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ooc+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27王翠华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2期
关键词:德语学情线下

王翠华

(东华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一 引言

近年来,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融入高校课堂,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等教育已经或即将进入优质教育资源不再稀缺的时代[1]。如何利用好优质线上资源服务于线下课堂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使高校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效果有了大幅提升。本文分析了传统线下基础德语教学的弊端与不足,探析基于Mooc+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基础德语教学的适用性,以期为基础德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 基于Mooc+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

Mooc作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由某一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录制相应学科的短视频课程,将该课程分解成不同的小知识点授课,将各知识点深入分析、详细讲述,并在各知识点讲解前后加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题与测验、课间讨论与资源共享等环节。Mooc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当代“互联网+教学”的最新融合创新体现[2]。相对传统线下课堂,Mooc具有知识内容更丰富,学习时间、空间更灵活,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更强等特点。但是,Mooc课程的制作时间成本和经济投入比线下课堂大得多,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只有少数优质课程能够录入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供全国学生使用。此外,使用Mooc课程需要任课教师拥有Mooc平台的操作权限,以便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对于很多没有构建自己的Mooc课程的教师而言,获得操作权限难度较大。借助优质Mooc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存在教学环节缺乏监督、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同时,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情,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优质Mooc课程虽然内容丰富,课程质量高,但在知识难度与知识点衔接等方面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知识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人尝试借助“Mooc+学习通”的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智慧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存储在学习通上,实现学习资料推送,教学活动发布,课前内容预习及课后习题作业布置,学生学习过程监督、统计等功能;同时,学生可以在学习通上查看教师推送的课前课后资料,参与线上话题讨论,完成课程内容的预习与复习并提交课后作业,学习通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利于学生深入消化所学知识点。学习通为师生搭载了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互动平台,是对线下教学的延伸。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程度对Mooc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编排,并补充更适合自身课程特点的教学材料,形成更符合学情的SPOC课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教学环节方面,利用学习通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的有效监督。因此,学习通可以作为Mooc课程的有效补充平台,既能利用优质的Mooc资源,同时能够实现教学环节的线上监督与管理;同时,所授课程更能贴合学情。

三 传统线下基础德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础德语是一门德语语言入门课程,面向德语零基础的初学者,内容涉及到德语基础语音、基础词汇、基础语法及基本国情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德语的语音系统、书写规则,学会德语的基础语法构造,掌握基础的德语词汇,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实现简单的交际沟通。这是一门实操性强的课程,需要师生进行大量教学互动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传统线下基础德语课程多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形式较单一,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时限制,只能更多采取灌输式教学,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播放听力音频以及开展小组对话等课堂活动。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实操性语音练习和听力练习,学生在语音、语调、听力理解、口语交际等方面均不够突出。尤其是对于少数语言学习较吃力的学生,通过基础德语课程的学习并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 基于“Mooc+学习通”的教学模式对基础德语课程的教学探索

(一)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立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定的基础,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落脚点。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方理工科院校,所授基础德语课程面向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课程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开设,连续四个学期。学生来源以省内生源为主,省外生源为辅,入学录取分数范围较大,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英语和德语两种语言亲缘性较强,同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两种语言在词汇的发音、拼写方面相似性较多;在语法方面,英语语法相较德语语法更加简化,二者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对很多英语学习者而言,利用好了英德的相似性有助于德语学习,但是由于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相似却不同也会造成学习障碍。因此,在实施基础德语教学时要注重从英德语言对比的角度进行知识讲述。混合式教学设计中,要在充分尊重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线上线下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Mooc+学习通授课内容准备

本课程选取了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德语入门:基础语音和会话”作为Mooc内容。该课程“主要面向德语专业及非专业德语初学者以及有一定德语基础的学习者(至少拥有A1及以上水平,零基础学习者学习会有较大难度)系统地学习或者回顾德语发音知识以及在会话中的语音技巧”[3]。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而言,作为德语零基础的初学者,学习“德语入门:基础语音和会话”这门在线课程会有难度。但是该课程内容专业性强,知识点讲解细致深入,只是在内容章节跨度方面较大,知识衔接不适合初学者。同时,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时已经掌握较为扎实的英语语音基础知识,可以接受德语语音基础的学习。因此,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挑选了部分适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内容,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布置给学生进行线上学习。

