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台撤市设区调整后的经济效应研究及SWOT法的发展路径探索

2021-03-27李鑫蕊李淑杰姬冬梅卢心瑜

关键词:设区长春市长春

李鑫蕊,李淑杰,姬冬梅,卢心瑜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2.吉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61)

近三十几年,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得益于中国所进行的市场化改革,而改革过程中不断促进经济发展速度并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则是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1].但是,由于制度约束的限制性,经济潜力的释放逐渐减少,而制度和结构上的矛盾却更加突出,其中行政区划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2].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分权化及市场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个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越发明显,城市与区域的内部协调发展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3].然而在区域和城市内部资源要素优化重组及整合的这一过程中,却受到以城市边界存在的行政壁垒的阻碍.正是为了突破这一阻碍,减少边界效应对城市空间优化和重组的影响,以“撤市设区”为代表的行政区划调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不断付诸实践[4].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撤市设区后九台区的实际情况,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三个方面,选取经济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及城市化率等指标对九台撤市设区后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九台区位于长春东北部,是长春的东大门,长春市东部绿色生态屏障,素有“吉林腹地明珠”之称,被誉为中国萨满文化之乡.两汉时期为扶馀国的属地,后归属中国.2014年10月20日,九台区撤销县级市改为长春市辖区,结束了82年的建县历史.九台区位见图1.

图1 九台区位置示意图

截至2017年末,九台区户籍总人口为7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万人,占总人口的26.5%;乡村人口58.3万人,占总人口的73.5%.人口出生率为0.678%,死亡率为0.763%,自然增长率为-0.085%.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229.7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12.2亿元,同比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8∶47.4∶43.8;工业总产值实现82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53亿元,同比增长15.2%;工业增加值实现161.5亿元,同比增长10.6%;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017年,全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6.9亿元,增长15.2%;地方级财政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地方级税收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全年财政支出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招商引资内资指标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23%;外资指标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0%,九台区域发展排头兵地位更加凸显.

1.2 数据来源

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于《长春市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根据九台区撤市设区的时间,选取2011—2017年主要研究时段的数据,在能够反映九台撤设政策调整前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同时,又能体现出撤设调整后九台发生的变化.

2 九台撤市设区调整的经济效应分析

本文所提到的经济效应,即经济影响,是指某一区域受到影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含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影响,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5].“撤县(市)设区”调整的经济效应研究,即撤市设区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各项变化能够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结果,而这些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影响,也可以是消极的影响.所谓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该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二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更新;三是城市化水平的增长.

2.1 经济总量变动效应分析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九台区域撤市设区调整后的经济效应研究,研究对象是实施撤设的区域.为了消除地区面积及人口数量变化对地区经济总量的影响,故而选择经济密度和人均GDP作为衡量区域经济总量变化情况的指标.

经济密度即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总量,其不仅可以度量区域面积上的经济效率,还可以反映区域的土地利用集约情况.经济密度计算公式为

Di=GDPi/Ai.

式中:Di表示i地区经济密度,GDPi表示i地区生产总值,Ai表示i地区行政区面积.

人均GDP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常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展现一个国家或区域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因此,本文选取了人均GDP作为指标来衡量地区经济总量的变动状况,计算公式为:人均GDP=GDP总额/总人口.

图2 撤市设区前后九台区和吉林省GDP增速变化趋势

撤市设区以来,尽管面临着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但是九台在经济发展上仍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012—2017年间,虽然九台的经济总量始终保持着上升趋势,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2012—2015年间九台的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连年下降的状态,这在吉林省的经济总量处于连年平稳增长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而在2015—2017年吉林省经济增长速度为负值即经济总量稍有倒退的环境下,九台的经济增速却开始稳步提升,由此可见2014年的撤市设区对九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撤设后的九台地区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形势.

通过对九台经济总量的纵向对比不难发现,九台2011—2017年的经济密度(见图3)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1年的872.25万元/km2增长至2017年的1 437.33万元/ km2,增长了近1.6倍.从图3可以看出,九台的经济密度变化趋势线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1—2015年,在此期间区域经济密度由最初的较快增长到后期的增长趋势趋于平缓;第二阶段是2015—2017年,在这个时期内区域经济密度提高幅度明显.而吉林省的经济密度变化趋势在2011—2017年间,始终以较平缓的速度增长,并未对九台的经济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从时间维度上来看,以九台撤市设区的2014年为分界点,撤设后九台经济增长较为明显,可见经过撤市设区调整后,九台的经济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土地利用集约度也大幅提升.

