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痤疮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1-03-26江佳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7期
关键词:异维丙酸患处

江佳慧,吴 辰,慈 超★

(1.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皮肤科,安徽 芜湖 241000)

痤疮的发病主要与患者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增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中痤疮丙酸杆菌定植等原因有关。临床上尚无根治痤疮的方法,但已有多种改善痤疮患者皮损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对痤疮患者常采用外用药物疗法、口服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进行治疗[1]。本文主要介绍可治疗痤疮的药物、物理疗法及其他疗法的相关研究进展。

1 外用药物

1.1 维A 酸类外用药物

根据维A 酸类外用药物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将此类药物分为三代。第一代维A 酸类外用药物的代表药物有维A酸霜及凝胶、维胺酯乳膏等。第二代维A 酸类外用药物的代表药物有阿维A 乳膏。第三代维A 酸类外用药物的代表药物有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等。维A 酸类外用药物的生物学效应有:1)参与调控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过程。2)调节免疫。3)抑制皮脂腺的增生及分泌。4)抗炎。5)抗增生。6)抗肿瘤。7)抗衰老。8)抑制胶原纤维酶的活性。9)抑制黑色素的形成[2]。一般情况下,使用维A 酸类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后的患者,其皮肤发生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药物的使用量呈正相关。故在治疗前应用低浓度的维A 酸类外用药物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小范围的试用。为痤疮患者使用维A 酸类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后,其皮肤若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可扩大用药的范围、增大药物的浓度。

1.2 抗生素

抗生素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林霉素、四环素类药物均是治疗急性炎症期痤疮的一线外用药物。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氨苯砜及甲硝唑也可应用于痤疮的治疗中[3]。有研究资料显示,联用克林霉素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维A 酸类药物对痤疮患者的患处进行涂抹,不仅能显著减少其毛囊中痤疮丙酸杆菌的数量,还能降低其毛囊中痤疮丙酸杆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4]。

1.3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处方药。用过氧化苯甲酰对痤疮患者的患处进行涂抹,此药可在其患处皮肤的表面释放氧自由基及苯甲酸,进而可发挥杀菌、溶解粉刺、收敛毛孔的作用。目前,临床上过氧化苯甲酰的常用剂型有洗剂、乳剂、凝胶等。与用维A 酸类药物相比,用过氧化苯甲酰对炎症性病变患者进行外用治疗的效果更好。有研究资料显示,用浓度为2.5% 的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浓度为0.1% 的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或用浓度为5% 的过氧化苯甲酰凝胶联合红光及蓝光交替照射治疗痤疮,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1.4 其他外用药物

用复方多黏菌素B 软膏、水杨酸、壬二酸、二硫化硒、中药面膜等外用药物治疗痤疮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有研究资料显示,用复方多黏菌素B 软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皮损症状[5]。此外,用超分子水杨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的效果很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 口服药物

2.1 异维A 酸

临床上主要用异维A 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用异维A酸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后其中约有85% 的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异维A 酸可改善异常角化的毛囊,抑制毛囊中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国内相关指南推荐,用异维A 酸治疗痤疮时,该药的起始用量应为0.25 ~0.5 mg·kg-1·d-1,疗程应≥16 周。欧洲及美国的相关指南推荐,用异维A 酸治疗痤疮时,该药的起始用量为0.5 mg·kg-1·d-1[6]。为痤疮患者系统使用异维A 酸进行治疗时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肤干燥、瘙痒、唇炎、鼻出血、头晕、恶心、消化道不适、继发感染、暂时性的皮损严重、光敏感、血脂升高等。但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生上述不良反应的程度较轻,不会影响其后续治疗。为痤疮孕妇使用异维A 酸进行治疗,可导致其发生流产或胎儿畸形。因此,备孕的女性应禁用异维A酸。使用异维A 酸进行治疗的育龄女性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避孕。异维A 酸的副作用限制了此药在临床上的使用。改变异维A 酸的给药方式有助于减轻此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有研究资料显示,与用常规剂量的异维A 酸相比,采用异维A 酸的间歇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时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7]。

2.2 抗生素

外用药物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若不理想,可让患者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目前,米诺环素是治疗痤疮首选的抗生素。此药是新一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其亲脂性较强、起效较快。为痤疮患者使用米诺环素进行治疗,可减少其皮脂的分泌,降低其体内游离脂肪酸的水平,进而可抑制其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降低其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但让痤疮患者长期低剂量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可导致其体内的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临床上建议,痤疮患者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疗程应为6 ~8 周,不可超过12 周。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若未改善,需立即让其停药[8]。针对中、重度痤疮患者,不建议让其口服一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应为其用抗生素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维A 酸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时间若超过2 个月,可在治疗期间用过氧化苯甲酰替代抗生素对其进行5 ~7 d 的替代治疗,以减少其体内耐药菌的生成。女性患者可选择口服避孕药或抗雄激素药作为替代抗生素的药物[9]。

2.3 激素类药物

雄激素分泌过多是痤疮的发病原因之一。通过降低痤疮患者雄激素的水平,可达到改善其病情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痤疮的激素类药物有抗雄激素药、糖皮质激素等。抗雄激素药适用于常规用药治疗效果一般或停药后病情复发的痤疮患者,尤其适用于雄激素的水平较高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抗雄激素药的代表药物是雌激素及孕激素。为痤疮患者使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减轻其患处炎症反应的程度。该方法适用于对炎症期痤疮患者进行治疗。重度痤疮患者可在短时间内使用中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雌激素及部分孕激素具有拮抗雄激素的作用。雌激素还具有抑制皮脂腺活动的作用。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痤疮时需要连续治疗2 ~3 个月才能看出效果。因此,建议患者治疗的疗程应>6 个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激素类药物是丹参酮胶囊。为痤疮患者使用丹参酮胶囊进行治疗,可降低其血清睾酮的水平,进而可改善其病情。

