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心得探讨
2021-03-26赵培娜
赵培娜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是目前临床中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听力降低、鼓室积液,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造成耳聋等非常严重的后果。鼓膜穿刺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而因为手术的创伤性与患者群体的特殊性,手术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为进一步分析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全面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本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收治的研究资料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1月收集到的经鼓膜穿刺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计80 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并且全部患者均签署同意书,为了满足比较分析的标准,随后将全部的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 例与对照组40 例。在观察组40 例患者中,主要包含男性患者20例与女性患者20 例,患者的年龄为16-66 岁,平均年龄为(38.00±16.00)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耳自听增强、听力降低、耳闷、水动感、耳鸣。在对照组40 例患者中,主要包含男性患者10 例与女性患者30 例,患者的年龄为18-66 岁,平均年龄为(39.25±16.50)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耳自听增强、听力降低、耳闷、水动感、耳鸣。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情况,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较强的可比性[2]。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术前检查、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遵医用药等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开展护理。
观察组: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饮食干预、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要不断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因为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出现患耳自听增强、耳闷、水动感、耳鸣等症状[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再加上患者对手术知识不了解,病人往往会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不利因素会显著影响手术的顺利开展,所以,护士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优点、注意事项等情况[4],及时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提升患者的积极性。在手术前,要严格按照规范做好各项手术器械、应急药品等相关物品的准备;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例如:中青年患者可保持端坐体位,保持头部和背部不悬空[5],而且可以预防因为眩晕而造成的跌倒等损伤情况;若患者的体质较弱,可保持半卧位体位;护士要明确医师的习惯、手术操作的流程等,密切配合开展手术,缩短对患者实施手术的时间;并且要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表情等情况,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全身乏力、出冷汗等异常症状,护士要及时提醒医生停止手术操作。手术后为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与水果,注重营养合理搭配,不可进食辣椒、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最后是加强患者的出院指导,告诉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比如要注意预防感冒、尽量不要过度劳累等[6]。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运用SPSS.18.0 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高发疾病,其病理复杂,虽然应用鼓膜穿刺术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手术创伤性比较大[7,8],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需加强护理干预,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如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9],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积极性,通过健康教育则可提高患者对病情的了解,积极采取正确的自我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10],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