在学习通平台上,教师上传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语音练习、教学文档、习题测验等作为Mooc内容的补充,按照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形成本课程自身的SPOC课程。至此,线上教学内容准备完毕,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可以进行在线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实现学情监督与统计等。

(三)“Mooc+学习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教师依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布置学生完成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德语入门:基础语音和会话”课程的线上学习,通过观看专业教师的教学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完成Mooc平台上的相应测试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身知识的盲区,提出相应的问题。完成Mooc课程学习内容之后,布置学生完成学习通中的针对性更强的SPOC课程学习,进一步解决学生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同时,学生可以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区参与讨论,记录知识难点,教师参与、回复学生讨论内容,并为线下实体教学做好备课工作。线上内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知识点分为识记性、理解性、基础知识、重难点等,以微视频、文档、测验、话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发布,使学生明确教师的学习任务与要求,自主完成线上学习。线上学习不等于把线下内容照搬到线上,而是要结合学情,发布利于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内容,不能过度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1.课中翻转教学(线下)

所谓翻转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线上Mooc和学习通SPOC课程的学习基础上,针对知识章节的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进行语音会话练习等,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述。教师的自身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教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监督和评判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4]。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者和评判者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互动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同时检测线上学习效果,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评依据之一。线下实体课堂教学,要充分结合线上学习内容,对于线上学习没有解决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补充,为线上无法开展的面对面交流、师生互动等课堂活动留出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2.课后巩固提升(线上)

线下课堂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课前和课中教学环节做深入反思,课后在学习通平台中布置线上作业、话题讨论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深入理解。作业布置可以分层次展开,对于学习效果好、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对于知识结构薄弱、学习效果差的学生布置基础性作业,引导他们利用线上内容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通过分层式课后作业的布置,便于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学习通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后作业的检查、评分、统计等功能,完整记录整个线上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情况,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评标准之一。

3.课程评价设计

课程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估,是教学设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通常分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过程考核侧重学生的出勤、作业、提问等,结果考核指的是期中期末测试,比例通常设置为30%与70%、40%与60%等。整个评价过程完全由教师主导,尤其是过程考核,教师的主观性较强,不能反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评价分三个环节展开:一是线上自学情况评价,包括线上课前内容预习、课后作业反馈、在线互动讨论、自评与互评等,学习通平台会完整记录并统计这些数据,便于教师进行分数统计;二是线下课堂评价,包括考勤、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是教师主导的评价部分;三是考核评价,包括线上、线下测评,学习通平台记录线上测评结果,教师统计线下测评情况,是对整体教学效果进行的反馈性评价。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注重线上自学评价和线上测评,扩大过程评价和学生自评的占比,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本课程评价方式和手段如表1。

表1 评价方法和手段

该评价方案中,线上自学评价和线上考核评价占比50%,线下课堂评价和线下期末考核占比50%,相较于完全由教师主导的传统线下教学评价,线上自学评价完全由学生主导,该评价方案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通平台记录线上自学评价和线上考核评价的完整数据,教师记录线下课堂评价和线下考核评价的部分,总评成绩由以上部分按比例构成。

具体教学评价量表如图1,图2:

图1 线上自学评价

图2 线下课堂评价

4.教学效果评估

基础德语是一门语言入门课程,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语音语调、拼读拼写、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等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优质教学视频和语音练习材料等提前布置给学生线上预习,线下课堂侧重师生面对面、一对一口型校对、学生分组会话练习等,对知识难点进行充分课堂讲述和互动讨论,课后线上作业和测验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闭环模式,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认可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认为课堂增加了语言操练的环节,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从实际学习效果来看,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学生相较于传统线下教学的学生语音语调更加准确,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均有提升。混合式教学的线下课堂将教师从灌输式讲解知识概念的囚笼中解放出来,留给师生更多互动讨论、语言交际练习的时间,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五 结语

随着成长于信息化时代的“00后”走进高校课堂,他们拥有更多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对于大学课程的学习也有了更多的预期,传统的线下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Mooc+学习通”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线下教学的革新,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挑战。学会利用好优质线上资源,做好贴合本校学情的教学设计,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必修课。

猜你喜欢

德语学情线下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