图3 九台区和吉林省2011—2017年经济密度变化趋势

由图4可见,在人均GDP 的变化上,九台区人均GDP由2011年的41 376.88元/人增加至2017年的61 079.67元/人,吉林省人均GDP由2011年的38 440.25元/人增加至2017年的56 262.50元/人,表明这段时间内九台区与吉林省的经济均有着较明显的增长.从指标的增长幅度来看,2011—2017年吉林省的经济增长较为匀速,而2011—2015年九台经济虽以较为稳定的斜率平稳发展,但是在2016年人均经济下滑明显,这与2016年空港经济开发区正式确立为长春新区有很大关系,九台发展突然失去重心,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在2017年,人均经济再一次显著提升,增长幅度甚至大于长春新区正式确立前,由此可见九台撤市设区后的发展,在寻求到正确的道路后,正向着一个崭新、快速的方向不断前进.

图4 九台区和吉林省2011—2017年人均GDP变化

2.2 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在量上得到体现,同时也要实现质的提高,也就是要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受到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直接影响,故本文选取了九台2011—2017年间产业结构变动数据,并将其制作成图表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和图5.

表1 九台产业结构比例变动数据 %

图5 九台区2011—2017年产业结构比重

由图5可见,在过去近7年的发展过程中,九台的产业结构没有发生很大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分别下降2.2%和1.6%,第三产业占比有所上升,由2011年的40.0%升至2017年的43.8%.总体来看,近几年九台三个产业结构比变化并不显著,但是仍可看出整体呈现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与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将九台区与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数据反映在折线图上,更能显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总量变化和发展趋势,结果见图6.由图6可见,九台在撤市设区前3年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变化幅度很小,基本未变,在撤市设区后3年,变动幅度相比较而言较明显,降幅达到2.20%;第二产业在撤市设区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撤市设区后则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第三产业则大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在撤市设区后3年的上升幅度较之前明显.与吉林省的各产业发展趋势相比,九台区在撤市设区的这一年,各产业结构变化幅度已趋近平缓,并未受到全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而在九台区撤市设区的后3年,九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已趋近全省产业结构比例.由此可见,九台区在撤市设区之后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作用持续下降,九台区的产业结构正及时地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化的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转变.

图6 九台区和吉林省2011—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趋势

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增加,也代表着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还在持续优化.这也对城镇化进程带来了积极影响,因为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对劳动力有着更强的吸附能力,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建设更有利,更能够增强城市经济实力.

2.3 城市化水平变动效应分析

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常用区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来表示.针对撤市设区对九台城市水平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11—2017年间九台及长春市外围四县(市)区相关人口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撤市设区前后九台及长春市外围四县(市)区城市化率变动情况 %

从表2可以看出,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仍较低,且相差不大,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在九台经历撤市设区后的几年间,城市化率由2014年的24.72%升至2017年的26.40%.由图7可见,九台在2014年撤市设区之后,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未撤市设区时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长春市下辖的五个县(市)区中同样经历过撤市设区的双阳在1995年撤市设区之后,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后趋于稳定,可见撤市设区对县(市)带来的积极影响颇深.在图7中还可以看到,九台在2014年撤市设区后的一年即2015年城市化率大幅度提升,可见撤设政策对九台的发展起到了很明显的刺激作用.但是在2016年长春新区的设立对九台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故而九台城市化率又大幅下降,但是城市化率水平仍高于撤设前,并且从折线图可知,2017年之后九台的城市化率趋于平稳并且和双阳趋近,明显高于其他3个县市,可见撤设政策对九台起到的积极作用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渐显现.

图7 九台及长春市外围四县(市)区2011—2017年城市化率变动趋势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知,撤市设区的调整确实对九台经济总量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政策的调整对于地区经济而言,从确定政策再到实施政策,最后到政策产生效果都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政策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九台的经济并不会对撤设政策立刻做出反应,因此撤设政策对九台的经济效应在本文的研究时段内表现并不十分显著.

