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2021-03-27张文英刘丽萍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2期
关键词:医药学概论学时

张文英,刘丽萍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一 引言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不断贡献着巨大的力量。如在新冠肺炎的救治过程中,中医药全程参与,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对各阶段的临床患者做出了中医药治疗方法的推荐。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是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这一使命必然是由中医药学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承担,培养专业人才是中医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医药学概论》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指导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结合的学科。其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成药学有机结合于一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教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熟练应用中药及中成药的调剂技术,使其成为中医药学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然而当前《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是影响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学时安排不合理

为了让学生学习足够的中医药学知识,高等医药院校往往会安排较多的课程,但在三年内课程的总学时是固定的,因而每门课程能够安排的学时是有限的[1]。课程学时是依据课程学分的大小来安排的,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理论课一般是每1学分18学时,这不能与课程的难易程度挂钩。中医药知识传承千年,具有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学习中医药学概论的学生而言,中医药知识不易理解,学习难度较大,学习效率低,在听课时常常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很难达到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预期目标。

(二)教学内容深奥抽象,知识枯燥乏味

《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成药学几个方面,其中中医基础和中药学的教学研究比较透彻完全,知识较为基础简单,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的内容。但中医诊断、方剂学和中成药学包含的专业术语和特殊词汇比较多,深奥抽象,晦涩难懂,需要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点点掰开揉碎、仔细讲解[2]。但更多时候由于授课时间有限,往往授课老师会对这些知识点轻拿轻放,学生未能理解透彻,就会觉得教学内容深奥抽象,知识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会产生厌学情绪,对中医中药彻底失去兴趣。

(三)教学方法老套

《中医药学概论》目前的教学方法大多还是传统的讲授法,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教学效率高、教学速度快等优点,但过于老套单一,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率较低、教学有效性得不到保障[3]。而中医药学概论的理论体系十分庞大,多数章节内容都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传统的讲授法不能较好地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简单化,需要授课老师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学习评价单一

现阶段的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验能力考核,大多数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也可能会包含上课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其他平时成绩作为评价内容[4]。这类评价方式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导致学生只在期末考试时死记硬背,用以应付考试,而不是平时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三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合理安排授课学时

该课程可供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中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药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教学使用,包括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两个方面。根据各类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原有的中医药学基础和实际的教学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各方面多角度综合考虑,合理安排课程学时,从而让学生制定更合理的学习计划,有充足的时间掌握教学内容。例如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实际工作需求与理论知识相关性较强,应适当增加理论学时,减少实践学时,以便贴近岗位需求,使学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

(二)优化教学内容

《中医药学概论》的理论知识比较深奥抽象,难以理解掌握。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将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与方剂学、中成药学相互融合,理清层次,深入浅出,把握重点,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枯燥乏味的知识生动化。比如,“阴阳五行”这一章节内容里关于阴阳学说中专业概念的教学时,中医“阴阳”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但我们可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阴阳来类比,有形容天气的阳光明媚和阴雨连绵,也有物理和化学中的阳极和阴极等,体现事物对立的两面性。因此我们能够总结出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属性,能是对内部相互对立两个方面的概况,又能是对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的概况。通过这种类比想象的方法,使理论与现实相互关联加强记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不但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理论知识直观易懂,同时增强了学习记忆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图1 中药汤剂制备的实训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授课老师可以采用“教学做”结合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达到老师为做而教、学生为做而学的教学效果,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思维能力,能使学生产生从局部思维到系统思维的飞跃。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学习记忆。同时也能让同学更快更好地掌握实践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技能。比如,在“中药汤剂的制备”的实训课中,老师可以介绍每一味中药的基本性质,这与煎煮用水量、煎煮时间密切相关,也是影响汤剂疗效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先了解每一味中药的性质,再从整体上分析该汤剂疗效的可能影响因素、煎煮每一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理论知识开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起学生进行自主动手的兴趣,最终达到全面、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和牢固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

(三)采用“线上-线下-实践”混合式教学

在智能信息技术和网上教育事业共同高速发展的时代,实践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形成目前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培养实践型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线上-线下-实践”混合教学模式运用到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调动授课老师和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现代社会提供更多专业型高层次人才。

1.线上-线下教学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用慕课、雨课堂、云课堂等平台进行线上学习,每个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和已有的知识体系,避开已掌握的知识,用更多的时间对薄弱或不熟悉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线上理论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循环大课堂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线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将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拓展中医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2.实践教学

在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中药加工与生产企业,让学生就近观察常见的中草药,了解基本性状、加工和生产过程。也对中药的加工设备、提取设备等有宏观的认识,了解现在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参观前,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发布不同的参观任务,如了解中药材的提取、中药口服液的制备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参观任务,也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参观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给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去自主地思考问题。在实地参观结束后,可以通过PPT、视频等课堂汇报的方式来展示参观成果,其中包括参观任务的结果、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老师可以对每组的参观成果进行系统的评价,选择其中较好的作品作为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多角度考核

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即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提高课程评价效果,促进学习的有效性[6-8]。可采用知识考核与实践考核,集中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具体有: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随堂测验、分组讨论、实践成果汇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以达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进行综合性全面性考核的目的。

表1 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四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效果,针对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合理安排授课学时、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线上-线下-实践”混合式教学、多角度考核这四个方面进行调整与改进,对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中医药学人才的必要方法。

猜你喜欢

医药学概论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浅述葛洪及其医药学
浅谈如何提高药事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兴趣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关于《物理化学》与医药学紧密联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