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英语课程的医学人文教育实施路径
2021-03-26
(安徽医科大学 人文医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要求:“21 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的社区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1]因此,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思维与人文素养。
在医学与人文融合的背景下,多数医学院校开设医学史、医学伦理学等专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但对语言文学课程关注较少。部分医学院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却忽视了课程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为医学院校内覆盖面最广的一门语言文学类课程,医学英语蕴涵着丰富的、与医学相关的人文教育资源,可在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中协同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
一、医学英语课程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契合点
1.医学人文教育的素质要求。医学教育是医学科学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2]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其中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交流与沟通技能;批判性思维三个能力领域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息息相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指的是医疗人员应该清楚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交流与沟通技能是指医疗人员应当创造一个与病人、病人亲属、医疗团队其他成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环境。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医疗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该表现出分析批判的精神,理解在做出医疗决定中应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复杂性。
2.医学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文化属性决定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3]医学英语是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高阶课程。就工具性而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医学学术或医疗卫生职业领域的语言应用技能,为其与同行和患者交流,进行专业学习、研究和医疗工作服务。就人文性而言,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讲授医学情境交流中的语言知识与策略,反映不同文化中的医学健康思想、医学道德伦理、医疗制度、医患关系以及对重要医学健康话题的态度与深层次思维逻辑。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可以增进对中外医学文化异同的意识,有助于批判性审视自身与他者的医学文化,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医学英语课程教学不应被视为简单的语言技能训练,而应上升到以语言为载体、以技能为前提、以人文为根本的教育高度。[4]
二、基于医学英语课程的医学人文教育实施路径
韩启德曾提出:“在(医学)本科教育中要把人文教育放到医学教育的核心地位,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要加强文史哲、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通识教育,探索与实践适合医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5]而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还没有与语言文学类课程形成良性互动,没有在语言文学类课程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本文从文本理解、语言应用、跨文化比较三个维度分析在医学英语课程中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路径。
1.基于文本理解的医学职业价值、态度与伦理培养。医学英语课程结合医学主题,把富含语言精华的文本作为知识输入的语篇,而文本除了可以进行语言知识讲授、语言技能训练外,还传达出对医学健康问题、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是培养医学职业价值、态度与伦理的重要渠道。在医学英语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本传达的内在价值观念、作者对于医学健康问题的态度及其背后的道德伦理原则。相较于传统的概念讲解,通过具体、真实的文本材料去体会、感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文本阅读不仅仅是作为训练阅读技能、发展写作技巧的手段,它也是讨论道德问题、价值观和情感的重要场所。很多英语文学作品富含医学元素,或描述疾病,或刻画医生、病人,或涉及医患环境。它们能让学生在文学阅读中更深刻地体会医学所散发的人文魅力,浸入式地理解、讨论医学职业价值与道德伦理。例如,加布里埃尔·韦斯顿的医学回忆录《Direct Red》,提示医疗人员反思其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面对生死恐慌的时候应该做什么,怎样应对医疗职业中的冲突,如何处理医疗活动中的错误判断。文学作品的阅读、感悟可以帮助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坚持道德标准,处理道德困境;让他们有空间来反思自己医疗职业经历中的情感反应;而且文学阅读让他们能够直面个人职业身份中的情感问题与争论。[6]
以医学专业知识为主题的文本也会涵盖医学健康领域的不同话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医学职业价值与伦理道德。例如,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医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单元课文讲述了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与意义。通过文本阅读理解,学生会认识到生物化学已成为理解所有生命过程的基石,可以解释多种疾病的原因,可以使人们合理地开发药物,还对传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有很大贡献。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生物化学学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入了解克隆、基因编辑问题,讨论医学科学、医疗活动与伦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生对于医学职业伦理的理性认知。第六单元课文介绍了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应用,学生会认识到流行病学研究可提供足够的证据指导迅速、有效的公共卫生防控。流行病学主要用于制定个人健康决定、评估社区健康状况、完善疾病的临床描述和认知、追寻疾病病因等。教学中可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职业的价值、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2.基于语言应用的医患交流与沟通技能提高。医学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医学情境中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即通过医学英语听力、口语训练帮助学生熟悉不同医学场景、医院科室的医患对话、医生同行讨论,并理解医学情境交际中的语境及委婉语、礼貌语、合作原则等交际策略,发现英、汉语在表达方式、对语境依赖程度上的明显差异,从而在医学情境交际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灵活使用交际策略。同时,这有助于学生反思在汉语文化中的医患对话方式。
作为未来的医生,拥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在医患对话中,双方的话题经常会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因此,沟通时必须懂得尊重、关爱和抚慰患者及其家属,考虑哪些话题和表达方式是对方所禁忌的,以及如何使用委婉语避免造成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情感伤害。例如,当医护人员向病人家属转达死亡信息时,出于对家属的同情和安慰,英语交际时多采用He fell asleep.(他长眠了。);He passed away.(他去世了。);He went to heaven.(他去天堂了。)等委婉表达方式。通过医学英语的对话训练以及英汉语言对比,学生会发现汉语中同样运用很多委婉语传达死亡信息,如:“走了”、“不在了”或“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因此,医患对话的语言训练可以启发学生在未来的医患沟通中,面对病重、死亡等情景时,应注意使用委婉语的交际策略。
医患沟通是医疗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士的患者在特殊的医疗工作语境中,使用语言、非语言手段进行疾病、治疗相关的问题讨论。医疗专业人员需要注意区分在不同群体中讨论医疗问题时的语言使用。中国医生在进行疾病诊疗时,习惯使用正式的医学专业术语。医学同行之间用专业术语讨论医疗工作或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意见交换是有效、恰当的。但是,由于病人不是专业人士,不熟悉医学术语的表达,这样与病人交谈就可能产生交流障碍甚至是误解,从而影响沟通效果。因此,在与病人的交流中,医生需要使用病人熟悉的词汇表达和语言风格。在英语的语言应用中,医学情境对话通常被看作非正式的语境,往往呈现口语化倾向。英语的医患对话中常用这样的替代表达或解释:hemorrhage-bleeding(出血),urine-liquid waste(小便),dyspnea-shortness of breath(呼吸困难),edema-swelling(水肿),anesthesia-numbness(麻木、麻痹)等。例如,在下面一段消化内科的医患对话中,学生可以明显发现医生在传达疾病及其症状表现等专业性强的信息时,用口语化表达的a break in the inner lining,bleeding,black tarry stools,passing out upon standing,vomiting blood 替代了普通病人不熟悉的专业术语hemorrhage(出血),melena(黑粪症),orthostatic syncope(直立性晕厥),hematemesis(吐血、呕血)或对提及的专业术语ulcer(溃疡)进行解释,保证了患者对沟通中关键信息的有效理解。
Doctor:(After examination)It sounds like a duodenal ulcer,but we have to do some tests,and take an x-ray film of your intestinal tract first,before we can be certain.
