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态平衡仪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2021-03-26车玉子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总长度平均值偏瘫

车玉子

天津市第一医院康复科 (天津 300000)

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我国每年新增的卒中患者有200余万人,病死率约为30%。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虽有所下降,但治疗后遗留的功能障碍亦不容忽视,其中,最为常见的即偏瘫,其发生率高达70%~80%,严重影响患者的平衡和步行功能,因此,全面评估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加强对其实施平衡训练至关重要[1]。PC708A 型静态平衡仪是一种新型的测量平衡功能和稳定性的仪器,其主要由测试训练平台、电脑系统及支架3部分构成,不仅能够灵敏地反映受试者的静态平衡功能,还能够利用视觉反馈综合训练平衡功能,进而逐步促进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静态平衡仪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8例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43~77岁,平均(59.38±5.61)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1±1.03)个月;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25例。试验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1~79岁,平均(58.98±5.61)岁;病程2~6个月,平均(3.29±1.12)个月;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2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卒中相关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头颅CT检查确诊;初次发病且为单侧偏瘫;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40分;能保持坐位平衡;独立站立时间>1 min;卒中后身体机能平稳;意识清楚,可配合执行动作指令;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器质性脑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骨关节病变;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合并眩晕、耳鸣等前庭功能障碍;既往接受过颅脑手术;视野缺损与视空间忽略;不宜进行坐站和步行训练;言语沟通障碍;严重认知功能异常。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训练,包含针刺治疗、电子生物反馈治疗、Bobath 球训练、双桥训练、躯干训练、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

对照组给予常规平衡训练:嘱患者站立于平衡垫上,双足靠拢,身体尽量保持平衡状态;根据患者的平衡能力逐步加大训练难度,平衡垫由硬至软,由稳定至不稳定,训练时从双足站立训练到健侧单足站立训练,再慢慢过渡至患侧单足站立训练,从睁眼训练到闭眼训练,30 min/次,1次/d,持续训练4周。

试验组给予静态平衡仪(北京金豪商贸有限公司,PC708A 型)训练:嘱患者站立于传感器平台上,按照个人“脚码”站立于相应位置,并扶住扶手以保持平衡;训练前,先测试患者睁眼、闭眼30 s 内的平衡功能,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内置的训练方案开展平衡训练;显示器中心的红色圆圈表示人体的重心位置,训练时根据患者的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射情况,分析其姿势并不断矫正姿势,使重心调整至指定位置,先进行重心前后移动训练,再进行重心左右移动训练,最后进行姿势平衡训练,30 min/次,1次/d,持续训练4周。

1.3 临床评价

(1)静态平衡参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PC708A 型静态平衡仪评价两组双足站立位时睁眼状态下的各项静态平衡参数,包含X 轴平均值(重心与基准原点在X 轴偏移量的平均值)、Y 轴平均值(重心与基准原点在Y 轴偏移量的平均值)、椭圆区域(重心移动轨迹所形成的区域面积)、平衡线总长度(重心移动轨迹的总长度),参数越大表明重心摆动幅度越大,即稳定性与静态平衡能力越差。(2)平衡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静态评估),该量表共包含14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总分为56分,评分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态平衡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X 轴平均值、Y 轴平均值、椭圆区域及平衡线总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X 轴平均值、Y 轴平均值、椭圆区域及平衡线总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态平衡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静态平衡参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X 轴平均值(mm) Y 轴平均值(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9 34.46±9.55 20.57±6.66 22.87±5.54 14.42±4.75对照组 49 34.21±9.17 28.80±8.30 22.34±4.21 17.09±5.40 t 0.686 5.075 0.209 5.783 P 0.408 0.024 0.648 0.016组别 例数 椭圆区域(mm2) 平衡线总长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9 31.276±43.84 179.38±26.78 187.62±43.58 113.33±19.93对照组 49 314.50±34.59 257.04±36.01 186.65±43.51 130.47±24.22 t 0.164 5.566 0.350 5.886 P 0.685 0.018 0.839 0.015

2.2 两组BB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B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BBS 评分比较(分,±s)

注:BBS 为Berg 平衡量表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试验组 49 25.54±6.11 42.25±8.58 9.412 0.002对照组 49 25.52±6.28 35.24±7.51 4.444 0.035 t 0.159 5.440 P 0.923 0.020

3 讨论

卒中偏瘫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损伤,致使机体平衡失调,从而增加了跌倒的风险,因此,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首要目标在于平衡功能的恢复[3]。以往常规的平衡相关的活动训练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平衡功能,但因动作单一,缺乏趣味性,患者不易坚持[4]。近年来,新出现的PC708A 型静态平衡仪为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衡量与训练提供了新的方向,该仪器主要是基于压力传感技术的原理,通过测量患者施加在平台上的压力来测试患者的平衡能力及稳定性,再利用精准的数学模型,详细记录人体重心在水平平面上的实时运动轨迹,消除了人体体重对测试结果的干扰,从而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平衡参数,此外,其还能够通过数据反馈对日后的平衡训练提供指导,故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平衡控制功能[5]。

有研究表明,对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平衡仪训练的平衡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以往常规的平衡训练[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X 轴平均值、Y 轴平均值、椭圆区域及平衡线总长度均小于对照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静态平衡仪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本研究中我们先采用的PC708A 型静态平衡仪可评定患者的平衡能力,再选择合适的内置训练方案进行平衡训练,根据重心在水平上的投射情况,不断调整姿势,可使训练过程可视化并充满趣味性,利于提高患者的训练主动性;通过重心左右移动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横向姿势平衡能力,减小X 轴平均值,通过重心前后移动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纵向姿势平衡能力,减小Y 轴平均值,通过姿势平衡训练,可有效减小椭圆区域及平衡线总长度;因此,静态平衡仪有助于促进受损神经系统协调功能的重建,提高身体整体的稳定性与平衡能力。

综上所述,静态平衡仪训练应用于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各项静态平衡参数,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总长度平均值偏瘫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怎么做能更好地理解工作总量可假设为“1”
由时变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平均值原理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首先统一单位“1”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
基于电流平均值的改进无功检测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