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分析
2021-03-25谭瑶青
谭瑶青
摘 要:互动式教学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机械训练转变成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形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围绕互动教学展开论述,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紧接着层层剖析各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互动教学 师生关系 初中英语
1 研究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英语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竞争力。互动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采用互动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互动意识和互动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此外,互动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学习者互动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我国对高质量、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 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2.1 语言交际方面
课堂本该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但现实中,教师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英语课堂的组织、讲解、提问、练习中,而互动的时间被压缩。首先是说和听,老师只关心自己的“说”和“问”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学生被动的“听”和“答”导致对话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的消极情绪。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主导作用,学生往往是被动的,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从而导致课堂死板,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不高。
2.2 问与答方面
在英语课上,学生总是被要求回答“正确”和“错误”。这是一种“桌式”互动,也是教师引导学生“钻陷阱”的方式,即表面的。其次,英语课堂中,教师的问题质量有待提高,大部分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记忆。这说明教师的指导并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而是机械地记忆。
3 造成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3.1 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
权威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绝对主导者,而学生就像一只被监视的羔羊,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内在需求。强调的仅仅是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绝对服从,从而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防御心理,英语课堂教学变为教师单向输出信息的过程。
3.2 教师怕难以驾驭英语课堂
在教学活动方面,教师过多地研究如何“教”自己,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自我意识的培养。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表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提问。但实际上,我们在英语课上不敢让学生提问,主要是出于两种心态:一是担心学生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搞砸;另一种是他们害怕不能回答学生的“奇怪”问题。
4 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运用的策略
4.1 认知互动策略
即通过教学主体之间的知识交流来实现特定认知目标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为科学合理的问题。有效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内容是新旧知识的融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获得。就问题的难度而言,应该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在对象上要面向全班,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掌握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尽量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组织教学。对善于形象思维的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展示更多的实物或图像;对善于逻辑思维的学生,教师应更强调各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对善于观察的学生,应采用直观的教学和实验问题。
4.2 情感互动策略
体现教学是一门艺术。为满足学生的视听审美需求和增强教学的美感,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板书设计,规划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智慧的力量,运用幽默的态度、提示性的方法;同时,师生间相互理解,可更好地体现人际关系的和谐美。
教师的积极期待。教师的积极期待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从而产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互动,从教师的期望开始,延伸到学生的积极回应,进而强化师生情感,形成良性循环。
4.3 人格互动策略
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教师的评价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在互动中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促进学生的自尊和自信。通过让学生认真聆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回应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善于运用互动艺术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充分了解学生,有意识地表达自己与学生在年龄、兴趣、爱好、性格、态度、价值观、理想和追求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5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互动的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以认知为载体创造探究问题的实现。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之间的信息、知识、情感、态度、需求、兴趣、价值观、生活体验和行为规范等的交流形成了积极的互动关系。
在实践中,教师应将“问题权”下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不要把提问作为纠正学生的手段,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的叛逆心理,使师生关系恶化。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从内心深处消除师生之间人為的界限,进入一个开放、多元、无限包容的境界,从而创造互动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6).
[2] 杨维东,赵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互动型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1(09).
[3] 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市 400031)