茧是否有销路,收入是否稳定等等。面对这些困惑和质疑,琼中县委、县政府深入基层,充分调查研究,认为种桑养蚕在琼中县大有可为、潜力巨大,在此基础上联合广东省的蚕桑企业,耐心向农民解释和推广,并且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予以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琼中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壮大。

1.2 蚕桑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明显

2009年以来,琼中县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逐年增长,呈快速发展之势。据琼中县农业农村局统计,2009年全县农民种桑养蚕收入仅72万元,2013年达1 530万元,2018年后保持在4 000万元以上,种桑养蚕收入的稳定增长,使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觉得生活有盼头有奔头,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农村社会更加稳定。

1.3 养蚕示范户经济效益突出

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琼中县涌现出一批种桑养蚕能手,他们积极性高、技术过硬、收入不断增加。如湾岭镇岭脚村的陈世锦户,原来主要靠种水稻和割胶为生,全年收入不足1万元,生活拮据,2009年底开始种桑养蚕,经过学习和技术培训,收入不断提高,收入从2010年的3.4万元逐年增长到2020年的12.0万元,种桑养蚕使陈世锦户由一个贫困户变成了中上收入水平的人家,不但还清了债务,而且还盖起了小洋楼。和平镇新民村李东平户,2009年开始种桑养蚕,2010年收入近万元,2015年种桑面积扩大了6倍,同时他还从浙江省引进了50头湖羊,利用废弃的桑枝和蚕粪来养羊,羊产生的粪便及打碎发酵的桑枝作为桑树的肥料,或者以800~1 000元/t的价格出售,发展循环经济,2020年仅种桑养蚕纯收入就超过了20万元(不包括养湖羊、蚕丝被和出售有机肥等收入),整个新民村2020年全村农业产值215.6万元,其中蚕桑产业收入101.6万元、占47.1%,远高于橡胶和槟榔的收入,是琼中县第1个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的村。这些种桑养蚕能手脱贫致富的事迹,在琼中县各乡镇广为流传,为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1.4 蚕桑产业保障措施得当

琼中县在发展蚕桑产业过程中,一直采用“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两者联合,有力地推动了蚕桑产业的发展。2009年,在发展种桑养蚕之初琼中县委、县政府就把种桑养蚕确定为琼中县的新兴主导产业,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并筹集资金,给予农民一定的桑苗、蚕房、蚕种等补贴,全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企业是发展蚕桑产业的主体,不但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优势明显,而且连着广阔的市场,是决定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琼中县委、县政府引进并指定的茧丝绸龙头企业,负责统一经营蚕种、蚕蔟、蚕药等物资和蚕茧收烘,他们与农民签订最低保护价[2],降低了市场风险,解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后顾之忧,为蚕桑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条件

所谓的“琼中经验”,主要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纽带,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的山区特色经济发展新路子[1];本质上是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绿色崛起,让群众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海南省中部地区其他5个市县与琼中县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相似,“琼中经验”完全可以在中部地区推广。

2.1 海南省中部地区种桑养蚕物候条件优越

海南省是全国种桑养蚕条件最好的地区,发展茧丝绸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天时”与“地利”,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2.5 ℃上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具备了全国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种桑养蚕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海南省中部地区6个市县,全年均适宜桑树的生长、家蚕的繁育和饲养,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桑叶充分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使桑树终年生长不休眠,产叶时间达11个月以上,养蚕可以全年不间断重叠生产,单位面积桑园的产茧量和养蚕收入明显高于内地等温带蚕区;许多地区每667 m2桑园可生产桑叶3.0~4.5 t,生产鲜茧133~300 kg[3]。

2.2 海南省中部地区种桑养蚕比较效益突出

长期以来,海南省中部地区是海南省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国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乏力、生活贫困。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向来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海南省中部地区传统的水稻、橡胶、槟榔等农作物,由于台风等自然条件制约,以及产品价格时常波动等因素影响,对增加农民收入作用有限。比较而言,种桑养蚕效益相对稳定,技术要求低、投入相对较少,普通农民都能以家庭经营的方式参与,效益比传统作物要高得多,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民收入。据琼中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每667 m2桑田利润1年可达5 000~6 000元。目前海南省中部地区种植桉树超过1.33万hm2,土地租金较低(每667 m2每年10元),每667 m2坡地种橡胶收获期的利润1年992元,每667 m2水稻利润1年1 536元,相比之下,种桑养蚕的效益明显比其他传统产业要高得多,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高。

