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历史沿革及经验启示

2021-03-27韦柳艳甘洁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历史沿革经验启示

韦柳艳 甘洁杏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先后经历了四次影响较大的调整,分别是:具有“恢复与重建”建设意义的“78方案”、开创“两课”全新教学模式的“85”方案、重点解决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主要任务的“98“方案以及开拓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新”时期的“05方案”。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及特点的分析,我们总结了必须坚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绝对领导等五条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历史沿革;经验启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全面考察和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历史沿革

(一)恢复与重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拨乱反正中起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适应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过拨乱反正,逐步走上正规化道路,得到恢复与重建。1978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今后高校开设马列主义课的设置和学时问题,称“78方案”。“78方案”规定,高等学校的马列主义理论课应开设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科院校还要开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理工农医专业还要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

“78方案”的出台和实施, 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恢复与重建。所开设的四门课从逻辑上包含了马列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至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慢慢从偏离航线走向正轨。

(二)改革与创新——开创“两课”全新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各方面改革的需要,198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全面启动。在此基础上,1986年3月,国家教委根据中共中央《通知》的要求,把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具体确定为四门,即:“中国革命史”(由“中共党史”改变而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在文科中开设。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由原来的“老三门”变为“新四门”。同时增设两门德育课程,“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并列。这就是“85方案”。

“85”方案的显著特点就是开创了“两课”的全新教学模式,它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完成立德树人总任务主渠道、主阵地的重大作用,升华了教学理念,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次,“85”方案确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由“新四门”代替原来的“老三门”,体现了其从分到合、从单科性到综合性的转变。也正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乃是一个整体,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的考虑出发。而作为高校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也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使原理课的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结构更加的合理。

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由于教师队伍的适应性问题以及课程内容的规定性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2](p252)。《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改革并没有能够贯彻到底。其结果就是“98“方案的出台,该课程由合并到分开。

(三)完善与发展——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确定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新特点是: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学校“两课“教育的中心内容。

1998 年 6 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规定四年制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澤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文科类开设) 等五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同时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两门思想品德课。同时,还规定,各层次各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这就是我们说的“98 方案”。

“98”方案对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有效调整,是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解决好把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改革举措,有效提升了对高校学生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总体的实施情况是好的。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又面临着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课程内容重复、门类偏多,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

(四)强化与飞跃——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05 年 2 月,中宣部、教育部经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新的课程设置,做出了新规定,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方案由于是在2005年出台的,所以又称“05方案”。

“05方案”规定了四年制本科开设的四门必修课且做出了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大决定。

新的课程方案有史、有论、有应用[2](p199),实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统一,构成了较为全面的历史教育课程体系。这个新的课程体系,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更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功能。新课程方案还强调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确定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把学科建设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结合起来,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宝贵经验

(一)必须坚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绝对领导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3]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强本固基的伟大的战略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特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改革一直都备受党中央关怀,从“78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恢复与重建,再到“85方案”的重大改革、“98方案”的完善与发展以及“05方案”的全新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明确的方向标,因此也是每一时期我们进行思政课改革的关键和“底气”。底气足了,才能有力有为。

(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灵魂。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与资本主义大学的本质区别。[2](p1)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党的自我意识就是始终坚持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地所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保证教育方向的准确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进行的每一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都十分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甚至是作为主要任务来进行学习。“05方案”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文革”期间,由于我们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政治斗争服务,偏离了教育的轨道,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78”方案中,首先明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从源头上纠正错误。在后来的一系列改革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改革也十分重视,从“85方案”的分再到“98方案”的合并,又到“05方案”的分开,都体现了这一课程改革的难度性,同时也正是其重要性。无论几次的改革,其根本都是为了更好的遵循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及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守“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基本原则,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好的深入人心,走深走实。

(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是活力,也是要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科学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一直坚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用改革的精神来推动。

“85方案”提出了要开创“两课”的全新教学模式,正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政治的巨大发展变化,适应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具体状况,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98方案”的出台和实施一方面是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的课程设置,另一个核心任务便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由此可见,作为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高校“两课”,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只会在改革和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其增添丰富的时代内涵。

(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4]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曾多次谈到,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而这一教育理念也直接影响了“85方案”的出台和实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的课程改革从调整“文革”时期严重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到逐步强调要密切关注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相结合,注重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发展品德教育。

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每个人成为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五)必须坚持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都十分强调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应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承担起优质知识与实践载体建设“主战场”的重任,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6]“85方案”中就明确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学改革任务的主要依靠和根本保证,在于建设一支坚持党的路线、有马克思主义觉悟和理论修养、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文史知识和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热心于青少年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98方案”也提到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抓好师资培训工作。而在“05方案”中更是具体地阐述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以及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培训体系。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取得的新进展,离不开我们这支可亲可敬可为的教师队伍,离不开这个重要的“枢纽”。新时代要继续支持教师参加相关高水平专题研修班學习,引入新理念、新方法,内修外化,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胜任力。[7]让教师从真情实感出发来进行话语言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与温度,感受到课程的意义与价值。[8]教师队伍的建设只能强不能弱,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2.

[3]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报,2018-09-11(001).

[4]骆郁廷:略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科学依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第二期.

[5] 张涛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61-63.DOI:10.19865/j.cnki.xxdj.2021.11.017

[6]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

[7]吴加权.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45-47.10.19865/j.cnki.xxdj.2021.24.014.

[8]滕飞,徐川.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转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5):94-98.10.15938/j.cnki.iper.2021.05.018.

作者简介:韦柳艳(1996.11-),女,壮族,广西东兰人,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甘洁杏(1997.9-),女,汉族,广西桂平人,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历史沿革经验启示
延安时期的《边区群众报》与现实启示的研究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中国大陆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历史沿革脉络
党内监督机构和体制的历史演进
中药白及名称沿革考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