3 九台撤市设区后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

长期以来,九台70%以上的发展成果都集中在靠近长春的西部区域,呈现出明显的“重西轻东”发展倾向,九台发展的重心始终是依托空港打造新城[6].2016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长春新区(国家级新区),自此九台辖区内的西营城镇以及包含有空港的龙嘉镇被划走,九台突然失去最初的发展重心,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重创,在这样的境况下,九台要做到的不仅是重新评估自身的发展条件,还要处理好与长春新区的关系.因此,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再结合以上对九台的经济效应分析,对九台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就是剖析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内部优势(S)、劣势(W)、外部机遇(O)与挑战(T)等.

3.1 优势分析(S)

3.1.1 区位优势

撤市设区后九台属于长春市的一个关键管辖区,处于长春市的东北部,是长春东部城市功能承接区域,位于哈大城市经济走廊和长吉城市走廊之间;东部与吉林市相连接,西部与长春市二道区相邻,上接德惠市,成为长吉一体化的关键节点,并且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城市,成为了长春市的东大门;同时九台区依托空港,成为长春新区腹地(见图8).

图8 九台区位优势分析

3.1.2 自然资源优势

九台区是松嫩平原东向长白山余脉过渡的台地,拥有着一脉五峰和一江三河等山川河流资源.南北向以沐石河为线,东西向以长白山余脉即大黑山脉为界,是长春市东部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

3.1.3 交通优势

长吉北线、长吉高铁、长吉高速、长图铁路及位于西部的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使九台具备了完善的陆空交通优势.

3.1.4 人文资源优势

九台是清朝柳条边上的百年古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传统的民间文化,更是世界著名的中国萨满文化之乡.并且受到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及自然资源优势影响,九台区又被冠有“凤珠之城”“吉林腹地明珠”之称.在《九台全域旅游规划》的指导下,九台区全力塑造城市旅游度假区.

3.1.5 经济优势

截至2017年末,九台区GDP总量和人均GDP均居长春市下辖区县(市)前列.图9显示,九台区生产总值达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9.8%.除此之外,在过去三个产业发展劣势下,九台努力做到加强主导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合力进行,加快三次产业的融合,不断刺激区域经济能力,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同时九台第二产业比重较高,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图9 2017年长春市外五县(市)区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

3.1.6 社会发展优势

图10 九台及长春市外围四县(市)区城市化率增速变化趋势

由图10可见,九台在2012—2017年的城市化水平稳定增长,2017年九台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略低于同样经历过撤县设区的双阳,并且增长速度呈现上升趋势,预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九台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双阳及其他外围三个县(市),并逐渐达到较高水平.

3.2 劣势分析(W)

(1) 九台区位优势明显,但是城市发展还未得到有效的梳理,空间呈现明显的孤立性,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不清晰.尤其九台撤市设区后,与长春市的空间结构关系尚未明确.

(2) 组团式的发展导致了九台区的发展不平衡、城市功能分散,运输、商业和行政中心都集中在旧城区,而新区中心体系尚未形成,工业区的布局混乱,“重西偏东”偏心发展;且受采空区的影响,城市空间拓展受限.

(3) 九台中心城区内有小南河贯穿全城,拥有较多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但这些空间品质不高,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缺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且未能构成层次结构较为合理的空间体系,城市空间缺乏活力气息.

(4) 自2015年开始,九台积极打造生态九台,建设现代宜居新城区,成果斐然.但是九台在城区建设方面并不重视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的有机统一,自然景观利用率低,部分地段景观甚至遭到破坏.

(5) 长吉城际铁路贯穿九台城区,受到铁路对城市的分隔影响,新老城区交通联系不便,并且这些交通线路也使滨河开放空间被隔断,导致空间的不连续性.并且,九台的城市公交也不足以支撑城市公共空间,使得通行可达性较差.

3.3 外部机遇(O)

(1) 九台撤市设区后融入长春市,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 自实施长吉图、长吉一体化和长东北战略以来,九台作为三大战略的核心叠加区域,东接长春、西连吉林,其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凸显,对九台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航空港区建设,可加速九台物流业的发展.

