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联合低频脉冲治疗气虚血瘀型消渴痹症的效果观察
2021-03-26冯琳张炎炎卞湖静
冯琳,张炎炎,卞湖静
(1.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21;2.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0 引言
消渴痹症,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60%-90%的糖尿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表现为四肢冰凉,肢体麻木、疼痛,严重时可发生肌肉萎缩[1]。DPN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总胆固醇异常有关[2]。DPN 迁延难愈,致残率高,治疗困难,导致患者生存质量水平严重下降[3]。目前,消渴痹症的治疗采取的是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及代谢紊乱、抗氧化治疗等措施[4]。近年来,中医外治及物理疗法在消渴痹症患者 中应用广泛[5-6],但耳穴贴压与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应用治疗消渴痹症尚少有报道,本研究将两者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消渴痹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气虚血瘀型消渴痹症患者70 例。所选患者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7]中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8]关于DPN 及气虚血瘀证型相关诊断标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6 分;年龄在35到75 周岁之间;有阅读能力,可进行正常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它类型糖尿病患者;近1 个月内发生急性并发症者;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者;电极片过敏、耳穴贴压胶布过敏者;有凝血障碍的患者或皮肤病患者;有癫痫发作史。根据住院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 例。
1.2 干预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降糖治疗及糖尿病中西医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包括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膳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 血糖<10.0mmol/L)。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注射液应用(亚宝力舒,亚宝药业,国药准字H20055869,0.15g/支),硫辛酸0.45g 加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避光静脉输注,每日一次,连续输注2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耳穴贴压:①根据气虚血瘀证型,辨证选择的耳穴为胰、肝、肾、脾、内分泌;②把粘附有王不留行籽的敷贴,贴敷在所选耳穴上,按压时以感到酸胀、胀痛为宜;③每天取一侧耳穴按压3 次,每次每穴按压20 次,隔两天换一次,两耳交替使用。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①根据气虚血瘀型,辨证选取的穴位为胰俞、肺俞、内关、气海、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公共穴);②采用WLTY-2000 型伟力低频脉冲治疗仪,将电极片插在电极导线上;③用酒精棉签清洁相应穴位及周围皮肤,把电极片依次粘贴于相应穴位上;④根据患者情况,从“1”到“8”依次调整刺激强度,回到“1”穴位处界面,开始刺激,每穴位刺激时间为4min,共32min,每日一次,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临床治疗2 周后,根据治疗前后糖尿病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变化来综合判定疗效[9]。疗效指数(n)=[(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治疗前积分]×100%,痊愈、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总有效:痊愈: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n³90%,TCSS 评分≤5 分;显效:症状与体征有明显改善,70%≤n≤90%,TCSS 评分减少³3 分;有效:症状与体征均好转,30%≤n≤70%,1 分≤TCSS 评分减少≤3 分;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较之前恶化,n<30%,TCSS 评分未减少。②安全性指标:生命体征,临床治疗期间,每日测量两次;微量血糖,血常规,肝、肾功能:微量血糖由我院内分泌科测定,每日测定七次(“七点血糖”);其余检查由我院检验科在临床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各检测一次。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 19.0 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用频数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性别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所有检验选择双侧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2 组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病例2 例,均因失访脱落,对照组脱落病例2 例,1 例因家庭原因临床治疗时间只有5 天而脱落,1 例因失访脱落。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66 例,每组33 例,2 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两周临床治疗后,2 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7,P=0.01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2 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干预期间,观察组有1 例患者输注硫辛酸注射液时,穿刺部位感觉疼痛,调慢滴速后疼痛减轻、消失,其余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消渴痹症,是因消渴日久,致邪入络,脉络受损,气血阴虚,血行淤滞,气血运行不畅而不能布达于四肢所致,病变位置在肌肤、筋肉、脉络,内及脏腑肝、脾、肾,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证型为气虚血瘀型[11]。
耳与人体经络、脏腑、气血均有着密切联系,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病变均可通过耳穴来治疗[12]。耳穴贴压是祖国针灸学的一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之一,通过对耳穴的有效刺激,可疏经通络,调整脏腑功能,达到运行气血的目的。耳穴贴压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辨证取穴,简单易操作,效应持久而稳定,取材方便,价格低廉,自然环保,无副作用[13]。耳穴贴压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渴痹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14]。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结合应用中医针灸及低频脉冲原理,把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与中医腧穴相结合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当低频脉冲作用于人体穴位经络时,更有利于人体生物电的传导,更加有效地刺激相应腧穴,激发经气,调和气血,改善微循环,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消渴痹症临床应用广泛,安全无创,效果确切[15-16]。耳穴贴压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结合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与现代物理技术,充分运用耳穴贴压长效而持续的优点与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强效而短时的特点,可更大程度改善消渴痹症(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受损神经修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 组干预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提示耳穴贴压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无创,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