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乙癸同源理论探析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2021-03-26杨继若罗向霞贾琼康莉尤斌
杨继若,罗向霞,贾琼,康莉,尤斌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是由于睫状后短动脉循环障碍、供血不足导致前部视神经急性缺血缺氧而水肿的眼病[1],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严重视力障碍或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2],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全身因素及杯盘比、高眼压等眼部因素密切相关[3-4]。发病急性期,西医综合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视力、改善视野,但仍无法改变部分患者后期出现局部或整个的视神经萎缩[5]。根据AION发病特点,将其归属于中医“目系暴盲”“视瞻昏渺”等范畴[6],其发病虽在目系,然本在肝肾二脏,与气血密切相关。文献研究[7]表明,针刺联合中药辨证治疗本病相比常规西药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价廉效优等优势,但目前中医针药治疗本病多从气血论治,从肝肾论治者较少,故本文以“乙癸同源”理论为基础探析AION的中医发病机理,提出以肝肾同治为法则的针药结合治疗AION的临床诊疗思路,为临床应用中医药综合防治本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乙癸同源的理论内涵
1.1 肝肾母子相生
五行理论认为,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故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8]云:“肾生骨髓,髓生肝。”张景岳《质疑录》[9]云:“肾者,肝之母;肝者,肾之子。肾肝同病,乙癸同源之意也。”《石室秘录》[10]曰:“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均体现了肝肾在生理功能方面的母子相生关系,是乙癸同源理论的重要基础。现代医学研究[11]发现,滋补肾阴剂左归丸能够促进骨髓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参与肝组织再生修复,发挥“补肾生髓成肝”的作用。
1.2 肝肾精血互化
脏腑理论认为,肝主藏血,肾主藏精,后天之精血均源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精能生血,血可化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孙一奎在《赤水玄珠·调经门》[12]中指出:“夫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男子化而为精,女子上为乳汁,下为经水。”《张氏医通》[13]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以上均体现了肝肾精血互化的理论。现代医学[14]表明,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形成血液的诸多原材料也经由脾脏细胞产生,因此,现代医学血液的生成与中医精血之间相互转换亦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另外,肝肾两脏通过正经直接贯通,如《灵枢·经脉》[15]云:“肾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且冲、任、督、带四脉如网穿行于肝肾两脏及两经之间,经气归于肾则生精,归于肝则化血,精与血通过经脉输布全身,滋养脏腑组织[16],进一步加强了肝肾两经经气互通、精血互化的作用。
1.3 肝肾藏泄互用,阴阳互资
朱丹溪《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17]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生理上,肝气疏泄正常可促进肾精再生、保证肾气闭藏;肾主闭藏能保证肝气疏泄有度,防止疏泄太过,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16]。肝肾阴阳互资亦是维持肝肾之间协调平衡的重要条件。《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18]云:“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育元阴元阳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阳温煦肝阳,可防肝脉寒滞;肾阴滋养肝阴,可涵养肝木,如《医原·五行生克论》[19]曰:“而肾中真阴之气……以养肝木,则木气敷荣,血充而气畅矣。”另肾阴滋养肝阴,亦可制约肝阳,使之不亢,若肾阴亏虚,阴不制阳,水不涵木,则致肝阳上亢,甚则引动肝风。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20]按语云:“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此外,肝肾同居下焦,共寄相火。如朱丹溪《格致余论·相火论》[17]中云:“相火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两部。”肝之相火使肝之疏泄、升发有度,肾之相火使肾水不寒,封藏之职无偏。生理上,肝肾精血、阴液充养,则相火守位,无冲逆[21]。
2 从乙癸同源治疗AION的理论基础
2.1 经络基础
AION属中医眼科目系疾病,目系包括西医学上的视路、视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血管,是产生视功能的重要通路。《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22]曰:“目珠者,连目本,目本又名目系,属足厥阴肝经也。”《灵枢·惑论》[15]指出:“裹挟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灵枢·寒热病》[15]指出:“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可见,足厥阴肝之本经、足太阳膀胱之直行者均与目系相连。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互络属而成表里关系;督脉起于下极之俞,两络于肾,且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上入于脑而连于目,且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巅。如《素问·空论》[23]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与巨阳中络者合……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入循络肾;其少腹直上者……上系两目下之中央。”由上可知,目系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督脉与肝肾间接联络,是肝之血、肾之精上输于目,滋养目系的经络基础。
2.2 脏腑基础