(4) 长春新区的正式成立,不仅加速推进了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并且融入了“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也为九台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3.4 挑战(T)

(1) 长春新区的成立使九台失去了原有的发展重心,九台必须为新的发展进行规划.

(2) 九台目前的城市定位是长吉一体化区域中的次中心城市,以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承载着不可或缺的经济职能.但目前九台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营城部分,整个工业区缺乏秩序,关联度弱.九台的经济增长速度减弱,煤矿资源面临枯竭,区域工业可加性薄弱,上下游产业链短,集聚效应未形成,产业转型较困难.

(3) 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角度出发,九台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城市化发展速度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

(4) 九台作为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亟待解决,这其中就包括自然环境的生态问题以及人工环境的生态问题.在自然环境方面,九台无法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也没有建立完整的生态结构;在人工环境方面,开放空间层次不分明且较为孤立,缺少城市边缘空间的构建.

3.5 探索九台发展路径的建议

九台在经历撤市设区的调整后,由县级市变为长春市的一个辖区,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得城镇的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此,本文对撤设调整后九台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的具体建议措施.

第一,依托新区发展,实现地区定位.2016年长春新区正式成立,其定位是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中心、东北亚自由贸易核心区、综合物流枢纽中心等,这也就意味着新区将担任国际贸易合作、物流枢纽、高端制造业、文化交流的角色.而九台撤市设区调整实施不久,区域内具有较好发展条件的西营城镇和龙嘉镇被划到新区范围,九台的经济体系面临被迫重组的局面,但是行政区域权属的变更并不会带来地理位置的改变,龙嘉镇和西营城镇作为长春新区与九台接壤,也会给九台带来许多有利的诸如技术、资金、企业以及客流等发展机会.因此,九台若想实现区域经济的更好发展,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与长春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第二,变一优二强三,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九台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九台可以利用已有的农业基础以及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九台的第二产业一直较为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仍面临着营城煤矿资源枯竭这一现状问题.因此,对于工业的发展,可以借助长春新区的优势,以此为契机重点发展农机制造、新型建材产业等,发展大循环产业,整合工业资源,提升工业竞争力.对于九台的第三产业,可以凭借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和长春新区带来的便利的运输条件,逐步取代以传统商贸为主流的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展旅游业以及现代物流业,加快地区服务业的产业升级,进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

第三,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加快城市化进程.九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受到撤市设区的影响,城市化水平骤增,但是随后又受到长春新区的冲击,城市化水平下降,并且有着逐步近于平稳的趋势,有着提高速度慢、提高幅度低的特点.为了保障九台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化率的提高重点应在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而九台发展条件较好的老城区以及卡伦镇和东湖镇的改造则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点区域.老城区作为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产业发展上可以对接空港开发区,促进老城产业结构的转型,从而唤醒城市活力.对于卡伦和东湖的发展来说,其关键也在依托空港,重点发展休闲、商务旅游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助于九台构建生态文化城市,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促进人口的劳动转变,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4 结论与讨论

(1) 撤市设区调整政策对九台的经济效应影响,主要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及城市化水平三方面体现.经济总量方面,九台的经济密度及人均GDP的增幅明显提高,虽然受到2016年长春新区的影响出现较大波动,但是调整初期两个指标均有明显的优化,并且呈现后续持续增长的趋势;近几年九台三个产业结构比变化并不显著,但是仍可看出整体呈现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产业结构的优化在进一步的持续当中;而撤设调整后九台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化率趋于平稳并且和双阳趋近,明显高于长春市外围其他三个县(市).

(2) 撤市设区的调整使九台的发展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九台所拥有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人文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社会发展优势能使九台更高效地迎接外部机遇,但在其经济重组背景下,城市的未来发展问题还未得到有效梳理,诸如空间存在明显的孤立性、功能分散、空间品质不高等问题,也将给九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3) 针对九台目前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对九台未来的发展路径提出如下建议:第一,依托新区发展,实现地区定位;第二,变一优二强三,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第三,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猜你喜欢

设区长春市长春
登泰山
初夏
印语长春
文化九台 幸福绽放
——长春市九台区首届全民艺术节
撤县设区后新建区“村改居”策略研究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监督路径
温州等5个设区的市开始行使立法权
走进长春净月潭
长春——我热爱的森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