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护理毕业生社区医院就业意愿调查
2021-03-26高扬洋矫非桐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高扬洋,矫非桐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护理事业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要发展部分,我国临床护理事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社区与医院护理事业发展不均衡[1],其中的主要原因离不开护生就业选择[2]。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护理毕业生社区医院就业意向,为实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方法,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吉林市5所学校选取护理专业学生421名,其中119名5年制高职护学生,225名大专的学生,77名本科学生。被调查学生均已完成了护理基础课程和社区护理课程的学习。对上述调查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并当场做填写说明以及回收。
2 结 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就业意愿选择方面,多数学生愿意选择综合医院。高职、大专、本科生社区医院就业意向的比例分别为42.63%、29.23%、45.76%。不同教育层次的护理毕业生,均是觉得有必要开展职业培训。高职、大专、本科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职业培训的比例分别为82.35%、83.11%、89.61%。
3 讨 论
3.1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当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时,必须帮助护理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社会家庭的现实情况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3]。分析目前的就业状况,以及国家在卫生保健、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并熟悉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趋势[4]。 护理学生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和前景,建立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信任,更多的护理学生通过实例来展示社区护理的成功,从而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使得社区护理的工作能够得到长远发展[5]。
3.2 深化社区护理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提高护理学生社区医院就业率需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医疗保健系统和组织管理系统[6]。由于我国的护理服务起步较晚[7],理论、实践和国际层面之间存在较大差距[8]。尽管多数医学院校为学生提供社区护理方面的专职教师,但很少有真正的社区护理工作者和社区专业的专家。多数授课教师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因而也影响了社区护理的教学质量[9]。
作为社区护理专职教师,为学生授课时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护理学生讲座、免费讨论、模拟咨询和参观、海报制作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10]。此外,教师还应主动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确保教学质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还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社区医院职业发展方向和自身价值体现[11]。
3.3 加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由于社区护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因此将课程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成功学习社区护理的前提。过去的社区护理实践缺乏社区护理实践场所、工作条件差、护理服务质量差、教育环境差、教育意识低下以及教师水平低下。因此,强化社区护理实践的教学环境的构筑是最优先的事项[12]。学校对于护生要促进实习指导,并定期提供专门的训练,按时组织护生到优秀的社区进行护理服务的实习工作,学校有必要设立定点见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这样护士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社区护理的意义,掌握社区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意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