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冲击波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体会

2021-03-26马海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肩周炎冲击波活动度

马海星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1]。导致肩周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肩关节软组织退行性病变、长期慢性劳损导致损伤、肩周组织在外伤后长时间固定导致萎缩、粘连等[2]。研究显示,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中,且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在体力劳动者中的发病率更高。如果患病后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患病时间延长,病情进展,会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使其生活质量极大下降[3,4]。目前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近年来本院开始应用体外冲击波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为了研究其治疗效果,笔者于2014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选取了108例前来本院就诊的肩周炎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区别治疗,显示以上联合治疗方法的效果显著,研究的具体数据和情况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2014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在本院就诊的肩周炎患者,共108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并且于治疗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9 例;年龄44-68 岁,平均年龄(56.2±2.7)岁;病程7-20 个月,平均病程(12.4±4.3)个月;经过细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对照研究价值。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相应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配合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功能锻炼方法,具体内容:(1)爬墙。患者面朝墙壁,双手向上慢慢爬,爬至最高点后缓慢放下,10 次/组;(2)抱头。患者站立,双手抱颈后做外展、内敛活动,10 次/组;(3)摸耳。双手缓慢抬起交叉摸对侧耳朵,10 次/组;(4)背手。将患侧手臂后背,用另一侧手上拉患侧手臂,10 次/组。以上功能锻炼早晚各1 次,持续3 周。

观察组应用体外冲击波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具体方法:行震波治疗前先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并向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知识的讲解,让患者明确其治疗原理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时取舒适体位,确定患者的压痛点后清洁局部皮肤,并涂耦合剂,将治疗仪对准患者压痛点,并以痛点为中心进行震波治疗。将压力控制在1.6-2.5Bar,频率控制在12-15Hz,每一个痛点区域冲击600-2000 次。7d/次,共3 次。

1.3 观察指标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比患者的疼痛程度,0-10 分,分值越高,疼痛度越大;测量对比患者的各项肩周活动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 分析,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s),组间对比取t检验,P<0.05 表示进行对比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 评分和疗效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 平均评分分别为(6.98±1.23)分、(6.86±1.30)分,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 评分为(4.22±1.53)分,对照组的VAS 评分为(6.12±1.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6.164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周炎活动度对比

在治疗后患者的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等肩关节活动度对比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周炎活动度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周炎活动度对比(±s)

组别 外展 内收 前屈 后伸 内旋 外旋观察组 81.2±4.1 34.7±3.5 84.4±3.6 40.9±6.2 72.8±3.1 51.3±6.7对照组 75.4±4.7 30.8±4.2 81.3±3.2 37.5±3.8 69.3±4.4 46.8±5.2 t 6.8336 5.2420 4.7295 3.4358 4.7785 3.899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肩周炎是指患者的关节周围、肩关节囊软组织损伤、退变导致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主要病理特征为肌肉萎缩、肩关节周围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等[5,6]。肩周炎不仅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痛苦,还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物理、运动、针灸等疗法效果均不明显,因此该病的治疗方法成为了临床上广泛关注的问题[7]。冲击波是一种低能量或者高能量的震荡波,可穿过患者的组织介质,在震荡波的刺激下患者体内的生物学效用会逐渐加强,进而促进机体痊愈。具体的生物学效应包括组织重生、抗炎、止痛等,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痛感,且费用较低。但开始应用体外冲击波时,患者体表可能会产生剧痛,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仪器的输出压力,患者逐渐适应后再加强强度[8]。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功能锻炼治疗措施,而观察组除了以上治疗之外,还接受了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 评分为(4.22±1.53)分,对照组的VAS 评分为(6.12±1.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患者的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等肩关节活动度对比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功能锻炼和体外冲击波这两种方法配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关节活动度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肩周炎时,应用体外冲击配合适当强度的功能锻炼,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并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肩周活动度,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9]。

猜你喜欢

肩周炎冲击波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爆炸切割冲击波防护仿真研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半月板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