3 物理疗法

3.1 红光、蓝光照射

对轻、中度炎性痤疮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效果欠佳,可采用红蓝光对其患处进行照射治疗。红光具有纯度高、穿透力强的特点。单独用红光对痤疮患者的患处进行照射,可提高其细胞的活性,促进其皮损的修复及愈合。蓝光的副作用小。单独用蓝光对痤疮患者的患处进行照射,可激活其毛囊中的痤疮丙酸杆菌产生卟啉,造成光毒环境,进而可起到杀菌、抗炎的作用。利用红光和蓝光的特点,联合两者对痤疮患者的患处进行照射的效果很好,可明显修复其皮损。此外,采用红光及蓝光对痤疮患者的患处进行照射治疗的过程是一种非烧灼性、非侵害性操作,对其身体造成的伤害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方法尤其适合接受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痤疮患者[10]。

3.2 强脉冲光照射

强脉冲光具有杀菌、抗炎、淡化色斑等作用。治疗痤疮的强脉冲光照射技术是一种非剥脱性技术。该疗法使用的照射光源是高功率氙灯。用强脉冲光照射治疗痤疮时,氙灯在滤过器的筛选下发出连续波长的光(530 ~1200 nm),可激活痤疮丙酸杆菌产生卟啉,卟啉经光热作用释放出单态氧离子,进而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此外,用强脉冲光对痤疮患者的患处进行照射,还可减轻其患处的炎症反应,改善其微循环。有研究资料显示,用强脉冲光照射治疗炎性痤疮及非炎性痤疮的效果显著,且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3.3 激光照射

激光具有单色性、方向性好、相干性强、功率高等特点。近年来,激光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中。激光照射治疗包括传统激光照射治疗及点阵激光照射治疗两大类。传统激光分为剥脱性激光和非剥脱性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和铒激光均属于剥脱性激光。用剥脱性激光照射治疗痤疮,可去除患者的疤痕组织,但可能导致其皮肤出现色沉及色素脱失。雷射激光和半导体激光均属于非剥脱性激光。用非剥脱性激光治疗痤疮,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其皮损愈合的效果欠佳。用点阵激光照射治疗痤疮,可促进患者皮肤合成胶原蛋白,修复其受损的皮肤,进而可起到改善其肤质、淡化色斑的作用。用点阵激光照射治疗中、重度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效果很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

3.4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是近几年在皮肤科开始应用的一种光疗法。光动力疗法是指在特定波长的光或激光照射下光敏剂作用于特定的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中的痤疮丙酸杆菌被杀灭、皮脂腺被破坏,进而减少皮脂的分泌,使靶向细胞坏死的一项治疗技术。该疗法可应用于中度及重度痤疮的治疗中。接受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患有肝功能及血脂异常的痤疮患者可将该疗法作为替代疗法。目前,用光动力疗法照射治疗痤疮时所用的光敏剂有5-氨基酮戊酸、甲基氨基酮戊酸、叶绿素等。有研究资料显示,使用5- 氨基酮戊酸作为光敏剂对中度及重度痤疮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很好,可明显修复其皮损。

4 其他疗法

4.1 化学剥脱法

近年来,皮肤浅表化学剥脱法被逐渐应用于痤疮的治疗中。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果酸剥脱术是利用呈酸性的果酸抑制皮肤中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同时可对皮肤产生刺激,促进皮肤合成胶原,进而可起到抑菌、修复受损组织、加速表皮细胞脱落及更新的作用。对痤疮患者进行果酸剥脱术后其皮肤可发生红斑、鳞屑、胀痛、刺痛等不良反应,但大部分患者在数天内不良反应便可消失。其他皮肤浅表化学剥脱法如水杨酸剥脱术、复合酸剥脱术等均可被应用于痤疮的辅助治疗中。

4.2 组织填充术

组织填充术适用于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常见的组织填充术有脂肪移植术、自体培养成纤维细胞填充术及其他组织填充剂填充术。对痤疮患者进行脂肪移植术,可改善其受损皮肤的外观及肤质。对痤疮患者进行自体培养成纤维细胞填充术,可避免其机体发生排斥反应。透明质酸是临床上常用的组织填充剂。对痤疮患者进行透明质酸填充术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4.3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治疗痤疮的方法主要有皮肤磨削术、粉刺挤压术、瘢痕切除术等。用外科手术治疗痤疮,可取得一定的效果。接受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重度痤疮患者可选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5 结语

痤疮的发病率较高。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分。此病患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影响其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对痤疮患者常采用外用药物疗法、口服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进行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学者对痤疮的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期待能探索出更加有效、安全性更高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异维丙酸患处
治斑秃
异维A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胸腺肽口服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测定方法的改进
中药配方颗粒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中重度痤疮
探讨异维A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在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中的应用
2-18F-氟丙酸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润燥止痒胶囊、异维A红霉素凝胶联合治疗痤疮108例临床研究
H3PW12O40/Y-β催化丙酸异戊酯的绿色合成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