Patient:Is it serious?
Doctor:A break in the inner lining of the duodenum is called duodenal ulcer.Many ulcer patients experience minimal indigestion,abdominal discomfort that occurs after meals.Some complain of upper abdominal burning or hunger pain one to three hours after meals or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Others may have a serious complication,like bleeding (hemorrhage).Patients with ulcer bleeding may report passage of black tarry stools(melena),weakness,a sense of passing out upon standing (orthostatic syncope),and vomiting blood (hematemesis).
因此,用日常生活中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对医学术语进行解释是保证医患沟通顺畅进行的一种交际策略。医学情境中的模拟对话会让学生直观感受医患沟通中的障碍与解决策略,提示学生在职业情境交流中应学会使用病人熟悉、能理解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这样有助于医患诊疗中准确传达信息,避免因误解而引发不良的治疗结果。
语言交际的训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有效且得体地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在医学情境的口语练习中,学生还会注意倾听他人的表达,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理解其实质内容。这也是医学职业中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技能,有助于医学生在职业工作中倾听病人的病况与诉求,正确判断病因、病情及患者期望,提供符合需求的诊疗方案。
3.基于跨文化比较的医疗活动中的批判性思维养成。医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对中西方医学、医疗文化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养成。核心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和说明。学生通过医学英语教育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医学健康信仰、交际规则、对医疗行为与医患关系的预期等,并通过跨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解释和分析医患沟通和诊疗中的文化冲突与障碍,评估医学健康信仰、文化价值观、社会因素等对医患诊疗的影响。从而,他们可以根据不同来源、不同维度的信息,运用科学思维推断、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并用患者文化模式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说明,从而顺利地开展医疗活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全面、综合、整体地看待健康和疾病,医疗实践背后还有文化、经济、社会、伦理等各种因素。在医学英语课程中,通过对中西医学文化的跨文化分析、比较,学生会意识到不同文化对健康和疾病持有不同的信仰。例如,传统中医是自然主义医学体系的代表,强调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当身体器官与自然的某些方面失去平衡时,疾病就会发生。因此,人们重视通过保持平衡和良好的健康状况来预防疾病。而西方医学体系认为人是受生化力量控制的。良好的健康是通过了解人体的生化反应来实现的。当身体某个部位发生故障,疾病就会发生。医生通过修复具体器官的生化问题,使身体恢复健康。通过跨文化比较,学生会进一步理解传统中医理念对我国患者的疾病认知和医疗行为的影响,启发他们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医学健康信仰以及因此而采取过的治疗措施,综合分析病人的疾病情况和其他社会文化因素,提出并阐明治疗方案。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价值观对医疗活动的影响,促进学生意识到在医疗行为与决策中需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复杂性,了解不同背景病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判断、评估患者对诊疗结果的知情权、治疗方案的接受度。例如,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取向显示一个文化对自我是相互依赖,还是独立、自治的理解。[7]对于负面的诊断结果和治疗预后,在个体主义取向的文化中,医生一般主张将实情告知病人,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医生一般选择将病情告诉病人家属。再如,权力距离表明社会平等的程度以及对于权威的接受或挑战程度。我国文化中的权力距离相对较大,患者通常将医生看作专业领域的权威,避免当面挑战医生的意见。
跨文化教育学者Michael Byram 提出外语教育中所培养的跨文化能力的核心是批判性文化意识。个人自身文化中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是根深蒂固的,这就需要人们以明确的标准和观点,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化进行批判性评价。[8]医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医学健康话题、医学伦理问题展开主题辩论和写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身份角色、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去看待同一问题,理解中外医学健康思想、医学道德伦理、医疗制度、医患关系、医学职业规范所蕴含的深层次价值观差异,客观评价不同医学、医疗文化的优缺点。例如,通过对不同国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采取的措施进行跨文化比较,引导学生意识到交际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习俗与各国疫情防控措施的关系。通过比较各国在新冠疫情防控效果上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长期定位和短期定位等不同文化价值观对疫情防控措施实施效力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深层文化差异,从而客观评价各国的疫情防控措施。
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人才专业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医学人文教育是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医学英语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文本理解中真实感知医学职业价值和道德伦理;在语言应用与对比中切实领会医患沟通技巧和策略;在跨文化比较、思辨中积极养成医疗职业活动中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有效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形成外语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