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静脉注射纳布啡对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
2021-03-26徐文胡胜
徐文,胡胜
严重烧伤患者大都需要接受清创、切痂和植皮治疗,术后有效的镇痛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更能有效促进快速康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效果好,但也常伴随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肠蠕动减弱等不良反应[1]。纳布啡已应用于临床多年,与舒芬太尼相比不良反应较少,是治疗疼痛的理想药物。本研究拟探讨单次静脉注射纳布啡对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东部战区海军医院收治的在全身麻醉下行切痂植皮烧伤患者48例,排除标准:颜面部烧伤、需行气管切开、有全身麻醉禁忌证、对研究药物不耐受或过敏、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镇痛药物、有严重心血管病史、肝肾功能不全、有颅脑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哮喘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NIBP)、指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并开通外周静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0 ~2.0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0.2 mg/kg、舒芬太尼0.4 ~0.5 g/kg,3min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采用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0.1 ~0.2 mg·kg-1·min-1、瑞芬太尼0.1 ~0.3 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0.10 ~0.15mg·kg-1·h-1,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肌松。
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 min 经静脉注射10 mg 盐酸纳布啡;对照组静脉注射与观察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手术结束前30 min 停止泵注顺式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即停止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并追加舒芬太尼0.2 g/kg。术毕带管送麻醉苏醒室观察,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VT)≥6ml/kg,吸空气时SpO2维持在95%以上,呼之能睁眼时拔除气管导管。术后补救镇痛措施:若发生苏醒期躁动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并追加舒芬太尼0.1 g/kg,效果不佳时可再追加1 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低血压发生率。(3)观察两组拔管时间,苏醒期发生躁动及予镇静例数,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呼吸频率<8 次/min 或脱氧状态下SpO2<92%)及补救镇痛例数。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及低血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观察指标的比较
2.3 苏醒期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躁动、镇静及镇痛补救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苏醒期观察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烧伤手术的主要特点是创面范围大、创伤严重,疼痛十分剧烈,所以对术后镇痛有着更高的要求[2]。临床上最常见的镇痛药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而此类药物往往会导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3]。纳布啡的药理学特点使它在治疗烧伤疼痛方面具备了独特的优势,其是混合型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在产生镇痛镇静作用的同时,具有封顶效应,不会产生呼吸抑制,还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带来的皮肤瘙痒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4-5]。
严重烧伤切痂植皮患者术后剧烈疼痛的同时,还可能伴随感染、呼吸困难及瘙痒等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吸入性肺损伤就是严重烧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便没有吸入性肺损伤的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仍是烧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常见因素[6]。纳布啡则能通过降低呼吸中枢对H+的敏感性来降低呼吸抑制,也可以通过拮抗部分 型受体减少脑干产生的呼吸中枢抑制。由于它的“天花板”效应,高剂量时也不会引起呼吸抑制,当达到最大血浆药物浓度时,剂量的增加不会增强其镇痛作用,也不会增加呼吸衰竭的风险[7]。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毕前单次静脉注射纳布啡辅助镇痛可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这可能与纳布啡发挥镇痛作用有关;同时,减少了发生躁动时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镇静的次数,进而降低了苏醒期镇静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苏醒期质量,缓解了苏醒期麻醉管理压力。
综上所述,烧伤患者术毕前单次静脉注射纳布啡可以减少苏醒期躁动及补救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