2.3 海南省中部地区推广种桑养蚕时机成熟

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结合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在中部地区推广种桑养蚕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在中部地区推广种桑养蚕符合国家和海南省的发展战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新世纪我国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立省,坚持把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4],是中央对海南省的要求,也是海南省发展的基本思路。从琼中县的实践看,种桑养蚕不但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而且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是保护生态和经济开发有效结合的产业。二是市场需求给推广种桑养蚕带来了大好机遇。从国际市场看,目前世界生丝的需求总量在10万t,根据国际丝绸协会对世界丝绸消费的分析预测,未来几年丝绸消费将以每年5%左右的水平递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茧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长期以来茧、生丝和坯绸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印染绸和服装产量也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对我国丝茧产品需求量有增无减,要保持我国茧丝业在世界的龙头地位,茧丝产量必须达到8万t,蚕茧产量必须维持在65万t[5]。从国内市场看,我国丝绸消费量仅占世界丝绸消费总量的4.6%,人均消费仅有美国的2.8%,日本的3.8%,印度的14.0%,国内人均丝绸消费水平比较低[5]。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的开发,传统的丝绸产品消费不断增加,新消费群体逐步形成。面对国际国内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消费群体,种桑养蚕的预期收益和经济效益巨大,茧丝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3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启示

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蚕桑产区,但从2005年开始,广西抓住“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茧丝业,创造了茧丝业发展史上的奇迹。目前,广西茧丝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6]。广西茧丝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3.1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是广西蚕桑产业迅速发展的基本前提

广西大部分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桑树生长;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充裕,具备了种桑养蚕的较好条件。但是长期以来,拥有丰富资源的广西农业经济滞后,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不足和短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多,农民增收乏力,农民人均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0年开始,广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种桑养蚕。目前,广西种桑养蚕形成了桂南、桂中、桂西北三大优势产业带,南宁、河池等5市桑园面积占全区总量的83%,蚕茧产量占全区总量的88%。可以说,优异的自然禀赋,为广西蚕桑产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广西蚕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

2010年以来,广西高层领导高瞻远瞩,抓住“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把种桑养蚕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来抓,加强顶层设计和扶持力度,统筹推进,形成合力。2011年,广西出台《广西种植业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11—2015年)》,确定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2015年,广西把茧丝业摆在重点加快发展的11大新兴农业优势产业之首,明确把茧丝业确定为“第一产业”,提出要把茧丝业发展成为在全国、甚至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2016年,出台《关于加快广西茧丝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的蚕桑生产基地[7]。同时制定扶持产业措施和优惠政策,引导区外、国外和社会民间资金及金融机构贷款投向茧丝业;加强蚕桑丝品种品质的技术创新基础配套建设,组建广西蚕桑品种改良中心、原种繁育中心,落实各项税收、土地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壮大。

据我们调查,截至2020年底,广西桑园面积超17.47万hm2,蚕茧产量达32万t,蚕农售茧收入130亿元;丝绸工业总产值超过130亿元,茧丝业综合效益达272亿元,蚕茧和生丝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从2010年到2020年,广西桑园面积、蚕茧收入分别增长了3.2倍、10.0倍,茧丝业总产值增长了15.0倍以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企业增效的支柱产业[7]。海南省与广西地缘相近,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发展水平不相上下,农业发展资源丰富,海南省甚至还略胜一筹。

4 海南省发展蚕桑产业的基础

2009年,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进入海南省,在琼中县试点发展蚕桑产业。随着琼中县蚕桑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对海南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资规模越来越大。2010年2月,成立海南中丝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海南中丝发展有限公司已在海南省推广种桑养蚕,其中琼中县1 666.67 hm2、儋州市333.33 hm2、临高县200.00 hm2、定安县12.00 hm2;同时在海口马坡洋租地种植桑果桑菜37.60 hm2。目前,海南中丝发展有限公司已制定“五大工程”发展战略,即万担优质蚕茧基地工程、茧丝绸科技园工程、蚕茧深加工工程、海口区域总部建设工程和海岛·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以下简称海岛·中丝园)工程。它们的目标是努力将海南省建成“南中国茧丝绸产业带”的最重要产区,建成我国唯一的热带茧丝业示范区。