2.2.1AION与肝脏的联系 《素问·金匮真言论》[23]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即目为肝之外候,为目疾从肝论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肝主藏血,《素问·五脏生成篇》[23]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论;肝主疏泄,其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进而调节血的输布、运行。若肝气舒畅条达,则脏腑经络之气血运行畅通,升降出入协调平衡,从而维持全身机能的有序进行。正如《灵枢·脉度》[15]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矣”;《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24]曰:“真血者,即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真气者,即目中经络往来生用之气……大和宜畅,少有郁滞,诸病生焉。”充分表明了肝与目的联系。AION病位主要在前部视神经,后可累及视网膜,出现特征性视野缺损。而中医眼科名家陈达夫先生首次将《伤寒论》 的六经辨证体系应用于中医眼科,认为视神经、视网膜、虹膜、睫状体及晶状体悬韧带当属足厥阴肝经[25];另邱礼新在陈老基础上又提出眼底病的“内五轮”假说,指出视神经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均内属于肝[26]。进一步为AION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AION与肾脏的联系 《素问·六节藏象论》[23]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目系连目珠,通于脑,脑为髓海,肾藏精生髓,构成了“眼珠—目系—脑—肾”为一体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产生视觉功能的重要基础[27]。正如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28]曰:“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两目即脑汁所生,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24]曰:“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气所化精汁,先起于肾,次施于胆,而后及乎瞳神也。”瞳神广义上包括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神光、真血等有形、无形之物,为五轮学说之水轮,归肾与膀胱。《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22]认为瞳神“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阴阳之妙用,水火之精华”。其中,神光即西医学之视功能,《审视瑶函·内外二障论》[24]曰:“五脏之中,惟肾水神光,深居瞳神之中,最灵最贵,辨析万物,明察秋毫。”可见,瞳神内含阴阳,受肾精滋养、命门之火温煦,故肾精充足,髓海丰满,命门火壮,则目系得以滋养,神光充沛而发越如常,是产生视觉的基础和条件。
由上可知,目系疾病可归属于肝、肾二脏,受肝气的调节和肝血、肾精的滋养从而发挥正常的视物功能,是AION肝肾同治的脏腑基础。
3 从乙癸同源论治AION
朱宁云[28]认为,AION多因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使肝火内盛,循肝经上扰于目,灼伤目系而发;或使肝失调达、气机郁滞,阻塞目络,神光受遏而发。郝小波[29]也认为,肝郁气滞是本病发病之始动,目系瘀塞是发病之关键。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本属肝肾不足,又因肾为肝之母,肝肾藏泄互用,《素问·上古天真论》[23]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的记载,故而笔者认为,本病患者总以肾虚为本,肝之疏泄无度发为本病的根本乃肾之闭藏失司,无力制约。肝之疏泄无度可直接影响全身气机,进而影响肾精的再生及肾气的闭藏,致目系瘀塞或失养;内伤七情致肝火内盛,煎熬阴血,损伤肾阴,致使虚火内生,同时挟肝火循经上扰目系,亦可发为本病,此即子病犯母。故治疗当遵循“实则泻其子”的法则,如《医宗必读》[30]记载:“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之所以泄肾。”即疏肝气、泻肝热,同时以针刺为疏导气血之利器畅达眼周及全身血络以标本兼治。何琳华[31]对20例AION患者以肝俞、胆俞、膈俞刺络拔罐放血法治疗为主,同时联合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及针刺穴位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视力较前明显提高,视野、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中医证候较前明显改善。王鑫[32]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针刺以疏肝泻热、活血通络治疗25例AION患者,结果表明,针药联合相比西医常规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AION患者的视力和视野缺损范围。此外,笔者认为,本病在疏肝泻热、活血散瘀的基础上兼固肾气,可进一步制约肝气,使之疏泄有度,从而使机体气血阴阳重归平衡。
韦企平[33]认为,AION主要病机除情志郁闷、肝郁气滞、血脉瘀阻外,素体阳亢、阴不制阳、脉络瘀阻,年老体弱、肝肾阴亏、虚火上炎亦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基础。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23]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灵枢·天年篇》[15]记载:“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审视瑶函》[24]云:“大抵目病,由肝肾之本虚,而后标病始发于目。”《景岳全书·邪风》[18]指出:“经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正以阴虚为言也。”可见,年过四十,肾阴不足、肝阴失养,致肝阳上亢、虚火上炎、上扰目系;或年过五十,肝虚血少、肾衰精亏致目络虚损、目系失养均是发生AION的重要病因病机。而肝肾母子相生、精血互化、阴阳互资,故治疗时当遵从“虚则补其母”的法则,如《医宗必读》[30]记载:“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即补肾精、滋肾阴以益肝血、养肝阴,同时兼潜肝阳、降虚火以明目系。侯雅慧[34]采用中药补益肝肾剂及桃红四物汤联合针灸治疗32例AION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赵娣[35]选用明目地黄汤以滋补肾阴、柔肝明目治疗肝肾阴虚型AION,结果表明,相比银杏叶提取物,明目地黄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视野平均视敏度,减少视野平均缺损。此外,韦企平[36]常选四物五子汤益肝肾、补肝血治疗肝肾阴虚型AION,选天麻钩藤饮加减以补肝肾、潜肝阳治疗肝阳上亢型AION。
4 小结
综上,AION病位在目系,病机总属肝肾失调,气血逆乱,病因多属郁、瘀、虚,病性虚实错杂,血瘀既为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存在于疾病始终。可从经络、脏腑共同入手,化瘀通络使目中脉道通利,调补肝肾使机体气血阴阳归于平衡。另肝肾同居下焦,在生理上母子相生、精血互化、藏泄互用、阴阳互资,病理上相互影响,故在治疗上基于“乙癸同源”的理论,衍生出了“肝肾同治”的治疗法则,为今后临床综合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思路及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