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2021-03-27许海云
许海云
摘要:当前社会属于互联网时代,处于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当中,学生每天会接触到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这样的信息过于繁杂,其中不乏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小学生个人认知能力不足,对事物判断不够准确,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发展观。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学生能够强化自我认知,具备基本的社会正义感和道德观,在是非对错面前能有自己的判断。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快速、和谐地融入集体生活,懂得基本的人生道理,跟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强化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目前一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把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不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1]。当前大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和学生缺少足够的互动交流,学生只掌握了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但是对该科目的学习缺乏兴趣,也难以认识到学习该科目的重要性。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社会案例,感悟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学习的重要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当前负责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其中一部分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仅仅只是依靠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教学当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合理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让本身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失去了意义。这样的教学背景导致学生逐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无法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必要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需要应用到生活当中,同样的道理,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正确辨别是非对错,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3]。即使是现在询问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习理所当然是为了考试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最终的理论知识学习,是需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对生活投入更多的关注,关注身边事物的变化,不断强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还能够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社会现象,让课堂教学跟社会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
三、结合生活化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习兴趣
如果课堂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会让学生只能学习和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未来也无法参与到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中去。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但是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非常强,经常会出现具有独创性的思想[4]。教师如果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时候,教师想要贯彻落实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需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把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关注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从生活角度进行教学切入,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
例如,在学习“学会沟通交流”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并在一开始就提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学生纷纷说出自己遇到的难题,有的说跟自己的父母在赌气,有的说跟自己的好朋友产生了误会……这些教师总结归纳起来,几乎都是沟通交流不足导致的。因此,教师根据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教会学生在沟通中怎么了解其他人的意见,并坦诚地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能够自主控制情绪,进行冷静和友好的交流,让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能够更加有自信,具备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了解到自己有时候说话确实不注意分寸,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尊重对方,因此决定改正自己的问题,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对学生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在生活化理念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生活化氛围,通过教学情境进行熏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点[5]。道德与法治与其他理论性课程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不能一味地局限于教材,这样会让学生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课堂,无法实现知识的内化。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正向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对学生产生帮助。例如,在学习“我们是班级的主人”单元时,其中的重点内容是选举产生班委会及协商决定班级的事务。教师可以采用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具备集体意识,明确了解班委会的职责,了解班委会的选举程序,在此过程中能够不断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并让学生为班级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询问学生班委会需要承担的职责,让学生了解班委会在班级中的地位,通过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询问学生当前班委的工作能力是否符合自己的内心需求,教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明确班委不同岗位的要求。班委会成员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自我反思,并逐渐完善个人工作能力,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和班委会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能够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现实问题,有效提升德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素霞.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1(38):12.
[2] 李棉棉.基于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28):55-56.
[3] 谢敏.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學《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21(24):45-46.
[4] 张玉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智力,2021(17):143-144.
[5] 贺传宝.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16):61-62.
[6] 董安梅.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2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