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探索

2021-03-26李奎刚陈宝

关键词:物力学生党员党组织

李奎刚,陈宝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组织力是一种合力,是一个组织活力和动力的体现,能保障组织规范运行与向前发展,体现着组织的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1]同时在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7 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2]大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重要的基层党组织,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能充分促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更深层次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当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将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繁荣。大学生党支部作为重要的基层党组织,其组织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能够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使学生党员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维护。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功能,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大学生党支部必须强化其政治引领功能,彰显其政治优势。“党支部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抓好了党支部建设就抓住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一环。”[3]总之,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能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实现新时代的梦想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

一、影响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因素

1.高校学生党支部自身因素影响其提升组织力。学生党支部作为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基层党组织,提升其组织力才能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这需要大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功能。然而部分学生党支部跟不上时代变化,达不到时代要求,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没有切实发挥其政治引领作用,致使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下降,影响其发挥政治功能的作用。大学生是活跃群体,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最新政治理论,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需要学生党员积极学习和深知党的方针政策的内涵,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意识。然而,由于党支部组织规范性学习的时间有限,使个别学生党员理论基础不扎实,党性修养不高,缺乏政治敏锐力,在学习和工作中模范带头作用不强,这样就会影响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高校物力、环境等因素影响其提升组织力。组织配置除人力资源配置外,还包括物力资源、环境资源,这三个资源配置合理得当将促进这个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力。物力资源在党支部组织力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党支部的物力资源为大学生开展党性教育、满足党性教育提供保障,它包括学习教育的设备、设施、学习资料、场所等。新时代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党支部是否具有充足资源和资源是否整合适当将直接影响党支部组织力发挥。在现实中,个别高校没有切实认识到物力资源影响大学生党支部建设,这样使物力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用于学生党支部建设,使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缺少物质保障,影响党支部发挥组织力。环境资源是组织力提升的推动力,有效配置的环境资源将使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得以提升。大学生党支部需通过学习最新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用于党务工作,因此,高校必须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但在现实中大学生党支部学习的环境并不佳。个别高校仅仅注重学生专业学习,并没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这也制约学生党支部发挥其组织力。管理和监督制度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没有具体切实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也深深影响着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文化资源在党支部组织力发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党员的切实行动、凝聚共产主义信念,为党支部组织力的发挥提供动力,然而个别高校没有具体应用文化资源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总之,大学生党支部能否具有完备的资源配置、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将直接影响其组织力的提升。

3.党支部委员是否尽职尽责影响其提升组织力。当今,大学生党支部委员主要从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优秀的学生党员中产生。学生辅导员承担着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他们作为学生党支部成员难以全心投入在党务工作上;班主任主要是专业课教师,很多班主任作为支部委员并没有切实认识到其作为委员的重要性,没有把党性教育和专业教育放在相同位置;从学生党员中产生的支部委员,有一部分成员并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党务工作上,他们把主要时间用于就业、考研,不能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管理者是组织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组织执行力、凝聚力、变革力、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4]可见,支部书记作用发挥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党支部组织力。经调查,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兼职的任课教师或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他们中的个别人只注重自己发展、自身利益,对党务工作不予重视,这也深深影响其他学生党员发挥积极性,造成党支部政治上领导力难以充分发挥。政治素养是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现实中有些大学生党支部委员政治素养偏低,这也影响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

二、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建议

1.加强大学生党支部组织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5]大学生党支部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积极应对新时代挑战需要具备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具体的保障制度。党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它是支部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着手之处。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需要党支部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提升组织力。明确组织目标,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建立监督制度,提升自我革新能力,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进而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完善的组织体系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大学生党支部不仅是完成党务工作的需要,还是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需要。因此,在学生党支部组织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管理的职能,立足当前形势,创新组织管理方式,调动学生党员学习积极性,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使党支部建设更加规范有序,组织体系更加完整。党支部组织体系的完善需要健全学习机制,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另外,根据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创设党支部,并且挑选优秀的支部委员,这将使党支部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和调整。总之,建立健全、创新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制度,将充分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

2.高校为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供有益环境。高校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一环,营造健康、积极奋进的有益环境不但能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也将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高校要在物力上加大对学生党支部的投入,为党性教育提供学习资源、最新设备、基础设施等。同时,还要加大党支部物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使党支部物力资源多样有效,与时代相适应,使物力资源的运用效果达到最佳,以充分发挥其推动党组织建设的功能。环境资源是组织力提升的外在因素,是组织力提升的重要支柱。学校整合各种环境资源为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提供推动力,促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同时,提供有益的学习环境,如建立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平台,这样能使学生切实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感知方针政策内涵,提高他们的政治修养和政治意识。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把党的知识融入其中,并且还要在校园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使他们在无形中受到党性教育,这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因此,各高校应结合学校的特点加大建设学习环境的力度,积极营造有益的教育氛围。高校为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还需制定具体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为其提升组织力提供保障。高校要积极开发文化资源,并且制定相关的制度予以保障,这样才能利用文化资源提升党支部凝聚力,激发学生党员的党性行动,为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提供动力。总之,高校能否为学生党支部提供有益的环境,将直接关系到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

3.加强大学生党支部队伍建设。健全组织体系,配强组织力量,是提升组织力的前提和基础。[6]优良的党支部队伍是党支部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党支部队伍建设。党支部队伍建设,就是要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党支部书记作为党组织执行力的先锋者,高校在选择学生党支部书记时,要制定具体的高标准,选择的支部书记要觉悟高、党性高、素养高、能力强,能够真正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支委也要制定具体标准,选择的支委要具有责任担当、乐于奉献的意识,能有效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切实发挥支委作用。对党支部支委成员要适时调整,选择优秀学生党员当支委,支委成员要由不同专业、年级学生党员相组合,以激发支委作用发挥,进而提升支部组织力。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支部委员的学习培训,并且要与时俱进,且具有针对性,通过教育与培训提升支部委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水平,使他们在党支部工作中更具感染力。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制定一些奖惩措施,鞭策学生党支部成员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能力。

百年风华正青春,砥砺奋进新征程。总之,在新时代要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从而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尽而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献礼建党100周年华诞。

猜你喜欢

物力学生党员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高校教学物力资源优化配置路径研究
茶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分析
如何深化电力企业物力集约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准备新课本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