4.1 投资100亿元打造茧丝业产业链

海南中丝发展有限公司决定按照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热带茧丝业产区、技术最优秀和最有经济价值的蚕丝绸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的目标,投入巨资开发海南省茧丝业,到2025年,在海南省推广桑园种植面积6 666.67 hm2,其中优质蚕桑基地4 666.67 hm2、桑果666.67 hm2、桑菜666.67 hm2、桑药666.67 hm2;预计海南省全省茧丝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带动中部山区3万户农户、10多万农业人口致富。建立缫丝厂2家,年产高品质白蚕丝1 000 t,新增产值约10亿元,在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内建设集设计创意、生产制作、展览展示、国内外贸易及工业旅游为一体的海南丝纺工业园,建成后将成为海南省茧丝业特色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丝绸产品深加工基地、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预估年总产值约为20亿元,年实现利税2亿元,届时海南省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优秀和最有经济价值的丝纺工业园区。

4.2 投资15亿元建设海岛·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

海南丝绸投资公司在海口西海岸已动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m2的“海岛·中丝园”丝绸总部基地项目。项目是涵盖丝绸文化博览馆、展示交易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产业LOFT、商业街区、酒店公寓等一体的商务、旅游、休闲、教育、生态的高端文化、旅游和地产综合体,丝绸新产品信息发布中心,以及国内外丝绸品牌上市推广的首选地[8]。规划建立辐射博鳌、万宁、兴隆等景区的丝绸文化旅游路线,沿途开设创意设计、科研创新、旅游休闲、情景购物、培训教育、展示交易等游览项目。预计建成后,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投资开发2万hm2的果桑、菜桑等食品,满足高端游客要吃生态、环保食品的需求。邀请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在海口高新区设立丝绸科学研究院,培养茧丝绸生产经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科研,延长产业链,目前已签署合作意向合同。

5 海南省发展蚕桑产业的几点建议

5.1 成立海南省茧丝绸发展领导小组 做好“顶层设计”

建议成立海南省茧丝绸发展领导小组,海南省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任成员,加强对茧丝业发展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海南省中部山区种桑养蚕发展规划、热带茧丝业产业链政策、资金扶持政策,以及丝绸文化产业、多元发展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规划,促进海南省茧丝业健康发展。

5.2 成立海南省茧丝绸发展专家顾问小组 为发展茧丝业提供智力支持

由海南省政府出面聘请全国、全世界蚕桑产业经济、蚕丝绸发展、丝绸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海南省茧丝绸发展专家顾问小组;顾问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对海南省种桑养蚕及茧丝绸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

5.3 建立全省种桑养蚕及后端开发的资金扶持体系 为茧丝业发展“输血”

建议海南省政府出台资金优惠政策,建立资金扶持体系。建议海南省政府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东桑西移”的相关补贴和扶持资金,并由海南省财政厅拔出专项资金,各市县拔出配套资金,用于丝绸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等。

5.4 建立全省种桑养蚕统一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体制 为农民提供完善的科技服务

一是建议建立全省统一的蚕桑产业经营管理体制,严格执行蚕种生产、经营的许可证管理制度,把种桑养蚕的经营和服务权限授予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由该公司统一向全省蚕农提供技术服务和蚕桑产品的经营管理。二是建议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公共保险帐户,在利好年份从企业利润和政府补贴中抽出一定金额资金存入公共帐户,在利差年份从公共帐户提取资金补贴蚕农,以达到“削锋填谷”的作用,保证农民收入,保护农民权益。三是建议组建海南省级茧业产品检测中心,建立全省蚕桑生产技术服务体系,设立省、县、乡(镇)三级桑蚕技术服务站,为广大农民提供周到贴心的技术服务。

猜你喜欢

种桑养蚕琼中茧丝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琼中绿橙品牌认知提升策略研究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海南琼中查扣假劣绿橙370斤
种桑养蚕
“琼中绿橙”+“奔格内”——品牌战略为农民增收致富增添新动力
当前农村种桑养蚕经济效益提升的方法
两广二号茧丝力学性能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